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日出

朝代: 作者:孔平仲
仲冬十一月,我行赴高密。路出东海上,晨起骇初日。
腾腾若车轮,只向平地出。较于昔所见,得此十之七。
蟾蜍尚弄影,皎皎横参毕。辉光一迸散,夜气扫若失。
扶桑想可到,俗虑苦难讫。壮观曾未厌,侧叹流景疾。
zhòng dōng shí yuè
háng gāo
chū dōng hǎi shàng
chén hài chū
téng téng ruò chē lún
zhī xiàng píng chū
jiào suǒ jiàn
shí zhī
chán chú shàng nòng yǐng
jiǎo jiǎo héng cān
huī guāng bèng sàn
sǎo ruò shī
sāng xiǎng dào
nàn
zhuàng guān céng wèi yàn
tàn liú jǐ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进士,初授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主簿。熙...详情
相关作品
北宋孔平仲孔平仲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我试着说说旅途中的风景,你才能知道与你分别后我的心情。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夕阳西坠暮色苍茫,路上行人稀少,乱山深处风雪迷蒙,凄清冷寂。

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
途中景:旅途中的风景。别后心:分别后的心情。乱山深:乱山深处。

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

此诗是作者寄给妻子的诗,首句提出“途中景”,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末两句实写途中景色,于所写景色中表现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全诗以景抒情,写得简略含蓄,但作者的别后心情,所谓“黯然消魂”者,却又充分地表现出来。

以途中景色,见别后离情,这是古代诗词中最常用的抒情方法,即以实处见虚,则实处皆虚。不说“心情”,而只说沿途风物,风物虽是早已客观存在,而行人此时此地之心头滋味却是个人所有。其深度和其浓度作者均未明言。且别情之浓,别情之乱,若一一说去,将不知费去几许笔墨,愈说得多,愈不能将此弥漫四野、飘忽怊怅之心情说全、说清,故将虚化实,使实处全虚,则更易感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采用这种表现手法。

按一般叙述方法,诗之顺序应为:“行人日暮少,风雪乱山深。试说途中景,方知别后心。”今将句倒转,是作者独具匠心处。第一联为第二联作铺垫,第二联陡转,转折颇险而陡,因奇特而见警策,可谓能于险中求警;若按意思顺序来写,则是平铺直叙,而无跌宕之势。读后只能感到行人于日暮时,说出风雪乱山中之感受,及因此感受而思念家人之心情,虽流畅而失之浅淡。此则不同,读首联竟不知所云“别后心”究竟如何,读次联不仅可知“途中景色“,亦可于所写景色中感知作者情怀之极苦、极乱。

首联提出“途中景”,却全无一字说此“景”字,提出“别后心”,既不作心情之描述,又无形象以见意。而此诗却又转回头去接第一句去写“途中景”。如此安排,使读者自知景即心,心即景,与其写不易着笔之抽象心情,不如写引起此种情怀之实景,于实景中见到此极苦、极乱之心情。一如刘长卿之《逢雪宿芙蓉山》:“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只着一“贫”字,使下联之实写“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实处全虚,一片苍茫凄寒之感,弥天而来,别人多少言语说不尽者,只以十字匀染出矣。孔平仲此诗的妙处也在于此。

shì shuō zhōng jǐng
fāng zhī bié hòu xīn
háng rén shǎo
fēng xuě luàn shān shēn
北宋孔平仲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dòu)谷登场。
禾黍:禾与黍。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鸣泉:淙淙鸣响的泉水。窦:此指水沟。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niè)草坡头卧夕阳。
了:了却。啮:同“嚼”,啃、咬。原作“齧”。

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钟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

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

“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

bǎi 西 fēng shǔ xiāng
míng quán luò dòu dēng chǎng
lǎo niú le gēng yún zhài
niè cǎo tóu yáng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义兵,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吾欲迎接义旗,同往则不可,独行俱后害,何为计?”妻日:“公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自...

展开阅读全文V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义兵,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吾欲迎接义旗,同往则不可,独行俱后害,何为计?”妻日:“公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赴太原。妻乃归鄠县,散家财,募女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日“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地位低微时嫁给了柴绍。唐高祖率兵起义,柴绍和妻子商量说:“你父亲想平定混乱的天下,我想投奔起义军,一起离开不可行,我独自走后害怕你有危险,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妻子说:“你最好赶快离开。我一个妇女,到那时自己会有办法的。”柴绍立刻秘密地赶往太原。于是妻子回到鄠县,拿出家里的积蓄,组建一支女性组成的军队来呼应唐高祖,士兵有七万人之多,和李世民(她的哥哥)一齐包围了京城,自称是“娘子军”。京城攻下后,唐高祖(李渊)封她为“平阳公主”。

微时:地位低微时。

义兵:反隋的大军。

妻:指李渊的第三女。

谋:计划,商量。

尊公:您的父亲。

迎义旗:投奔起义军。

何:什么。

公:你。

宜:应该,应当。

速:赶快。

临:面对、到。

计:计谋,策略。

间:通假字,通”见“,秘密地,悄悄地。

赴:奔赴,投入。

鄠县:在陕西,今作”户县“。

太宗:李世民,她的哥哥。

平:攻下。

táng gāo zhī sān
wēi shí jià chái shào
gāo bīng
shào móu yuē & & l l d d q q u u o o ; ; zūn gōng sǎo píng tiān xià
yíng jiē
tóng wǎng
háng hòu hài
wéi
& & r r d d q q u u o o ; ; & & l l d d q q u u o o ; ; gōng
rén
lín shí wéi
& & r r d d q q u u o o ; ; shào jiān háng tài yuán
nǎi guī xiàn
sàn jiā cái
bīng
yīng gāo
bīng wàn rén
tài zōng wéi jīng chéng
hào & & l l d d q q u u o o ; ; niáng jūn & & r r d d q q u u o o ; ;
jīng chéng píng
fēng wéi píng yáng gōng zhǔ
更多关于孔平仲的古诗>>
仲冬十一月,我行赴高密。路出东海上,晨起骇初日。 腾腾若车轮,只向平地出。较于昔所见,得此十之七。 蟾蜍尚弄影,皎皎横参毕。辉光一迸散,夜气扫若失。 扶桑想可到,俗虑苦难讫。壮观曾未厌,侧叹流景疾。
热门搜索:明星的名字和姓名手机迅雷极速版磁力搜索引擎在线明星潜皇规则鞠婧祎最佳磁力吧ciliba明星潜现则之皇佟丽雅迅雷免费版bt电影天堂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