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丁仪

作者:曹植      朝代:东汉
赠丁仪原文

初秋凉气发, 庭树微销落。


凝霜依玉除, 清风飘飞阁。


朝云不归山, 霖雨成川泽。


黍稷委畴陇, 农夫安所获。


在贵多忘贱, 为恩谁能博。


狐白足御冬, 焉念无衣客。


思慕延陵子, 宝剑非所惜。


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赠丁仪拼音解读
chū qiū liáng
tíng shù wēi xiāo luò
níng shuāng chú
qīng fēng piāo fēi
cháo yún guī shān
lín chéng chuān
shǔ wěi chóu lǒng
nóng ān suǒ huò
zài guì duō wàng jiàn
wéi ēn shuí néng
bái dōng
yān niàn
yán líng
bǎo jiàn fēi suǒ
níng ěr xīn
qīn jiāo b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初秋凉气发,庭树微销落。
入秋以来凉风习习,庭中枯叶飘零。

凝霜依玉除,清风飘飞阁。
朝霜凝结玉阶,清风飘过带有飞檐的楼阁。

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朝云没有回归山林,终于致使连日暴雨泛滥。

黍稷委畴陇,农夫安所获。
农作物都抛弃在田野,农夫哪里会有什么收获?

在贵多忘贱,为恩谁能博。
人们常常身处富贵容易忘却贫贱,又有谁能广博地施恩于他人呢?

狐白足御冬,焉念无衣客。
狐白裘是足以御寒的,哪里会想到没有衣服穿的人怎样度过严冬?

思慕延陵子,宝剑非所惜。
我倾慕延陵季子的为人,宝剑不是自己所珍惜的。

子其宁尔心,亲交义不薄。
你一定要安心地等待着,亲近的朋友待你是不会浅薄的。

销落:凋谢,凋落。

依:依附,附着。

玉除:玉石的殿阶。

飞阁:带有飞檐的楼阁。

霖:连下日以上的雨叫霖。

川泽:河川和湖沼。泛指江河湖泊。

黍稷:黍和稷为古代主要农作物,亦泛指无谷。

委:堆积。

畴陇:田亩。

在贵:贵、贱,此指地位的高、低。

狐白:狐白,指狐白裘衣,名贵的取暖之物,身份高贵者所穿之物。

惜:爱惜。

子:指丁仪。

其:语助词。

宁尔心:安心地等。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赠丁仪

展开

此诗以写景起调,是曹植诗常用的手法,起调的写景往往既有刻画真实景物的作用,同时又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令诗意高昂慷慨。

开头四句“初秋凉气发”至“清风飘飞阁”,写初秋天气转凉,木叶渐落,寒霜凝阶,清风吹阁,一片秋气萧杀的景象。虽然从“玉除”“飞阁”等字眼中可以看出诗人身居豪华的宫室,然这四句中一种冷峻肃穆的气势咄咄逼人,给全诗定下了一种沉郁感慨的基调。“依”与“飘”两字令一幅静态的画面中有了动感,“凝霜”与“清风”也就似乎变得可耳闻目见了。

之后四句“朝云不归山”至“农夫安所获”,写久雨成灾,农夫一年之辛苦都化为乌有,古人以为云是从山里生出来的,曹植这里说早上从山间出来的阴云密布在空中,凝然不动,似乎不愿再回到山中去了。而连日的大雨将田垅变成了一片汪洋,《左传》注中称连续下了三天的雨为霖雨,这里就指连绵不断的秋雨。因大雨淹没了农田,庄稼只能在地里委弃腐烂,那么农夫就没有什么可指望的了。这四句顺着描绘秋景而来,也许是当时真实景象的记录,也许是诗人以自然灾害来比喻政治空气的阴沉,然无论其真实的用意何在,这里曹植表现了他关心民瘼,以黎民百姓之忧为忧的情怀。在汉末至三国的战乱频仍、天灾人祸叠起的年代,作为统治者集团中的一员,曹植有这点同情人民之心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中间四句“在贵多忘贱”至“焉念无衣客”,转入正题,既是顺上文对农夫的怜悯而来,以为当权者高高在上不能体恤下民,因其自身安乐已足,故不再顾及挣扎于饥寒与死亡中的人们。同时也借此安慰丁仪,言下之意是说,身处尊位的人向来不知贫贱者之苦,施恩之人也往往不能广博周遍。正如身穿狐皮袍子的贵人难以想象衣不蔽体者的寒冷。这里曹植用了《晏子春秋》中的一则故事:有一年冬天,一连下了三天大雪,齐景公披着白狐裘坐在堂上对晏子说:“奇怪得很,怎么下了三天雪还不冷啊?”晏子说:“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如也。”齐景公实在可算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典型了。曹植以此说明乐而忘忧,贵而忘贱乃是人之常情,宽慰丁仪不必多计较当政者对他的轻慢。

最后四句“思慕延陵子”至“亲交义不薄”,表明自己对丁仪的情谊,以延陵季子的事来喻自己不忘故人,劝勉对方不必担心和抱怨。据《新序》上说,吴国的延陵季子将出访晋国,他佩带着一把宝剑途经徐国,徐国的国君看到那宝剑,口中不说,脸上却露出十分羡慕的神色,延陵季子既为国家使节,所以不便将宝剑赠人,然心中却暗暗地许下了一个诺言,及至由晋返国,再次经过徐国时,徐君已去世,于是季子将自己的佩剑挂在徐君墓边的树上,扬长而去。这个故事后来传为千古佳话,延陵季子成了不忘前诺而重义轻物的典型。曹植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说自己倾慕延陵季子的为人,重在朋友之间的交谊,而宝剑在所不惜。最后劝丁仪放宽胸怀,安定心意,自己不是那种薄情绝义之人。

此诗前半的写景,颇能抓住初秋的景物特征,没有过于纤细的描摹,而从大处落墨。一句一景,不像后来写景的诗歌数句才构成一幅画面,而曹植的写景确是难以用图画来表现的,它充分体现了语言艺术的优势与诗歌的高度浓缩能力,即通过诗人的想像力和文字的概括力来展现千里苦雨,农田受灾的景象,这也是汉魏诗中写景气象阍大、自然流美,而不同于后代的特征之体现。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是赠与好友丁仪的诗,丁仪和其弟丁廪都是曹植的亲近。曹操在位时,丁氏兄弟多次在曹操面前称赞曹植,劝曹操立曹植为太子。曹操也曾一度立曹植为太子,并想把女儿许给丁仪。这就引起了曹丕的忌恨和不满,他阻挠曹操把女儿嫁给丁仪,在他即位不久,就对曹植的亲近进行迫害打击,把丁氏兄弟杀掉。这首诗即作于曹不即位初期,丁氏兄弟被杀前夕。

作者介绍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详情

赠丁仪原文,赠丁仪翻译,赠丁仪赏析,赠丁仪阅读答案,出自曹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190.html

诗词类别

曹植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图片迅雷老版本怎么下载能免费看大片的软件明星系列大明星小说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