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回乡偶书(其一)

朝代: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shào xiǎo jiā lǎo huí
xiāng yīn gǎi bìn máo shuāi
ér tóng xiāng jiàn xiāng shí
xiào wèn cóng chù l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毛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毛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52-53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参考资料:
1、曹寅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6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6-57页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shuāi,旧时读cuī)。
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参考资料:
1、曹寅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266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56-57页
相关翻译

回乡偶书(其一)翻译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赏析

回乡偶书(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回乡偶书(其一)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回乡偶书(其一)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唐朝诗人。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证圣元年进士。历任国子四门博士,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加集贤...详情
相关作品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妆: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裁剪。似:如同,好像。

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shào xiǎo jiā lǎo huí
xiāng yīn gǎi bìn máo shuāi
ér tóng xiāng jiàn xiāng shí
xiào wèn cóng chù lái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mán)愁沽酒,囊(náng)中自有钱。
谩:空。沽:买。

zhǔ rén xiàng shí
ǒu zuò wéi lín quán
màn chóu jiǔ
náng zhōng yǒu qián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
展开阅读全文V

绝脉塞:极为荒远危险的边塞。“绝脉”与下句“断肠”相对,形容塞外荒寒令人感伤之景象,非确指。

陇云:陇头之云。陇,陇山。

万里长城:南朝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此处谓征人可捍疆卫土。

贻:遗留。

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大多用汉朝来代指唐朝。

cháng jīng jué sāi
jiàn duàn cháng liú
sòng chéng jīn bié
lìng rén chóu
lǒng yún qíng bàn
biān cǎo xià xiān qiū
wàn zhǎng chéng
hàn guó yōu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枻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江皋:江边高地。曙钟:晨钟。朋从:朋友。

jiāng gāo wén shǔ zhōng
qīng hái hóng
hǎi yuē yuē
chuān chén róng róng
shǐ jiàn shā shàng niǎo
yóu mái yún wài fēng
xiāng yǎo
míng huái 怀 péng cóng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岁月多:很多年了。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旧时波:旧时模样。

bié jiā xiāng suì yuè duō
jìn lái rén shì bàn xiāo
wéi yǒu mén qián jìng shuǐ
chūn fēng gǎi jiù shí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 遂叹西家飘落远...

展开阅读全文V
shān yuán xiān jiā
cháo dōng yuán táo huā
táo huā hóng huā bái
zhào zhuó chéng nán
nán qīng lóu shí èr zhòng
chūn fēng táo wéi shuí róng
zhì qiān jīn qīng
chí chú xiè xiàng féng
yán nán guó róng huá wǎn
suí tàn 西 jiā piāo luò yuǎn
de zhǎng fèng míng guāng diàn 殿
fēn yūn bàn xiāng yuàn
yuàn zhōng zhēn yuán
huáng jīn zuò bái yín zhī
qiān nián wàn suì diāo luò
hái jiāng táo gèng xiàng
táo cóng lái jǐng bàng
chéng jié yǐng jīn yàn yáng
dào chūn huā shù
huì chí xiān shí jiàn jūn wáng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zhì zāi hán róu
wàn shēng
cháng shùn chēng hòu zǎi
liú qiān tōng biàn yíng
shèng xīn shì néng chá
zēng guǎng 广 chén jué chéng
huáng ài zài
tài shé xián hēng
叙事抒情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lòu yín pán shèng
jìng chún cài luàn
xiāng jìn lái jiā wèi
zhē dào shì ér
抒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展开阅读全文V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已经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都已变化太多。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只有门前那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涟漪的镜湖的碧水,还是旧时模样。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bìn)毛衰(shuāi)。(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衰:减少,脱落。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岁月多:很多年。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惟有:只有。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一开始,就紧扣题目,单刀直入,点明离家与回乡相距年岁之久、时间之遥,其中已蕴藏着很深的感慨。这感慨在同题第二首诗中即有明白的描写:“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山河依旧,人事消磨,将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多变作了鲜明的对照。这里是明写,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中是隐含,表现手法不同,艺术效果也不同。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回衰”用的也是对比法,但不是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而是语言与鬓发的对比。语言习惯一经形成,虽经岁月磨砺也难以更改;美好青春难以永驻,童颜黑发转眼即可衰颓。“乡音无改”既是故乡在诗人身上打下的永远抹不掉的烙印,又是诗人亲近故乡儿童的媒介,所以弥足珍贵;“鬓回衰”本是离乡数十年来宦游奔波的必然结果,幸而叶落归根,在白发飘萧的垂暮之年,终于返回朝思暮想的故乡,因而倍觉幸运。诗人这时的感情是悲喜交集,感慨与激动参半。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此诗运用了三种对比:通过少小离家与老大回乡的对比,以突出离开家乡时间之长;通过乡音难改与鬓回易衰的对比,以突出人事变化速度之快;通过白发衰翁与天真儿童的对比,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回乡欢愉之情和人世沧桑之感,并且将这两种迥不相同的感情水乳交融地凝合在一起。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自然朴素的语言中蕴藏着一片真挚深厚的感情。读之如饮醇醪,入口很淡,而后劲无穷。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数十年背井离乡引起。所以下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似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

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四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了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像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shǎo xiǎo jiā lǎo huí
xiāng yīn gǎi bìn máo shuāi
ér tóng xiàng jiàn xiàng shí
xiào wèn cóng chù lái
bié jiā xiāng suì yuè duō
jìn lái rén shì bàn xiāo
wéi yǒu mén qián jìng shuǐ
chūn fēng gǎi jiù shí

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
展开阅读全文V

西学:本西周大学,此借指集贤院。垂:示。玄览:道家语,谓能深察万物变化。东堂:晋代殿堂名。此借指集贤院。圣谟:皇帝的谋略。天光:日光。此喻指唐玄宗。烛:照。武殿:汉武之殿。此亦借指集贤院。时宰:执政者。此指张说、源乾曜等人。鸿都:汉代门名,其内置学藏书。此亦借指集贤院。枯朽:本指枯烂腐朽之木,此指老废无用之人,系贺知章自称。翾飞:小飞。帝梧:皇宫中梧桐。汗漫:漫无边际。泥涂:喻地位卑下。汤鼎:殷成汤时所制盛馔之器。此乃以商汤赞颂唐玄宗。舜壶:帝舜时所制之盛酒器。此亦以虞舜指代唐玄宗。微躯:作者对皇帝的谦恭之词。咏:歌咏。依蒲:鱼依水草,喻人依明主。 

西 xué chuí xuán lǎn
dōng táng shèng
tiān guāng zhú diàn 殿
shí zǎi hóng 鸿 dōu
xiǔ zhān huáng
xuān fēi
tóng yóu hàn màn
róng shì chū
sān tàn chéng tāng dǐng
qiān huān jiē shùn
wēi
kōng yǒng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热门搜索:迅雷电影网最新电视剧迅雷下载邪王追妻第一季迅雷下载磁力天堂BT电影迅雷下载磁力猫最新版官网下载中国女明星如何当上明星经纪人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