游岳麓寺

作者:李东阳      朝代:
游岳麓寺原文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径隔水看。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游岳麓寺拼音解读
wēi fēng gāo kàn chǔ jiāng gàn
zài yáng cháng pán
wàn shù sōng shān shuāng jìng
shān fēng sēng hán
píng shā qiǎn cǎo lián tiān yuǎn
luò jìng shuǐ kàn
běi xiāng nán yǎn
zhè shēng píng l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从岳麓山顶峰俯瞰湘江岸边,那山间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啊,不知拐了多少弯儿。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满山松树和杉树,林中两条小路,在接近山寺处并为了一条;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层峦叠翠的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径隔水看。
放眼远眺,入望尽是平沙浅草,草木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天际;隔着湘水而望,只见孤零零的长沙径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

蓟北湘南俱入眼,鹧鸪声里独凭栏。
仿佛蓟北湘南都在自己视线之下,鹧鸪啼鸣声中独自凭栏远望。

危峰高瞰(kàn)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岳麓寺,在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上。楚江:指湘江。干:岸边。羊肠:弯曲的小道。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万树松杉:形容松树和杉树满山。双径:两条山路从不同方向通向寺前,在此交会。僧:代指僧寺。

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城隔水看。
孤城:指长沙。隔水看:即隔江看,湘江在岳麓山与长沙城之间。

蓟(jì)北湘南俱入眼,鹧(zhè)鸪(gū)声里独凭栏。
蓟北:指河北省北部。湘南:指湖南省南部。鹧鸪声里独凭栏:诗人独凭危栏听到鹧鸪对啼,古人以鹧鸪声喻为哀伤之声。

写诗如绘画,特别山水诗与山水画,在艺术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如画山水很讲究远景与近景的安排,使一幅画有“景深”,有层次,显得立体化。写山水诗何尝不是如此呢?读李东阳《游岳麓寺》颇能体会此中艺术三昧。岳麓寺位于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寺庙建于晋泰始四年(268)。杜甫晚年曾到此一游,留下了“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明成化八年,二十六岁的翰林院编修李东阳陪同父亲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上面这首诗。

“危峰高瞰楚江干”,岳麓山拔地而起,山势巍峨。岳麓寺在半山腰。诗人盘旋攀登,终于走上寺来。他兴奋的喊出声来:我现在站在“危峰”上向下看,啊,湘江岸边的景色尽收眼底了!“危峰”,已见山峰之高,又用居高临下的“高瞰”二字,更显出视野的广远,突现出岳麓山巉岩挺拔的气势。第一句就有近景和远景,人在“危峰”,是近景,距岳麓山六华里的“楚江”(即湘江)自是远景物了。

接着诗人收回视线,转向自己所在的岳麓山。自己身在“危峰”,却顾所来路径,不禁发出一声惊叹:“路在羊肠第几盘?”那山间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啊,不知拐了多少弯儿,才进得这座古刹呢!

诗的头两句,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都是写登上高峰的最初的兴奋的心情。等到这种狂喜的情绪稍稍平静,更开始细细打量四周的风景了:“万树松杉又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诗人发现岳麓山有一个特点,满山都为稠密的松树和杉木所环抱和覆盖,显得极其幽深和清寂。密树荫蔽的丛林中隐约有两条小路,在接近山寺处并为一条了。李东阳游岳麓山时,已是“长沙地湿开将暑”,而在此山中,却感到置身清凉世界中。诗人不由驰骋想象: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层峦叠翠的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这两句都是写山中所见,都是近在眼前的景色。接着,诗人又转移视线,游目山外了:“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径隔水看。”诗人放眼远眺,入望尽是平沙浅草,草木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天际;隔着湘水而望,只见孤零零的长沙径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这两句诗写出了“长沙千里平(韩愈诗句)”的地理特点,湘江沿岸、长沙周围是广阔的平原,从岳麓山上望去,崛起在地平线上的长沙径极其显眼,看去有似“孤径”了。

李东阳自小生长在北京,以后又一直在北京做官,此次是他第一次回故乡,第一次看到湘江和岳麓山的风光,故乡的山山水水多美啊!而自己马上要告别此地,回北方古径北京了。他不由极目遥望天边,仿佛看到了祖国南北辽阔的大地,仿佛北京、长沙都在自己视线之下了。一种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牵动着独自凭栏的诗人的心弦,偏偏此时多情的鹧鸪又叫起来,好像是在殷勤的挽留行人。此情此景真够令人销魂啊!

李东阳年轻时,“台阁体”诗风还相当盛行,这是一种以平正典雅、歌咏升平为宗而不重视发抒个人情思的创作倾向。李东阳步上诗坛,开始有意识地加以突破。从这首《游岳麓寺》也可看到这种迹象。虽然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作者满腹离情始终没有明说,最后却被“鹧鸪声声”把它点破了。李东阳游岳麓山,是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然而他深深爱它,永远不能忘记它。他逝世前,特地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怀麓堂集》,就是怀念长沙岳麓山的意思。可见其一片深情了。

《游岳麓寺》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好像在绘一幅山水画,要“位置经营”上很有讲究。我们从结尾“鹧鸪声里独凭栏”句,可知诗人的视点所在,他是在岳麓寺一个山亭上凭栏观赏风景,视线逐渐的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有时近景与远景相交错,呈现多层次的复杂画面。记得宋元以来画家们探讨山水画技法,有“高远”、“深远”“迷远”“幽远”诸多分别,多角度地进行画面空间的艺术设计,李东阳的这首诗不也是这样吗!

背诵
游记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游岳麓寺赏析

写诗如绘画,特别山水诗与山水画,在艺术方法上颇有相似之处。如画山水很讲究远景与近景的安排,使一幅画有“景深”,有层次,显得立体化。写山水诗何尝不是如此呢?读李东阳《游岳麓寺》颇能体会此中艺术三昧。岳麓寺位于今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上。寺庙建于晋泰始四年(268)。杜甫晚年曾到此一游,留下了“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明成化八年,二十六岁的翰林院编修李东阳陪同父亲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上面这首诗。

“危峰高瞰楚江干”,岳麓山拔地而起,山势巍峨。岳麓寺在半山腰。诗人盘旋攀登,终于走上寺来。他兴奋的喊出声来:我现在站在“危峰”上向下看,啊,湘江岸边的景色尽收眼底了!“危峰”,已见山峰之高,又用居高临下的“高瞰”二字,更显出视野的广远,突现出岳麓山巉岩挺拔的气势。第一句就有近景和远景,人在“危峰”,是近景,距岳麓山六华里的“楚江”(即湘江)自是远景物了。

接着诗人收回视线,转向自己所在的岳麓山。自己身在“危峰”,却顾所来路径,不禁发出一声惊叹:“路在羊肠第几盘?”那山间曲曲折折的羊肠小道啊,不知拐了多少弯儿,才进得这座古刹呢!

诗的头两句,写登高、望远和回顾来路三个过程,都是写登上高峰的最初的兴奋的心情。等到这种狂喜的情绪稍稍平静,更开始细细打量四周的风景了:“万树松杉又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诗人发现岳麓山有一个特点,满山都为稠密的松树和杉木所环抱和覆盖,显得极其幽深和清寂。密树荫蔽的丛林中隐约有两条小路,在接近山寺处并为一条了。李东阳游岳麓山时,已是“长沙地湿开将暑”,而在此山中,却感到置身清凉世界中。诗人不由驰骋想象:当风雨如晦之日,这层峦叠翠的山寺该是多么萧飒、清寒啊!这两句都是写山中所见,都是近在眼前的景色。接着,诗人又转移视线,游目山外了:“平沙浅草连天远,落日孤径隔水看。”诗人放眼远眺,入望尽是平沙浅草,草木的绿色一直延伸到天际;隔着湘水而望,只见孤零零的长沙径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这两句诗写出了“长沙千里平(韩愈诗句)”的地理特点,湘江沿岸、长沙周围是广阔的平原,从岳麓山上望去,崛起在地平线上的长沙径极其显眼,看去有似“孤径”了。

李东阳自小生长在北京,以后又一直在北京做官,此次是他第一次回故乡,第一次看到湘江和岳麓山的风光,故乡的山山水水多美啊!而自己马上要告别此地,回北方古径北京了。他不由极目遥望天边,仿佛看到了祖国南北辽阔的大地,仿佛北京、长沙都在自己视线之下了。一种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牵动着独自凭栏的诗人的心弦,偏偏此时多情的鹧鸪又叫起来,好像是在殷勤的挽留行人。此情此景真够令人销魂啊!

李东阳年轻时,“台阁体”诗风还相当盛行,这是一种以平正典雅、歌咏升平为宗而不重视发抒个人情思的创作倾向。李东阳步上诗坛,开始有意识地加以突破。从这首《游岳麓寺》也可看到这种迹象。虽然这首诗句句都是写景,作者满腹离情始终没有明说,最后却被“鹧鸪声声”把它点破了。李东阳游岳麓山,是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然而他深深爱它,永远不能忘记它。他逝世前,特地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怀麓堂集》,就是怀念长沙岳麓山的意思。可见其一片深情了。

《游岳麓寺》作为一首山水诗,诗人好像在绘一幅山水画,要“位置经营”上很有讲究。我们从结尾“鹧鸪声里独凭栏”句,可知诗人的视点所在,他是在岳麓寺一个山亭上凭栏观赏风景,视线逐渐的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有时近景与远景相交错,呈现多层次的复杂画面。记得宋元以来画家们探讨山水画技法,有“高远”、“深远”“迷远”“幽远”诸多分别,多角度地进行画面空间的艺术设计,李东阳的这首诗不也是这样吗!

展开

这首律诗反映了诗人在游历长沙岳簏寺时孤独、忧郁的心境。作为封建官吏,诗人有严肃纲纪、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又有对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消极不满的一面。诗人希望借助歌咏山川景物,排解这种矛盾的思想情感。

诗的第首联,就用“危”字点题,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拔地万尺、陡峭险恶的山峰之上,从上往下俯瞰湘江,给人一种高危之感。进入诗人眼界的是环绕于山腰曲曲盘盘的小道,面对望不见路口的山道,诗人心底发出了“路在羊肠第几盘”的疑问,表现出诗人在仕途道路上,彷徨苦闷的心理状态。

颔联,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转向郁郁葱葱的山林,“万”字反映出树木极多,而多的程度犹如茫茫林海,将两条小路淹没在密林深处。“合”有“掩蔽”之意,既表现诗人的视线被遮挡住,同时,也是诗人看不见仕途出路在何方的结果。以上诗人写了险峻的山峰,羊肠小路、茂密的山林,为僧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首先,是僧人出现的环境;一个封闭的环状四山;僧人出现的天气一风雨交加。接着是一个僧人的出现。这正是诗人弧独的自画像。而全句的点睛之笔是“寒”字。“寒”是四山、风雨的结果,也是诗人内心痛苦的写照。明朝中叶,宦官刘谨专横跋扈,包揽大权,当时京都人传说:城中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立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诗人在皇帝与宦官之间“跳舞”,处境十分艰险。在第二联中,诗人抒发了对生活前途的失望愁苦之情。诗中的“合”“寒”以及上联中的“危”“盘”郁是这种思想的流露在表现手法上,诗人以写实为主,将主观情感寓于客观景物之中,特别是彷徨徨孤独情感的流淌,不同于长江一泻千里,而是一高一低,像海边的浪花,波未开,一波又起,具有沉郁顿挫之美。

颈联,诗人在描绘山上景物之后,视线转到平川原野上,在抒发苦闷哀怨的情感之后,诗人的心情得到一些慰籍,思绪慢慢舒展开来,在落日的晚霞中隔着江水遥看余辉中的城池一长沙。这一联语言对仗工整,富有音韵美,表现诗人独特的匠心。

尾联,诗人站在极高的岳簏山顶,将南面、北面田野的景色尽收眼底,在宁静的山川风光中,体现出诗人的审美情趣。但在美好的自然景物中,也夹杂着“行不得也哥哥”鹧鸪的怪叫声,烦扰着诗人的心田,预示着不祥之的到来。诗人用鹧鸪的叫声,隐喻宦官专权、横行霸道,诗的思想意境更加深远独特。“独凭栏”这不是一个简单动作的画面,而表现了诗人洁身自爱、不随波逐流的决心。是诗人冷眼看待现实,内心正积聚一种强大力量的表现。

全诗起承转合自然得体,语言凝炼细腻,诗人想象丰富,寓情于景。诗人作为“茶陵诗派”的领袖,对于扫除“台阁体”无病呻吟的诗风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

折叠

创作背景

明成化八年(1466年),二十六岁的翰林院编修李东阳陪同父亲返故乡茶陵(长沙附近)省亲,游岳麓山,写下这首诗。

作者介绍

李东阳 李东阳 李东阳(1447~1516)中国明朝诗人,书法家。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属湖南),长期生活在北京。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朝廷重臣。李东阳上承台阁体,下启前后七子,在成化、弘治年间以朝廷大臣地位主持诗坛,奖励后学,颇具声望和影响,形成了以他为首的茶陵诗派。他的散文追求典雅流丽,主张师法先秦古文,未脱台阁体…详情

游岳麓寺原文,游岳麓寺翻译,游岳麓寺赏析,游岳麓寺阅读答案,出自李东阳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9056.html

诗词类别

李东阳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迅雷5.9永不升级版BT鹦鹉磁力2020中国女明星颜值排行表一线明星智能ai换脸视频所有明星大全明星名字大全天堂种子2019电影异界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