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杏帘在望

朝代: 作者: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xìng lián zhāo yǐn
zài wàng yǒu shān zhuāng
líng xìng é ér shuǐ
sāng yàn liáng
chūn jiǔ 绿
shí dào huā xiāng
shèng shì něi
gēng zhī m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这是一首相当出色的写景诗。

一开始,诗人就以简洁明了的笔触,先用两句诗切入诗题。“杏帘”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并借以点明诗题。这样,一个诗题分两句吟咏,句法圆活且自然浑成。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

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过是略施小技而已。

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但必须指出:在一般的应制诗中,往往都是需要用几句称颂的话来敷衍一番,因而林黛玉在这里的未能免俗,也就无可厚非了。

这首诗的首联,上句以“杏帘”开头,下句用“在望”开头,巧妙地将题目包含在内,描绘出了山庄的远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动词, 全用名词,将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颈联则改用正常的语序,读来流利上口。尾联尤其能够体现出黛玉的聪明才智。这首诗引用典故,笔法细腻,全诗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山野气象。

参考资料:
1、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19-120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黄色的酒旗招引着客人前来酣饮,远远望去但见隐隐约约的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种着菱荇的湖面是鹅儿戏水的地方,桑树榆树的枝叶正是燕子筑巢用的屋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一畦畦韭菜在春风中长得翠绿,一片片稻田散溢着花粉的清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开明盛世再也没有饥荒和冻馁,又何用忙忙碌碌地耕织呢?

参考资料: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3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19-120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

菱荇(xìng)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

一畦(qí)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畦:田园中划分成块的种植地。绿:程高本作“熟”。无饥馁:没有饥荒和冻馁。

盛世无饥馁(něi),何须耕织忙。

参考资料:
1、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83
2、玉乃球红楼梦诗词鉴赏广州:花城出版社,1999:119-120
春天
相关赏析

杏帘在望赏析

这是林黛玉代贾宝玉作的一首五律,诗中所描绘的,是大观园“浣葛山庄”迷人的景致。诗题是由元妃指定的。这是一首相当出色的写景诗。

一开始,诗人就以简洁明了的笔触,先用两句诗切入诗题。“杏帘”句,一方面既传达出春风中杏红柳绿,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另一方面,又是对诗题中“杏帘”两字的巧妙绾合。“在望”句,写远远望去隐约可辨的田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并借以点明诗题。这样,一个诗题分两句吟咏,句法圆活且自然浑成。

“菱荇”以下四句,写客人眼中所见的山庄景色:这里,鹅儿在长满菱叶、飘着荇菜的清澈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燕子更匆匆忙忙地从桑榆林中衔泥而去,到屋梁间构筑它们温暖的窝巢;而在弥望无际的田野上,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粉的清香,好象在预告一个丰收的年成。在这片理想的“乐土”上,一切都生活得幸福而安谧。

从写景的角度看,诗人的笔法是相当细腻的:既注意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又兼顾到点面的结合,尤其是“菱荇”两句,全由名词组成。这种特殊句法的运用,如果没有较高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对于象林黛玉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来说,只不过是略施小技而已。

诗的最后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以“颂圣”结束全诗,正所谓“曲终奏雅”。在颂圣中,诗人流露出对没有饥荒、没有冻馁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是有粉饰现实的一面的,它说明作为大家闺秀的林黛玉毕竟对当时那种“水早不收,鼠盗蜂起……民不安生”的社会现实还是缺乏足够的认识的。但必须指出:在一般的应制诗中,往往都是需要用几句称颂的话来敷衍一番,因而林黛玉在这里的未能免俗,也就无可厚非了。

这首诗的首联,上句以“杏帘”开头,下句用“在望”开头,巧妙地将题目包含在内,描绘出了山庄的远景。中间两联对仗。颔联不用动词, 全用名词,将几种意象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家图。颈联则改用正常的语序,读来流利上口。尾联尤其能够体现出黛玉的聪明才智。这首诗引用典故,笔法细腻,全诗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山野气象。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杏帘在望创作背景

《杏帘在望》出自《红楼梦》第十八回,是十一首《大观园题咏》中的一首,是元妃游赏大观园时的“颂圣应酬”之作,由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

作者介绍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宁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曹...详情
相关作品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

展开阅读全文V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好了:好好了结,好的收场。这里是讽刺嘲笑话。

神仙:是指道家中人所能达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预料或看透事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人;又比喻逍遥自在、无牵无挂的人。

功名:封建社会中指科举称号(状元进士等)或官职名位。

将相:将军、宰相,泛指当官的人。

荒冢:荒坟。

没:埋没。

聚:积攒。

眼闭了:指死亡。

姣妻:娇美妻妾。姣,相貌美好。

晓:知道。

《好了歌》和《好了歌注》,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们普遍丧失了对古典人文主义的信仰,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这种“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景象,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小农经济基础已经日渐腐朽,但终究是上层建筑首先开始腐朽、堕落,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是上层核心人物因为权力的过分集中、扩张、膨胀,而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表现出封建礼教等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系,封建社会上层建筑正在解体,这些征兆都具有时代的典型性。作为艺术家的曹雪芹是伟大的,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极其生动的封建末世社会的讽刺画。当他尝试着对这些世态加以解说、并试图向陷入“迷津”的人们指明出路的时候,他走向了超越之路,走向了哲学与宗教形式上真正的“大自在”解脱。他善于借助机智的语言,去揭示那些人生无常、万境归空的超越性智慧和断绝俗缘(所谓“了”)便得解脱(所谓“好”)的透彻观照式的、古典却又精辟的宣传,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究竟真理的向往。这样,他自然地就使自己开创出了新的哲学性思维和创作思路。

shì rén dōu xiǎo shén xiān hǎo
wéi yǒu gōng míng wàng le
jīn jiāng xiàng zài fāng
huāng zhǒng duī cǎo méi le
shì rén dōu xiǎo shén xiān hǎo
zhī yǒu jīn yín wàng le
zhōng cháo zhī hèn duō
dào duō shí yǎn le
shì rén dōu xiǎo shén xiān hǎo
zhī yǒu jiāo wàng le
jūn shēng shuō ēn qíng
jūn yòu suí rén le
shì rén dōu xiǎo shén xiān hǎo
zhī yǒu ér sūn wàng le
chī xīn lái duō
xiào shùn ér sūn shuí jiàn le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
展开阅读全文V
xún chóu hèn
yǒu shí shǎ kuáng
zòng rán shēng hǎo náng
nèi yuán lái cǎo mǎng
liáo dǎo tōng shì
wán wén zhāng
háng wéi piān xìng guāi zhāng
guǎn shì rén fěi bàng
guì zhī
pín qióng nán nài liáng
lián hǎo sháo guāng
guó jiā wàng
tiān xià néng
jīn xiāo shuāng
yán wán gāo liáng
xiào ér xíng zhuàng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既然前生今世是不能预料的,又何必时常增添哀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愁闷的时候常常皱眉,临走不免回头一两次。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看着风前月下的自己的影子,谁能陪伴我呢?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月光如有意,要先上玉楼问候。

未卜:就是不能预测的意思。三生:一种迷信的轮回观念,即前生、今生和来生。频:时时、屡屡之意。频添指团圆的月亮常增添他自己的烦恼。敛额:皱眉蹙额,愁闷的样子。行去:此句说甄家丫环看到了他,离去时“不免又回头一两次。风前:含有不稳定的意思。俦:赏识,欣赏。蟾光:月光,暗指“蟾宫折桂”。

wèi bo sān shēng yuàn
pín tiān duàn chóu
mèn lái shí liǎn é
háng huí tóu
fēng qián yǐng
shuí kān yuè xià chóu
chán guāng yǒu
xiān shàng rén lóu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class="vvbtn" onclick="showv('viewbox_6134','show')">展开阅读全文V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百花洲上柳絮像粉末随风飘落,燕子楼中杨花的芬香仍然残留。一团团的洁白柳絮互相追赶着结队成球。飘泊不定就像人那样命苦,难合难分也没有用处,再不要说过去的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草木好像也知道忧愁,这样年轻怎么就白了头。可叹这一生、谁舍弃了你谁又把你来收!跟着东风走,春光也不管,任凭你到处漂泊,怎忍心使你长久地逗留!

粉堕(duò)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qiǎn)绻(quǎn),说风流。
粉:指柳絮的花粉。逐对成球:形容柳絮与柳絮碰到时黏在一起。“球”谐音“逑”。缱绻:缠绵,情好而难分。风流:因柳絮随风飘流而用此词,说才华风度,小说中多称黛玉风流灵巧。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流留!
谁舍谁收:以柳絮飘落无人收拾自比。忍流留:忍心看柳絮漂泊在外,久留不归。

全词以飘泊的柳絮自比,抒发了林黛玉寄人篱下感怀伤逝的悲苦之情。这首词以“粉堕’‘香残”开篇,借柳絮的飘零映射自身的漂泊;用柳絮的“逐对成毡”对应自身空自缠绵而伤心绝望的爱情。过片将愁生白发的郁闷移注给柳絮。移情于物的运用有力烘托了“我”的哀愁。结尾在“凭尔去,忍淹留”以及“谁舍谁收”的无奈叹息中道出了自身的凄惨结局及其周围人物的冷酷无情。自比柳絮,托物感怀,物我交融,意蕴浑厚。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两句均非实指其事,而是即景吟咏,但已将眼前的景和心中的情融合在一起了。《大清一统志》称:“百花洲在姑苏山上”,黛玉正是姑苏人。而燕子楼的典故又常被前代文人用来泛说女子的孤独悲愁,与黛玉以泪洗面的心境相合。因而这两句的自况之意十分明显,她 以“粉”、“香”暗指自己人格品质的洁白与芬芳,而以“坠”、“残”隐喻自己任凭命运簸弄的不幸。

“一团团,逐对成球”,既是写眼前柳絮粘连飘飞的实景,又语带双关,暗示出自己渴求和珍视的爱情。宝、黛二人情投意合,以心相知的爱情给黛玉以慰藉,但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和痛苦。他们的爱情没有得到家庭统治者的认可,缺乏稳固的现实基础,随时都有被牺牲的可能。这与漂泊无定的柳絮多么相似。想到这些, 黛玉不禁发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的悲叹。这表面上象是说柳絮命薄,随风飘流,实际上却是自叹命薄,担心情好虽难分,心事总成空。

下片的自伤之意就更浓了。黛玉曾自称“草木之人”,而此处则承接上片嗟叹命薄的愁苦之情径说:“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看似写杨柳草木之质也知愁,当美好春光即将结束的时候,白茫茫的柳絮挂满树冠,犹如愁白了头;而诗行后面却透露出自伤青春终将逝去的哀怨之情。她感到自己和柳絮一样无法逆料最终的结局,因而“叹今生、谁舍谁收!”柳絮飘坠, 无人收拾自比。如果说飘流无依的不幸已经苦不堪言,那么,与知己的生离死别则将更会令人心碎。

“嫁与东风春不管”,既是说柳絮被东风吹落,春光不管;更是担忧自己将来不知被命运抛向何处,而知己无法过问。试想其时其境,相知无力保护所爱,也只能“凭尔去,忍淹留”而已。这种被强逼着割舍所爱的悲剧该是很凄惨的。

雪芹为黛玉拟的这首词以物我合一的手法深刻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而又浑然无迹,表现出精美的艺术技巧。无怪乎“众人看了,俱点头感叹说:太作悲了!——好是果然好的。”

fěn duò bǎi huā zhōu
xiāng cán yàn lóu
tuán tuán zhú duì chéng qiú
piāo rén mìng báo
kōng qiǎn quǎn
shuō fēng liú
cǎo zhī chóu
sháo huá jìng bái tóu
tàn jīn shēng shuí shě shuí shōu
jià dōng fēng chūn guǎn
píng ěr
rěn yān liú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在寒露严霜越来越重的时候菊花花枝渐渐倾斜,宴饮赏菊才过又到了小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花托上的花瓣还没有落完,颜色却渐渐浅淡,枝头的叶子渐渐凋落,留下的也显得散乱纷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一轮残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声也渐渐微弱,寒云密布的天空中雁队飞行也变得缓慢。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明年秋天还一定会相见,暂时分手请不要过分相思。

露凝霜重渐倾欹(qī),宴赏才过小雪时。
倾欹:指菊倾侧歪斜。小雪:立冬以后的一个节气。

蒂有余香金淡泊(bó),枝无全叶翠离披。
余香:实即“余瓣”。淡泊:指颜色暗淡不鲜。离披:亦作“披离”,散乱的样子。

半床落月蛩(qióng)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秋风:《红楼梦》程高本作“秋分”,指季节说,两者没有多大差别。知再会:“不知能否再见”的意思。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残菊”即“残局”,暗寓大观园少女们的悲剧命运。

níng shuāng zhòng jiàn qīng
yàn shǎng cái guò xiǎo xuě shí
yǒu xiāng jīn dàn
zhī quán cuì
bàn chuáng luò yuè qióng shēng bìng
wàn hán yún yàn zhèn chí
míng suì qiū fēng zhī zài huì
zàn shí fèn shǒu xiàng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全书写的都是荒唐的言辞,却浸透着我辛酸的眼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都说作者太迷恋儿女痴情,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书中的意味?

荒唐:谓说话浮夸、不实际,或者谓行为放荡为荒唐。

辛酸:辣味和酸味。比喻悲痛苦楚。

痴:即不聪明、呆笨。《世说新语·尝誉》,“王蓝天(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解:理解。味:意味。

味:意义,旨趣。《晋书·成公简传》,“潜心道味。”此处谓真实的意义。

 

mǎn zhǐ huāng táng yán
xīn suān lèi
dōu yún zuò zhě chī
shuí jiě zhōng wèi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
展开阅读全文V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珍惜花的美好姿态大白天也关上院门,自己提携着水壶浇灌生满青苔的花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洗去那秋阶上的胭脂映出悦美的身影,石阶上滴着露珠招来冰雪一般的精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清淡到了极点才会知道花朵更加娇艳,无限的愁思又怎会使白玉不留下泪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要报答秋神白帝就应该保持纯净清洁,默默地挺立在天色渐晚的又一个黄昏。

珍重芳姿(zī)昼掩门,自携手瓮(wèng)灌(guàn)苔盆。
珍重:珍视,看重。芳姿:美好的姿态,指花容。手瓮:可提携的盛水的陶器。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qì)魂。
胭脂:即胭脂红色。洗出:洗掉所涂抹的而想出本色。秋阶:秋天的台阶。影:指海棠花姿。冰雪:比喻刚洗过的白海棠凝聚着露水像白雪一样。露砌:洒满露珠的石砌台阶。魂:指海棠花的品格。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玉:指白玉一般的海棠。痕:就玉说,“痕”是瘢痕;以人拟,“痕”是泪痕;其实就是指花的怯弱姿态或含露的样子。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白帝:即西方白帝白招拒。是神化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主管秋事。婷婷:挺拔舒展、苗条秀丽的姿态。

首联“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门盆”,描绘出诗人端凝庄重的性格。首句一语双关,因“珍重芳姿”而致白昼掩门,既写诗人珍惜白海棠,又写诗人珍重自我,刻画出封建时代贵族少女的矜持心理。诗人用“手瓮”盛水亲自浇灌白海棠,亦是爱惜花儿,珍重自我的一种表现。

颔联“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使用倒装,即“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海棠色白,故云“洗出胭脂影”:洗掉涂抹的胭脂而现出本色,这正是宝钗性爱雅淡,不爱艳装的自我写照。“露砌”和“秋阶”同指白海棠生长的环境。“冰雪魂”指白海棠精魂如冰雪般洁白,亦是宝钗自写身份。

颈联“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进一步描写白海棠的色彩、丰韵之美。上句承“胭脂”句发挥,谓白海棠一洗颜色,淡极更艳,颇合艺术辩证法,实写自我身份:安分随时,藏愚守拙,而更显淑女之端庄凝重。下句承“冰雪”句开掘,谓白海棠清洁自励,宁静自安,岂如多愁之玉,留下瘢痕。“愁多”句应是以宝黛之多愁善感反衬自己的宁静娴雅。

尾联“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白帝”在此实指自然,全联的意思是说:白海棠愿以其清洁之身回报自然,她婷婷玉立,默然不语,迎来了又一个黄昏。这实际上是宝钗的内心独白和自我写照。“不语”一词可见宝钗的稳重,“凭清洁”之语更可见她自誉自信的心理状态。

此诗有意以白海棠关合自己,以花写人,反映出薛宝钗以稳重、端庄、淡雅、宁静、清洁自诩的内心世界。李纨评此诗第一,就是因为“这诗有身份”。

zhēn zhòng fāng 姿 zhòu yǎn mén
xié shǒu wèng guàn tái pén
yān zhī chū qiū jiē yǐng
bīng xuě zhāo lái hún
dàn shǐ zhī huā gèng yàn
chóu duō yān hén
cháng bái qīng jié
tíng tíng yòu hūn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class="vvbtn" onclick="showv('viewbox_1032','show')">展开阅读全文V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做官的,落了个家业凋零;富贵的,闹得个财产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行善的,死里逃生;作恶的,报应分明。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欠下人命的,人命债已还清;欠下眼泪的,泪水已经流尽。

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冤冤相报并非随意,分离聚合前生注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要知短命原因问前缘,老来富贵实在是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看破红尘的,出家做了僧尼;执迷不悟的,白白送掉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真好似食尽了鸟儿各分散,留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散尽:没有。尽:流完了。轻:随意。前定:前世注定。遁:躲,逃。

wéi guān de
jiā diāo líng
guì de
jīn yín sàn jìn
yǒu ēn de
táo shēng
qíng de
fèn míng bào yīng
qiàn mìng de
mìng hái
qiàn lèi de
lèi jìn
yuān yuān xiàng bào fēi qīng
fèn jiē qián dìng
zhī mìng duǎn wèn qián shēng
lǎo lái guì zhēn yáo xìng
kàn de
dùn kōng mén
chī de
wǎng sòng le xìng mìng
hǎo shí jìn niǎo tóu lín
luò le piàn bái máng máng zhēn gàn jìng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
展开阅读全文V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白玉华堂前面,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舞姿柔美,缓急有度。一群群蜂儿蝶儿,团团翻飞,追随着柳絮。何曾落于水中,随波流去?怎会落于泥土中?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尽管柳絮随风,忽聚忽分,柳树依旧长条飘拂。休笑我,春絮儿无根无柢无依附。愿借东风的力量,把我送上碧蓝的云天!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白玉堂:形容贾家的富贵豪奢。这里说柳絮所处高贵之地。春解舞:春能跳舞。这是说柳花被春风吹散,像在翩翩起舞。均匀:指舞姿柔美,缓急有度。随逝水:落于水中,随波流去。委芳尘:落于泥土中。委,弃。

万缕(lǚ)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sháo)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凭借力:指不断地借助于风力。青云:高天,也用以说名位高。

这是薛宝钗所作的一首柳絮词,该词被众人推选为独占鳌头的作品。薛宝钗在叙述其创作意图时说过:“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由此可见,该词之所以能做到“不落俗套”,匠心独运,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道出了“人人笔下所无”的东西。

这首词上片状物,着力描写风飏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状。下片言志,抒写了柳絮的情志:有离即有合,有散必有聚。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宝钗青云平步的志向。全词句句咏物,处处有“我”,物性我情,水乳交融。

词的开头就已非同凡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柳絮飘飞的地点,已不是黛玉笔下那触目愁肠的“百花洲”和“燕子楼”,而是换成了充满着富贵气象的“白玉堂前”——封建贵族家庭的住宅里;柳絮飘飞的姿态,虽然也仍是“一团团逐对成毯”,却已没有黛玉词中那种“空缱倦,说风流”的幽恨,一变而为欢快轻盈、均匀优美的舞姿,流露出一种欢愉融洽的欣喜之情。

词的第三句,接以“蜂团蝶风乱纷纷”的描写,来进一步烘染这春意喧闹的大好时光,从而唱出了词人对春光的一曲赞歌。如若拿宝玉《南柯子》词中之“莺愁蝶倦”、湘云《如梦令》 词中之“鹃啼燕妒” 这些意象与之相较,则可见在所表达的感情基调上,与宝钗这首词是迥然不同的。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表面上借用了宋人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一句意,却又在活用的基础上翻出一层,另辟新意,用一“何曾”、一“岂必”的反问句式,便顿使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作一逆转,化消极的情调为积极的精神。同时,就词的结构而论,则此处写柳絮的不愿意随波逐流、飘坠尘埃,正好为词的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地埋下了伏线。

下片词人更侧重于抒写柳絮的情志:“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非常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尽管四处飘飞,也仍不改初衷,无牵无系,随缘自适的旷达襟怀。由于有了这层情志的铺垫,因而在词的最后三句,词人便直接地抒写了柳絮凭借东风扶摇直上的远大志向,这样便使整首词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完成了对柳絮感慨整个心理流程的揭示。

显而易见,这首词表面上写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则是薛宝钗这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淑女”自我个性的写照。她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处世态度,体现在柳絮“随聚随分”的形象描述中。她那种一心希望博取主子欢心,争取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挤进封建统治阶层行列的人生追求,通过对柳絮直上青云的吟咏,毫不隐瞒地表现出来。因而,这首词实际上就是对薛宝钗整个人生观的最深刻的揭示。

bái táng qián chūn jiě
dōng fēng juàn jūn yún
fēng wéi dié zhèn luàn fēn fēn
céng suí shì shuǐ
wěi fāng chén
wàn qiān zhōng gǎi
rèn suí suí fèn
sháo huá xiū xiào běn gēn
hǎo fēng píng jiè
sòng shàng qīng yún
咏物言志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晓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
展开阅读全文V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晓自沉音。
难以抑制的诗兴从早到晚把我纠缠,只好围绕着篱笆散步或倚在石头上独自低吟。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笔端蕴涵着智慧对着秋菊临摹,口齿中含着对秋菊的芳香对着月亮吟咏。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满纸书写的都是自己的愁怨,谁能透过片言只语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愫呢?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自从陶潜写了咏菊以后秋菊的高尚品格一直被人称道。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lí)欹(qī)石自沉音。
无赖:无聊赖,无法可想。诗魔:佛教把人们有所欲求的念头都说成是魔,宣扬修心养性用以降魔。后遂以诗魔来说诗歌创作冲动所带来的不得安宁的心情。昏晓侵:从早到晚地侵扰。欹:这里通作“倚”。沉音:心里默默地在念。

毫端蕴(yùn)秀临霜写,口齿噙(qín)香对月吟。
毫端:笔端。蕴秀:藏着灵秀。“毫端蕴秀”是心头蕴秀的修辞说法。临霜写:对菊吟咏的修辞说法。临,即临摹、临帖之“临”。霜,非指白纸,乃指代菊,前已屡见。写,描绘。这里说吟咏。口齿噙香:噙,含着。香,修辞上兼因菊、人和诗句三者而言。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素怨:即秋怨,与下句“秋心”成互文。秋叫“素秋”。“素”在这 里不作平素解,却兼有贞白、高洁的含义。“素怨”“秋心”皆借菊的孤傲抒自己的情怀。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一从:自从。陶令: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字符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评章:鉴赏,议论。高风:高尚的品格。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 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 ‘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lài shī hūn xiǎo qīn
rào xiǎo chén yīn
háo duān yùn xiù lín shuāng xiě
kǒu chǐ 齿 qín xiāng duì yuè yín
mǎn zhǐ lián yuàn
piàn yán shuí jiě qiū xīn
cóng táo lìng píng zhāng hòu
qiān gāo fēng shuō dào jīn
写诗抒怀
更多关于曹雪芹的古诗>>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热门搜索:明星头像女bt磁力王BT蚂蚁-磁力搜索引擎手机迅雷极速版手机迅雷怎么解除敏感资源当红女明星名单迅雷直播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