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作者:李翱      朝代: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原文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拼音解读
liàn shēn xíng xíng
qiān zhū sōng xià liǎng hán jīng
lái wèn dào shuō
yún zài qīng xiāo shuǐ zài píng
xuǎn yōu qiè qíng
zhōng nián sòng yíng
yǒu shí zhí shàng fēng dǐng
yuè xià yún xiào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药山的高僧身形像飞鹤一般,经常在大片松林下研读经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我去拜访,高僧没有多说什么,只说了一句“云在青天之上,水在瓶中”。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高僧选了一处幽静的地方居住,非常惬意,这里幽静的常年见不到人影。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有时高僧会登上孤峰山顶,在皎洁的月光下伴着云彩长啸一声。

练得身形如鹤形,千株松下两函(hán)经。
函:指的是木头盒子,匣子。经:经书。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xiāo)水在瓶。
无馀:没有剩下。青霄:一本作“青天”。

选得幽居惬(qiè)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幽居:幽静的地方居住。终年:常年。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直上:登上。月:月光。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株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赏析

士与僧的交往,为禅林平添了不少风流。此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株禅访道的逸事。此诗的诗眼在于“无馀说”与“啸一声”。大道无言,故无余说,既无馀说,便于月下长啸,让一个人的身、心、声与大自然的峰、云、月完全融合为一体。诗中的“云在青(霄)天水在瓶”乃一名播千秋的绝句,引发了不少后世学人与禅子的褒赞。极有气势的当推宋僧北海心的吟偈:“云在青天水在瓶,平生肝胆向人倾。黄金自有黄金价,终不和沙卖与人。”好一句“黄金自有黄金价”,其豪情干天,可谓深得禅趣。

披云月下,崇冈长啸,一直是前人悟证天地至理而无法言说时所钟爱的一种抒怀方式。无论禅者还是道家亦或儒子,均明晓天人合一之大道,并从中得到法悦。元人叶颐有首诗便深具禅韵。诗中有小记,云:“七月望夕,予曳杖步月,直造峰顶,高吟朗咏,豁然长啸,兴尽而返。 明日山下居人,咸言闻清啸,惊醒尘梦者数十家。予因赋诗以纪其事云。”下面便是其诗:“藜杖策风轻,芒鞋步月明。鹤翻青径影,猿度翠岩声。草露沾衣冷,松泉漱石清。崇冈发长啸,尘世梦惊醒。”无独有偶,不仅东土的智者,便是大洋彼岸的觉者也深谙其中醍醐灌顶之妙。美国禅宗诗人加里斯·奈德(1930~),深得东方禅趣,他的一首《面对群山》用现代诗句诠释了他对中国古代高僧们的禅趣的向往:“他爬到泛着泡沫的小河边。他攀着峭壁而上。他把一根手指头伸进水里,一直探到水池的深处;接着把双手全部没入水中。他把一只脚伸进池子。他扔石子儿进池。他双手在水面拍击。他起身,昂首高呼,面对急流、群山,双手上举,狂啸三声。”如此筒笔白描却如此细腻入神,真可谓三昧之作。

展开

这是两首七言绝句,赞赏高僧惟俨的修炼方式。诗句极为含蓄,须深入体会才能明白其旨意。

第一首开头即以“像鹤形”比喻高僧惟俨的体形,这是其修炼的结果,预示长寿。至于他是如何修炼的,未有明说,只言“千株松下两函经”,意谓惟俨就是根据“两函经”进行修炼的。“我来问道无余说”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说法,仅指出“云在青霄水在瓶”,意即顺应自然,自然而然,并不改变自然的本性。这就是惟俨修炼的奥秘所在。

第二首则具体描写惟俨自然而然的修炼方式,他选择一个幽静的居所,与自然万物相互融洽和谐。“终年无送亦无迎”不与世人往来,没有世俗事务的干扰。其宝泄内在情感的对象也是自然,“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表明他与自然已经息息相通,以致其体形也与自然物“鹤形”一样。惟俨高僧的这种修炼方式无疑有利于长寿,但今人只能领会其精神,不必处处仿效其具体做法。

全诗记述了诗人向一代高僧问禅访道的逸事。

折叠

创作背景

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嘉声,以太守之尊屡请不至,于是就屈驾亲自拜山。哪知到了药山,唯俨禅师执经在手诵读,根本就不理他。李翱的侍者就告诉惟俨禅师说,太守大人来看他了,但惟俨禅师还是不顾。李翱性急,说:“真是见面不如闻名啊。”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谓: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极有分量,李翱心中一震,立即谢过,并请教大道。当他问“如何是道”时,惟俨禅师一言不发,却用手上下一指问:“会么?”李翱茫然不懂,惟俨禅师才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悟性毕竟不凡,当下“欣然”,于是就题此诗赠惟俨禅师。

作者介绍

李翱 李翱 李翱(772~841),字习之,唐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李翱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4)进士,曾历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礼部郎中、中书舍人、桂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职。曾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职。追随韩愈,曾阐释韩愈关于“道”的观念,强调文以明道 。他还主张反佛 、“复性”,发挥《中庸》&ldqu…详情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原文,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翻译,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赏析,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阅读答案,出自李翱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452.html

诗词类别

李翱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迅雷播放器下载明星照片女95后女艺人排名最火女明星明星大侦探在线观看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