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五首(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
遣兴五首(其一)原文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遣兴五首(其一)拼音解读
zhé lóng sān dōng
lǎo wàn xīn
shí xián jùn rén
wèi yóu shì jīn
kāng
kǒng míng yǒu zhī yīn
yòu lǒng sōng
yòng shě zài suǒ xún
zāi shuāng xuě gàn
suì jiǔ wéi lí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蛰龙能够隐卧多年,老怀着奋飞万里的雄心。

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
当年一些贤俊的人才,终生不遇有似如今。

嵇康不得死,孔明有知音。
嵇康不得善终,是由于当政者相仍。孔明建立功勋,是由于遇到了知音。

又如陇坻松,用舍在所寻。
这就像陇山的松树,用与舍在于是否有人来访寻。

大哉霜雪干,岁久为枯林。
如果没人发现,就是那高大的经霜历雪的树干,年深日久也会变成枯林。

蛰龙:蛰伏的龙。比喻隐匿的志士,此指诸葛亮。老鹤:喻指嵇康。不得死:不得善终。陇坻:陇山。耆旧:年高望重者。罗罟:罗网。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遣兴五首(其一)

展开

这首诗情绪忽高忽低,足见诗人内心苦闷的深广。

诗人感怀诸葛亮、庞德公、陶潜,主要是表达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志向无法像得明主的孔明那样得以实现:即使是隐居的庞德陶潜也无法心忘尘俗;布衣终老的孟浩然,主动乞归中的贺知章,怀想起来也是令诗人悲吒痛苦的,诗人虽主动弃官,可文人积极用世的传统让他深深地忧惧自己会像陶潜、孟浩然一样终老江湖。诗人在自伤中反思自我理想和社会所公认的人生价位。

当然,杜甫对孔明最终的悲剧性结局的慨叹里也夹杂了浓郁的命运意识,那么当诗人吟咏出“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昔时贤俊人,未遇犹视今”时,即深深地表明他将诗名为“遣兴”的原因:诗人托物起兴,感慨命运与人生价值的复杂冲突,借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来反思个人的生命状态,抒发、排遣内心的苦闷。

这组遣兴诗歌里表达了他流寓秦州时的精神状态。这样的遣兴,实际上是从历史人物中寻找自己的精神系列。其更深刻的意义,在于杜甫以心观史、史中寻心的时候发现自己弃官避俗、却未能超脱入世的情怀。由此可以隐约见杜甫秦州时期复杂的精神状态,他受到了可以弃官,却不能遗世的精神困扰。由此观照杜甫秦州遣兴诗歌乃至整个流寓陇蜀期间的诗歌,就可以看出其中的悲剧美学意蕴。

折叠

创作背景

这是组诗中的其中一首,组诗当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时杜甫在秦州。杜甫弃官度陇,羁旅边关,国事蜩螗,身家漂泊,闲居多暇,瞻前顾后,百感交集,曾任志之所之,拉拉杂杂地写了四组《遣兴》诗以自遣,这五首即为其中一组。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遣兴五首(其一)原文,遣兴五首(其一)翻译,遣兴五首(其一)赏析,遣兴五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346.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最漂亮的女明星明星美女迅雷5老版安卓下载所有明星名字大全中国明星大全手机迅雷下载的文件在哪里明星绯闻迅雷下载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大明星小说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