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杕杜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国风·杕杜原文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国风·杕杜拼音解读
yǒu zhī
háng
rén
tóng
jiē háng zhī rén
yān
rén xiōng
yān
yǒu zhī
jīng jīng
háng qióng qióng
rén
tóng xìng
jiē háng zhī rén
yān
rén xiōng
y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有杕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有杕之杜,其叶菁菁。独行睘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8-229页

有杕(dì)之杜,其叶湑()湑。独行踽(jǔ)踽。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cì)焉?
有杕:即“杕杕”,孤立生长貌。

杜:木名。赤棠。

湑:形容树叶茂盛。

踽踽: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

有杕之杜,其叶菁(jīng)菁。独行睘(qióng )睘。岂无他人?不如我同姓。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
菁菁:树叶茂盛状。

睘睘: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

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8-229页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人们洒下一掬同情泪。而当读者读到《诗经·唐风》中的《杕杜》时,心情同样很沉重,因为它也是一首流浪者之歌。当然,它比《拉兹之歌》古老得多。

全诗二章,章九句,复沓章法,二章内容除用韵换字外基本相同。起首“有杕之杜,其叶滑湑”,用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一株赤棠树起兴,与同样是孤孤单单的流浪汉相对照,既相映成趣,又相对生愁。赤棠虽孤单,还有繁茂树叶作伴,自己却是“光杆司令”一个,相比之下树要比人幸运得多。所以这“兴”又是“反兴”。诗人看到孤树,伫足留连,忽而觉得同病相怜,忽而叹人不如树,感触纷纭。这种独特心理感受与流浪者身份相切合,很有典型意义。关于这流浪者的性别,闻一多《风诗类钞》另有妙诠:“杕杜喻女之未嫁者。《说文》:‘牡曰棠,牝曰杜。’”那末这流浪者竟是一位未婚少女,那就更显悲哀了。此说可备参考。

起首二句,也可谓“兴而赋也”。第三句“独行踽踽”才是全章的灵魂。整首诗就是描写一个“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踽踽独行者的苦闷叹息。此句独立锁住,不加铺叙,以少驭多,浓缩了许多颠沛流离的苦境,给人无限想像空间。此句点出了流浪者,成为前后内容的分水岭,前是流浪者所见,后是流浪者所思。

“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还是有的,但心为形役,各有各沉重的精神枷锁与自顾不暇的物质烦恼,没有人肯去对一个陌路人相濡以沫。这时,流浪者想到了同胞手足的兄弟亲情,是“他人”无法比拟和替代的。正如《小雅·常棣》所说:“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兄弟,亲人,家园,不知在何方。异域他乡的流浪者在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现实中想得很多很多,只能在想像中求得一些慰藉。正如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小女孩孤苦伶仃,只能划火柴在光亮中幻想着已上天国的奶奶来呵护自己,心灵感到一丝温暖。兄弟虽好,毕竟在虚无缥缈中,现实终究是现实,诗人不禁“嗟——”,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嗟”字直贯最末副歌式复唱四句。

叹息的内容很平实浅近,也正是流浪者的最基本需要:行人为什么不来亲近我?我没有兄弟在旁,为什么不来帮助我?孤独寂寞,呼天抢地,两个激问中蕴藏着浓重的绝望和忧伤。落难的人犹如落水的人,非常需要救援,可没有人会来、没有人能来济助他。这确实是一声令人心寒的长叹。

由此推想,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或是战乱,或是饥荒。《小雅·常棣》说:“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死丧祸乱既平清,一家生活也安宁。那时虽有亲兄弟,反觉不如朋友亲)可作反证。是战争使骨肉离散,沦为难民。又《大雅·召旻》:“瘨我饥馑,民卒流亡。”(饥馑遍地灾情重,十室九空尽流亡)是灾荒使百姓失所,乞食四方。不管哪种情况,这首抒写心灵感受的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向后世真实展示了一幅古代难民的流亡图,其艺术视角很独特,给人启迪。

旧说如《毛诗序》谓“《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为今人所不取;而朱熹《诗集传》谓此为“无兄弟者自伤其孤特而求助于人之辞”,则差为近之。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229-230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国风·杕杜译文及注释

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展开

译文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密生。独自流浪好凄清。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父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路旁赤棠孤零零,树叶倒是密又青。独自流浪多悲辛。难道路上没别人,不如同姓兄弟亲。叹息来往过路人,为何不与我亲近?兄弟不在无依靠,为何不将我帮衬?

注释①有杕(dì 地):即“杕杕”,孤立生长貌。杜:木名。赤棠。②湑(xǔ 许):形容树叶茂盛。③踽踽(jǔ 举):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④同父:指同胞兄弟;一说同祖父的族昆弟。⑤比:亲近。⑥佽(cì 次):资助,帮助。⑦菁菁:树叶茂盛状。⑧睘睘(qióng 穷):同“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⑨同姓:一母所生的兄弟。姓,生。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国风·杕杜鉴赏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一首著名插曲《拉兹之歌》,流浪汉拉兹穿街走巷,举目无亲,哀伤地唱道:“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和任何人都没来往,我看这世界像沙漠。……”那种凄凉,那种幽咽,博得…展开

这首流浪者之歌通过一个稚嫩少女的命运,以点盖面,真切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和百姓的疾苦生活,向后世展示了一幅真实的古代难民流亡图,给人强烈的震撼。 

诗的开篇以孤立生长的赤棠树起兴,对照流浪者的孤单。赤棠还有繁茂树叶,葱葱郁郁,女主人公却是孤苦无依、毫无慰藉,令人顿生“人不如树”的凄凉感。

接下来“独行踽踽”四字独立成句,音节凝重,显得既厚实又有余韵。它一并交代了事件过程、人物状态和整篇主旨,似简实丰。寥寥四字,描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画面:一位稚嫩清秀但枯瘦羸弱、尘土满身的女子,在一条坑洼曲折的乡间小道上独自行走。此句未加铺叙,但以少驭多,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后,作者笔锋转移,由外到内,着力写流浪女之思:“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路上风尘仆仆的行人径直走过,对自己不闻不问,令人顿感世态炎凉。流浪女不禁想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他们才是无可替代的。但如今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其境遇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此情此景,女子终于承受不住,发出了长长的叹息和怨诉:“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做焉?”

此诗对字词的描写是很有功底的,例如一“嗟”字,有无奈,也有不甘。同时之后复唱四句,连问两声,直贯最末,使情感显得悠长而激越。此诗所写的境遇窘迫、举目无亲的流浪者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子,这就更加剧了整首诗的悲剧色彩。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先秦时代,被认为是一首“闺思诗”,丈夫久役不归,妻子在家等待,久不得果,心中思念、焦虑至极,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排遣。

作者介绍

佚名 佚名详情

国风·杕杜原文,国风·杕杜翻译,国风·杕杜赏析,国风·杕杜阅读答案,出自佚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695.html

诗词类别

佚名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内地明星罗志祥说杨丞琳水多苹果迅雷内测beta迅雷内测版ios下载地址迅雷软件下载官网下载张艺谋玩周冬雨迅雷视频免费看全集下载迅雷7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