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堂铭读后感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全文由叙(序)和铭两部分组成。叙是记叙性文体,讲写这篇铭的由来;铭,是本文正体,实际是歌功颂德的四言诗。而该文的叙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从“天可必乎?”到“二者将安取衷哉”,用疑问句开头:天一定讲道理吗?那为什么贤能之士不一定显贵,仁德之人不一定长寿?天一定不讲道理吗?那为什么仁德之人一定有好的后代呢?在天有道、无道之间将采取哪一种才合适呢?在天君合一、天道与君权合一的封建社会,文章的一开头竟然对天道的有无提出了诘难,令读者心惊。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很有吸引读者的力量。

第二段从“吾闻之申包胥曰”到“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用事实来证明是有天道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第二段的一开头引用春秋时楚国大夫伍子胥的话:集众人的力量可以战胜天,天的不可违抗的客观规律也可以战胜人。下文就按“天定”和“天未定”来展开论述。不过,文中的“天定”,实际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代词;“天未定”是“善不得善报,恶不得恶报”的代词,苏轼是认为“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苏轼的“一切都报”的思想在文章中就是: “天定”,天有道。苏轼认为:世上谈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道按其客观规律行事时来研究它,就以为天道是虚无缥缈,不可探求的。善良的人因天无道不得善报而变得懒惰无所作为,邪恶的人因天无道不得恶报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古代的大盗跖有长寿,古代的圣贤孔子、颜回却贫困而遭受厄运,这都是天道还没有按其客观规律行事的缘故。譬如松柏长在山林,在它们很弱小还是幼苗的时候,会被蓬蒿这类杂草遮掩围困,会遭受牛羊的践踏,等到松柏长大,经四季而长青,历千年而依然苍劲挺拔的原因,是因为天道已经按照客观规律行事了。文章由远而近、由道理而例证以后,就顺利地过渡到讲当今的人了。苏轼认为,像松柏的生长中当时不报、而后再报的现象一样,人的善恶之报在当世没有体现,而兑现在他子孙身上的事早就存在。他甚至认为,拿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来验证,这种天道的善有善报是确定无疑的。从而回答了文章开头的诘难。

这种回答因空洞而缺乏说服人的力量。所以下文就进入正题,用当今名臣王祜及其子孙的事来肯定天有道,从而高度赞颂王祜及其子孙的贤德。

文章进入正题并不直接就事论事,而是先虚后实,先总括一句,笼盖下文。“国之将兴”,暗指当今宋朝,“厚施而不食其报”指天未定之时的晋国公王祜,“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指天定之时子孙得报。下文就具体说王祜“厚施”于太祖太宗两代皇帝,却因说话过于直率而不为当时所容,并交代了三槐堂的由来。接着就说王祜的厚施在他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身上得到厚报的事实。文章至此,来了一个跌宕曲折,批评现实社会中有的人今天行善积德,明天就想从别人身上得到回报,当然有的人能得到回报,有的人就得不到。这种眼光短浅的行为同晋国公王王祜不同。王祜自身修德,像把债券给天一样,数十年以后才取还,一手交债券,一手得行善积德的回报。这种批评、对照,目的仍在赞颂王祜、王旦父子。这段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结,十分明确地指出:天道一定是存在的。前面说“其可必也审”,这里说“天之果可必也”,它们之间的层递关系和最后语句的肯定十分明显。

第三段从“吾不及见魏公”到“吾是以录之”,讲晋国公的“厚施”回报到他的孙子懿敏公王素,赞颂王氏之福方兴未艾。由于王祜、王旦、王素祖孙三代都非常显贵,有人就把他们和唐朝的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三代相比。苏轼认为李栖筠的雄才大略、刚直正气同王祜不相上下,李氏三代和王氏三代的功名富贵也差不多,但从忠恕仁厚上讲,李栖筠父子却不如王祜父子。拉李氏三代作陪以显王氏三代,极赞王氏忠厚传家,恩泽子孙。最后一句既交代了写铭的原因,又增添了王素的儿子王巩一代,他也是好修德行而善文章,呵以继其家世,以呼应上文的“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铭文,用四言韵语来赞颂王氏的三槐。值得提出的是,铭文不仅仅是对王氏歌功颂德,而且对现世的小人进行了针砭:像我辈一类的小人,一天到晚只知道去攫取利益,并无时间担忧过自己的德行。只企求能够侥幸不种而获,不劳而取;没有真正贤德的君子,那么国将不国。苏轼忧国忧民之心,在为人写的铭文中也赫然可见。与叙文相比,铭文则写得直率而动情。内容上也有所突破,以自己的“不种而获”沐浴国恩,归之于“不有君子,其何能国”,说明王氏父子的功业不仅泽及子孙,且泽及世人。这又提高了叙文的思想境界。文章叙议兼行,挥洒如意,文字简洁,自然流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热门名句

热门搜索:cilimao磁力猫电影天堂免费迅雷下载迅雷手机下载免费安装最新电视剧迅雷下载大块头有大智慧迅雷下载种子磁力搜索天堂明星去世1000个男明星名字大全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