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抒怀
朝代
辞赋
杜甫
杜甫 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骑这匹马儿已经很久了,总是一起冒着天寒,向那偏远的关塞前进。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如今你已在风尘劳苦中力尽衰老,天寒岁晚之时,又患病在身,怎能不令人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
你的毛骨没有与众不同,但你的驯良至今未曾改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马儿虽然低微,但蕴藏的情意确是非常深厚,你真叫我感动,我要一心地把你沉吟。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
尔:代指马。关塞:边关;边塞。深:远、险。

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老尽力:谓一生尽力,年老而力衰。语出《韩诗外传》卷八。

毛骨岂殊(shū)众?驯(xùn)良犹至今。
毛骨:毛发与骨骼。岂:难道。殊众:不同于众。殊:不一样。驯良:和顺善良;驯服和善。犹至今:言一贯驯良,至今不变。

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沉吟:忧思。

这是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首联是说自己和这匹马共渡患难相处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颔联是承接首联两句,在句法上一句变作三折,具体描写马现在的状态: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艰苦路途上,依旧还在为诗人卖力;在当岁晚天寒的时候,况且又生病,不能不让人为它伤心。老尽力,用《韩诗外传》典故。

颈联两句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抒发对病马的浓浓深情。

尾联说:马之为物虽然低微,可是对人的情分却是十分深厚,使诗人禁不住为它感动、沉吟起来。“沉吟”二字,写出诗人感慨非常深,有一种人不如马的感叹。

杜甫既受到统治者的弃斥,同时又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怀和同情,这也是他为什么往往把犬马——特别是马看成知己朋友并感到它们所给予他的温暖的一个客观原因。读者能够从中看到作者自身的影子。申涵光说:“杜公每遇废弃之物,便说得性情相关,如病马、除架是也。”其所以如此,是和他自己便是一个“废弃之物”的身世密切相关的。

杜甫在这首诗里,感情是多么深沉!他抒写了对病马的怜爱,又运用“以彼物比此物”的手法,表达了对病马同病相怜的感慨,令人如见到一个“漂泊西南天地间”的老诗人的艰难蹭蹬的憔悴形象,出现于字里行间。清代仇兆鳌注释这首诗,说它反映了杜甫的“爱物之心”,其实并不止于爱物,而是借马以自况。诗中的“驯良”、“长吟”显然别有寄托,全诗以四十字抒写了辛劳、遭遇、怨怼、不平、感悟的几层意思,归结到自己叹老嗟卑,风尘仆仆,辗转征途,与老马的结局是没有两样的。

chéng ěr jiǔ
tiān hán guān sāi shēn
chén zhōng lǎo jìn
suì wǎn bìng shāng xīn
máo shū zhòng
xùn liáng yóu zhì jīn
wēi qiǎn
gǎn dòng chén yín
杜甫 杜甫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
走上那万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们都要经过这座城门。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着新死者的尸骨,却不见旧死者返回灵魂。

楼角临风迥,城阴带水昏。
楼的檐角凌风翘起,多么高寒;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
城门下又有驿使喧呼而过,该是西行远途与吐蕃和谈。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战士的灵魂。

临风迥:高高地迎风凌空而起。

昏:昏暗。

声:这里指驿使的传呼声。

驿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节。

节:使节。

“万里流沙道,西征过北门。”首联这两句写东楼的位置,是全诗关键所在。正因为西行去万里流沙道者必须经过此门,所以东楼这一普通建筑,才与历史、现实、战争、使节联系在一起。诗人登楼远视俯瞰,战士们从东楼出发踏上征途,路途遥远而艰辛,也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颔联这两句写战争、写过去。 “新战骨”说“但添”,“旧征魂”说“不返”,可见将士有去无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无补。此二句写得十分悲惨。多年的征战,使得无数将士献身沙场,横尸荒野,何曾见到他们魂返故园?而今战场又添新战骨,更叫人感到凄凉冷落。这两句烘托出战争的残酷至极,表明了诗人对出征在外的战士的担忧和对战争的不满和愤慨。

颈联承接首联仍然写楼,不同的是首联只写了东楼的位置,描绘的是远景,这两句却写到了东楼的本身,描绘的是近景。“楼角临风迥”,这句写“楼角”,高昂凌风,是多么的高寒;“城阴带水昏”,这句写“城阴”,城的阴面靠近渭水,低下阴森,一片昏暗,两者构成一幅对比强烈的画面,让人感觉战乱的凄惨。这两句描写在沧桑变幻城头依旧的背后,令人觉得这座东楼既是历史的见证,照应了颔联对战争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测的不幸之门,从而引起了尾联——使节出国和谈,但是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不能预料。

“传声看驿使,送节向河源。”尾联承接颈联,再写人事。前两句写的是历史上的战争,这两句写的是现实的使节;前两句虚摹,这两句实写。这几句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过去的将士多半是有去无回,而现在的使节频繁派出,对即将爆发的战争依旧没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将有大批将士如往日一样,去作战送死,表现了战争的无情。

这首诗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诗人按照从远到近的方位顺序,描绘了在秦州城东楼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忧虑,对将士的担忧之情。

wàn liú shā dào
西 zhēng guò běi mén
dàn tiān xīn zhàn
fǎn jiù zhēng hún
lóu jiǎo lín fēng jiǒng
chéng yīn dài shuǐ hūn
chuán shēng kàn 驿 shǐ 使
sòng jiē xiàng yuán
杜甫 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南京久客耕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我望眼欲穿,而你却是那么地遥远,在罹难了叛贼的践踏之后,九重宫阙、雕梁画栋早已满目疮痍,昔日的繁华旧景也早已荡然无存,留下的怕是只有摇摇欲坠的城阙和遍地斑斑的血迹,这怎不教人感到黯然神伤呢!

昼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身着布衣,深情地牵引着老妻乘上小艇,在浣花溪上鼓棹游赏,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荡漾着波光,不远处,孩子们在水里无忧无虑地洗澡嬉戏。

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
浣花溪岸边的蝴蝶缠缠绵绵翩翩双飞,你追我逐;溪水上的荷花如双栖鸳鸯一般,并蒂双双。

茗饮蔗浆携所有,瓷罂无谢玉为缸。
把煮好的茶汤和榨好的甘蔗浆,用瓷坛来盛装也不比玉制的缸来得差,放在艇上可以随取随饮。

南京久客耕(gēng)南亩,北望伤神坐北窗。
南京:指当时的成都,而非“六朝古都”南京,是唐玄宗在至德二年(757年)为避安史之乱幸蜀时所置,与长安、洛阳同为唐国都。客:杜甫到成都是避难和谋生兼而有之,也非情愿,所以自称为“客”。南亩:田野,引申为田园生活。北望:相对于成都而言,长安在其北。伤神:伤心。坐:一作“卧”。

昼引老妻乘小艇(tǐng),晴看稚(zhì)子浴清江。
稚子:幼子;小孩。清江:水色清澄的江。南朝梁何逊《初发新林》诗“铙吹响清江,悬旗出长屿”。

俱飞蛱(jiá)蝶元相逐,并蒂(dì)芙蓉本自双。
蛱蝶:蝴蝶。元:犹“原”,本来。并蒂: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芙蓉:荷花的别名。也指刚开放的荷花。

茗(míng)饮蔗浆携所有,瓷罂(yīng)无谢玉为缸。
茗饮:指冲泡好的茶汤,亦是茶的别称。蔗浆:即甘蔗榨成的浆汁。瓷罂:盛酒浆等用的陶瓷容器。无谢:犹不让,不亚。

诗人在一开始就直抒胸臆,顿感一种悲怆感伤的情绪油然而生。诗人在草堂的北窗独坐,极目北望,感慨万千。此联对仗极工,“南”、“北”二字迭用对映,以“南京” 对“北望”、以“南亩”对“北窗”。

颔联由抒怀转入描写在成都的客居生活:“昼引老妻乘小艇,晴坐稚子浴清江”。此情此景富有诗情画意,是一种和平宁静、朴素安适的乡野生活。波光云影伴着棹声、嬉闹声,杜甫望着眼前这位同他患难与共的糟糠之妻杨氏,两鬓业已有些斑白,细细的皱纹开始悄悄爬上了曾经细嫩的面庞,回想起和她一起坐过的风景和一起走过的人生旅程,今生有伊相伴,纵然再苦也甘之如饴,这或许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吧。想到这里,杜甫内心深处的感情犹如潮水从心底奔涌而出,多年漂泊与流离的苦痛和如今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幸福,两种冰火两重天的情感交杂在一起,最终化作颈联“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这两句。“俱飞蛱蝶”和“并蒂芙蓉”,如双栖鸳鸯一般,都是成双成对的,象征着夫妻或两个相爱的恋人双宿双飞,永不离分,唯美的梁祝化蝶所表达的也正是此意。

末联诗人又把游走的思绪拉回现实中来,将视线转移到随艇携带的“茗饮”和“蔗浆”上来。“茗饮”这一叫法最早出自三国曹魏张揖的《广雅》一书中:“荆巴间采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可见,在三国时期,荆巴一带(今湖北、四川交界一带)把茶汤称作“茗饮”,而且煮饮的方式也比较特别。另据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记载:“菰稗为饭,茗饮为浆”,“时给事中刘镐,慕肃之风,专习茗饮”。“茶”字最早首见于唐显庆中(656~661年)苏恭的《本草》中,距离杜甫写此诗的时代已有百余年,而成都位于巴蜀一带,自古以来就是饮茶成风,这在张载的“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白菟楼》)中可窥见一斑。杜甫在诗中用“茗饮”而不用“茶”,足见他移风易俗,受当地饮茶习俗影响颇深。诗人在尾联中至少寄寓了两层意思:一是道出他的人生滋味,二是表达他的人生价值观。于杜甫而言,他的人生只有“苦”和“甜”两味,而且苦是远远多于甜的,早年多舛的命运和后来的尘埃落定恰如这清苦的“茗饮”和甘甜的“蔗浆”。他与妻子经历了多少的离别、思念之苦,如今能手牵手、肩并肩同乘一艇,是在尝尽苦辛之后换来的甜蜜,来之不易。“茗饮蔗浆携所有”,把苦茗与甜蔗都同置一艇上,时饮茗来时饮浆,时苦时甜,恰如在回味一段人生。至于人生价值观,在此时的杜甫眼里,茗饮蔗浆都用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瓷坛来盛放,一点儿也不逊色于精美的玉缸。瓷坛与玉缸,虽功用相同,内涵却有天壤之别,一朴质,一奢华;一象征着简淡平凡的生活,一象征着穷奢极恶的生活。诗人认为“瓷罂无谢玉为缸”,意味着他的人生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追求显达仕途转变成追求陶然田园,由勃勃雄心转变成淡泊宁静,这一过程也诚如茶由醇厚渐转淡薄的过程。

nán jīng jiǔ gēng nán
běi wàng shāng shén zuò běi chuāng
zhòu yǐn lǎo chéng xiǎo tǐng
qíng kàn zhì qīng jiāng
fēi jiá dié yuán xiàng zhú
bìng róng běn shuāng
míng yǐn zhè jiāng xié suǒ yǒu
yīng xiè wéi gāng
杜甫 杜甫
故人何寂寞,今我独凄凉。老去才难尽,秋来兴甚长。 物情尤可见,辞客未能忘。海内知名士,云端各异方。 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 举天悲富骆,近代惜卢王。似尔官仍贵,前贤命可伤。 诸侯非弃掷,半刺已翱翔。诗好几时见,书成无信将。 男儿行处是,客子斗身强。羁旅推贤圣,沈绵抵咎殃。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亡。隔日搜脂髓,增寒抱雪霜。 徒然潜隙地,有靦屡鲜妆。何太龙钟极,于今出处妨。 无钱居帝里,尽室在边疆。刘表虽遗恨,庞公至死藏。 心微傍鱼鸟,肉瘦怯豺狼。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 彭门剑阁外,虢略鼎湖旁。荆玉簪头冷,巴笺染翰光。 乌麻蒸续晒,丹橘露应尝。岂异神仙宅,俱兼山水乡。 竹斋烧药灶,花屿读书床。更得清新否,遥知对属忙。 旧官宁改汉,淳俗本归唐。济世宜公等,安贫亦士常。 蚩尤终戮辱,胡羯漫猖狂。会待袄氛静,论文暂裹粮。

 何寂寞:何曾寂寞。独凄凉:指自己独受凄凉。老去:指年纪老迈。兴:兴致。物情:指世情,人情。尤:尤其,特别。词客:指高适、岑参二位诗友。知名士:知名人士。“云端”句:云天之外天各一方。殊:犹,尚。缓步:指漫步于诗坛。得同行(háng杭):可与之(指沈约、鲍照)比肩同名。意惬:诗意惬当。惬,惬当,称意。关:通“贯”意为融会贯通。篇终:篇势将终。混茫:广居无涯的境界,意谓篇势将终而意蕴无穷。举天:整个天下。富(富嘉谟)、骆(骆宾干)卢(卢照邻)王(王勃)都是初唐著名学士、诗人。似尔:像你们二位。仍贵;仍然尊贵。诸侯:唐武德年间废郡设州,太守改为刺史。刺史,相当于古代诸侯此指高适。半刺:半个刺史。长史任在刺史之下,职务权力较大,故称“半刺”,此指岑参。书成:书信写成。信:信使,指传递书信的使者。将:送。“男儿”句男儿可浪迹四方。客子:诗人自谓。身强:身体强壮。四推:推崇。贤圣:此指孔子。沉绵:疾病缠身,经久不愈。抵:至到。咎殃:灾祸,灾难。犹疟疾:言疟疾未愈。犹,还是。不销亡:不肯消广。隔日:谓疟疾常隔日发作。搜脂髓:搜刮脂髓,指折磨得使人瘦损。“增寒”句:言疟疾发作突然倍增寒冷,如抱雪霜一般。“徒然”二句:古人讲迷信,认为避疟鬼有两种办法:一是躲在幽僻的地方,一是在病人脸上涂上各种颜色,使疟鬼认不出来。隙地,空地。觋(miān免),即“腼”,害羞。鲜妆,打扮得特别鲜艳。何:怎么。龙钟:衰老。出处妨:出仕归隐都很难。帝里:阜帝居住的地方,即京城长安。尽室全家。边疆:指秦州。四心微:小心谨慎。微,小弱。傍:依傍。陇草、洮(táo逃)云都是秦州一带风物。陇,陇坂。洮,洮水,在今甘肃天水市西部。萧萧:风声。四彭门:即彭州,在剑阁南面。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其地有大剑山、小剑山,三国时诸葛亮于山上开凿阁道(栈 道),叫剑阁。虢:虢州。略:疆界。鼎湖:传说黄帝铸鼎乘龙升天之处。荆玉:荆山之玉。荆山在鼎湖县南,出美玉。冷清爽。巴笺(iidn兼):蜀地产的一种优质纸。染翰:指写作诗文。翰,毛笔。光:生光。乌麻:黑芝麻,可入药。生于中原山谷,当九蒸九晒,故云“蒸续晒”。丹橘:红橘。尝:品尝。神仙宅:神仙宅府,比作高、岑所居之地。俱兼:一同兼有。山水乡:指山乡和水乡的特征。斋:房舍。烧药灶:指宅中炼丹炉灶。床:坐床。清新:指清新的诗作。对属(zhǔ主):诗句对付。对指词语对付;属指意义类属。“旧官”句:谓高适官职本依汉制宁改汉,难道改变了汉朝的制度吗?意思是没有改变。刺史是汉朝就设置的官职。宁,岂难道。汉指汉制。“淳俗”句:指岑参任职之地虢州民俗淳朴,人心归向大唐。淳俗,淳朴的习俗。济世:指成就世事。公等:指高、岑。安贫:安于贫困,诗人自谓。士常:读书人的常情。网终戮辱:终被杀。胡羯(jie杰):此指史思明。漫:休,不要。会:应当。妖氛静:指安史之乱彻底平息。“论文”句:仇注云:“惠粮论文,愿与诸人聚首也”论文,研讨诗文。裹粮带上干粮。谓带着吃的找高、岑夫“论文”

rén
jīn liáng
lǎo cái nán jìn
qiū lái xìng shèn zhǎng
qíng yóu jiàn
wèi néng wàng
hǎi nèi zhī míng shì
yún duān fāng
gāo cén shū huǎn
shěn bào tóng háng
qiè guān fēi dòng
piān zhōng jiē hún máng
tiān bēi luò
jìn dài wáng
ěr guān réng guì
qián xián mìng shāng
zhū hóu fēi zhì
bàn áo xiáng
shī hǎo shí jiàn
shū chéng xìn jiāng
nán ér háng chù shì
dòu shēn qiáng
tuī xián shèng
shěn mián jiù yāng
sān nián yóu nuè
guǐ xiāo wáng
sōu zhī suǐ
zēng hán bào xuě shuāng
rán qián
yǒu miǎn xiān zhuāng
tài lóng zhōng
jīn chū chù fáng
qián
jìn shì zài biān jiāng
liú biǎo suī hèn
páng gōng zhì cáng
xīn wēi bàng niǎo
ròu shòu qiè chái láng
lǒng cǎo xiāo xiāo bái
táo yún piàn piàn huáng
péng mén jiàn wài
guó luè dǐng páng
jīng zān tóu lěng
jiān rǎn hàn guāng
zhēng shài
dān yīng cháng
shén xiān zhái
jiān shān shuǐ xiāng
zhú zhāi shāo yào zào
huā 屿 shū chuáng
gèng qīng xīn fǒu
yáo zhī duì shǔ máng
jiù guān níng gǎi hàn
chún běn guī táng
shì gōng děng
ān pín shì cháng
chī yóu zhōng
jié màn chāng kuáng
huì dài ǎo fēn jìng
lùn wén zàn guǒ liáng
杜甫 杜甫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重阳不堪摘。
庭前的甘菊花因为移栽得晚,到重阳节时花蕊还是青的没有开花,不能摘来观赏。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熳开何益?
等到明天秋景萧瑟人们从酒醉中清醒了,你再开出些残花来有什么用呢?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细琐升中堂。
篱笆边的野地里开了许多杂花,人们将这些细碎琐屑的花采了摆在中堂中观赏。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感念你空长了大大的枝叶,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为风霜所侵。

庭前甘菊移时晚,青蕊(ruǐ)重阳不堪摘。
甘菊:又名真菊,家菊,花黄,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移时晚:谓移植以晚矣,故花开迟,而不堪摘。蕊:花心。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堪:能。

明日萧条醉尽醒,残花烂(làn)熳(màn)开何益?
萧条:寂寥。醉尽醒:意谓似醉似醒。烂熳:散乱貌。

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撷(xié)细琐升中堂。
众芳:泛指细琐之野花。采撷:摘取。升中堂:花得登庙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时。中堂,诗中代指高位。

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
兹:此。失所:谓失其故所,结根失所,故前曰“空长”。

这首诗中菊花意象应是诗人自况。

诗先写“叹”的原因是“移时晚”。花草树木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菊花应在深秋开放,重阳节是赏菊的好时候。檐前的菊花因为移植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在重阳佳节引万千人瞩目的环境中绽放。

其后,“明日萧条醉尽醒”,没有了重阳佳节其乐融融的氛围,赏花人的兴致由浓转薄直至曲终人散,你开的再绚烂多姿也没有什么用。

再写“众芳”被采撷,反衬甘菊不被用,更可叹。篱边的野花被精心采摘,甘菊因为生不逢时,即使花蕾缀满枝头,非但不再会有人驻足欣赏,而且将敌不过要与残酷风霜抗争的命运。诗人在诗作中叹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时,实为叹息自己没有机会为国家平定叛乱尽一份绵薄之力。杜甫饱读诗书,有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却始终壮志难酬。诗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磅礴的社会背景,时代背景纵横交错,抽象的情感经验凝聚成菊花意象。“甘菊”有着极佳的药用价值,却不被人们所采摘,诗人满腹经纶,却得不到君王重用,落得“移时晚”的结局,诗人与菊花有着相似的命运,菊花内蕴为诗人心内之象的写照。

这首诗的尾联“念兹空长大枝叶,结根失所缠风霜。”看似在嗟叹菊花长的枝繁叶茂,却不能避免风雪寒霜的打击,实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菊花傲煞霜雪的气概,衬托出了菊花高层次、高品味的风格美。不论现实多么黑暗,政治多么腐朽,社会多么凋敝,杜甫决不在它面前闭上眼睛,而是大胆地予以揭露,表示自己的态度,指出解决的途径。

菊花的文化寓意与诗人的高尚情操相得益彰,菊花的顽强执著精神与诗人永不磨灭的意志交相辉映,而菊花的审美意蕴也正与诗人敢于面对现实的勇气和不屈不挠的意志相映成辉。

tíng qián gān shí wǎn
qīng ruǐ zhòng yáng kān zhāi
míng xiāo tiáo zuì jìn xǐng
cán huā làn màn kāi
biān wài duō zhòng fāng
cǎi xié suǒ shēng zhōng táng
niàn kōng zhǎng zhī
jié gēn shī suǒ chán fēng shuāng
d d i i v v c c l l a a s s s s = = " " p p a a r r a a " " s s t t y y l l e e = = " " f f o o n n t t - - s s i i z z e e : : 1 1 4 4 p p x x ; ; o o v v e e r r f f l l o o w w - - w w r r a a p p : : b b r r e e a a k k - - w w o o r r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 ; m m a a r r g g i i n n - - b b o o t t t t o o m m : : 1 1 5 5 p p x x ; ; t t e e x x t t - - i i n n d d e e n n t t : : 2 2 e e m m ; ; l l i i n n e e - - h h e e i i g g h h t t : : 2 2 4 4 p p x x ; ; z z o o o o m m : : 1 1 ; ; f f o o n n t t - - f f a a m m i i l l y y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N N e e u u e e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 , A A r r i i a a l l , , ' ' P P i i n n g g F F a a n n g g S S C C ' ' , , ' ' H H i i r r a a g g i i n n o o S S a a n n s s G G B B ' ' , , ' ' M M i i c c r r o o s s o o f f t t Y Y a a H H e e i i ' ' , , ' ' W W e e n n Q Q u u a a n n Y Y i i M M i i c c r r o o H H e e i i ' ' , , s s a a n n s s - - s s e e r r i i f f ; ; b b a a c c k k g g r r o o u u n n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 ; " " d d a a t t a a - - p p i i d d = = " " 7 7 " " > > / / d d i i v v > >
杜甫 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
此地空旷,原是吕蒙的营地;江深流急,刘备又在此筑过坚城。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天寒而时日渐短,风起则浪与云平。

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刘备孙权的君臣们都潇洒磊落,互相契合,终于战功显赫,飞黄腾达,天下闻名。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我系船在这前面的水边,凭吊往事,不禁一声长啸,发出思古之幽情。

野旷吕蒙(méng)营,江深刘备城。
吕蒙营:东吴大将军吕蒙曾驻军公安一带,与蜀军对峙。吴大帝封吕蒙为孱陵候,吕蒙营即蒙所屯兵处,在公安县北二十五里。刘备城:三国蜀先主刘备曾为汉左将军荆州牧,镇油江口(故址在公安县西),即居此城,时人号为“左公”,故名其城为公安。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与云平:风浪高与云齐。

洒落君臣契,飞腾(téng)战伐名。
洒落:不受拘束。这句说刘备待关羽、张飞谊同兄弟,得孔明欢如鱼水,君臣契合,臣在君前不感到拘束。飞腾战伐名:说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

维舟倚(yǐ)前浦(pǔ),长啸一含情。
维舟:系舟。是说在江边系舟嘹望,即景生情,忆古抚今,只有含情长叹。

诗为怀古而作,所以首先提出与公安县有历史关系的两个古人——吕蒙和刘备。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合破曹操。战争结束,“周瑜为南郡(汉置,郡治江陵,吴移治公安)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复从权满刺州数郡。”(《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刘备“借剃州”不还,孙权便要用武力夺取,任其事者为吕蒙。吕蒙趁蜀将关羽伐魏之机,奇袭南郡。事后,孙权以吕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也治公安。这是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早就过去了。如今只剩得“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营已不在,只有遗址,所以说是“野旷”;城在江边,所以说是“江深”。这是首联,是写“古”。

下面接着写景:“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这副颔联,上句写时,下句写地。这时正是冬天,夜长昼短,才见旭日东升,忽又夕阳西下,好象有人催着似的。“催”字用得好,极见作者炼字功夫。诗人这时正坐在江边的小船上,面对风急天高、波涛汹涌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与云平”,极言浪高。杜诗《秋兴八首》之一有句云:“江间波浪兼天涌”。清人钱谦益笺注:“江间汹涌,则上接风云。”这也可以作为“波浪与云平”的注脚。颈联“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是承首联的:上句指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下句指吕蒙擒关羽的战功。首联说的是“古”,此联说的是“怀”,说古处接“景”(寒天、风浪),说怀处接“情”:所以尾联写出了“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两句。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两层意思。首先是“思古之幽情”。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非同等闲。刘备三顾茅庐,孔明隆中决策。刘备临终时,托诸葛亮以后事。其次是“讽今之隐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仪就是像吕蒙那样的名将,可惜他们不遇明主。唐代宗宠信鱼朝恩、程元振,李、郭同受其害。所以他们虽然都有“飞腾战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国安定团结的局面,这是诗人引以为恨的。由吊古伤今而托古讽今,这首诗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见的。

kuàng méng yíng
jiāng shēn liú bèi chéng
hán tiān cuī duǎn
fēng làng yún píng
luò jūn chén
fēi téng zhàn míng
wéi zhōu qián
zhǎng xiào hán qíng
杜甫 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不愿接受朝廷授予的河西县尉一职,因为它要我凄凉地屈身事人。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我害怕忙乱地奔走,还是做右卫率府参军比较清闲自在。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微薄的俸禄能让我保持饮酒的爱好,放声高歌敬谢我朝的庇荫。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回乡归隐的想法已经扫去,回首时对着狂风思绪万千。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

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这里是用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典故。

趋走:犹奔走,指侍候上司。

托:信赖,凭借。

故山:旧山,喻家乡。

飙:狂风。

 

zuò 西 wèi
liáng wéi shé yāo
lǎo zǒu
qiě xiāo yáo
dān jiǔ wēi
kuáng tuō shèng cháo
shān guī xìng jìn
huí shǒu xiàng fēng biāo
自嘲抒怀
杜甫 杜甫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
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
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jiāng zhǎng chái mén wài
ér tóng bào liú
xià chuáng gāo shù chǐ
zhàng méi zhōng zhōu
dòng yíng fēng yàn
qīng yáo zhú làng ōu
rén yíng xiǎo
róng chuán tóu
杜甫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
已到秋末时节,然而我这一次东行却依然无法回归。我那简陋的茅舍依然在少城的角落里孤单地等我回去。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
家中东篱边的菊花已应枯萎凋落,我漂泊江湖,虽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剑门阻隔,我这北来之人无法通行。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我万里漂泊,长时间作客他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偿所愿,一展胸怀。

且:依然。

回:回归。

茅斋:茅盖的屋舍。

隈:角落。

老却:枯萎凋落。

得好开:得偿所愿。

qiū jìn dōng háng qiě wèi huí
máo zhāi zài shǎo chéng wēi
biān lǎo què táo qián
jiāng shàng féng yuán shào bēi
xuě lǐng kàn 西 luò
jiàn mén yóu běi rén lái
wàn zhǎng wéi
huái 怀 bào shí hǎo kāi
思乡抒怀
杜甫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人性情怪僻只沉溺于美好的诗句,如果诗句不能打动人心,我至死也不肯罢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人老了,诗写得不怎么经心了,对着春天的花鸟,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怎么才能找到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文高手,让他们与我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为人性僻(pì)耽(dān)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性僻:性情有所偏,古怪,这是自谦的话。耽:爱好,沉迷。惊人:打动读者。死不休:死也不罢手。极言求工。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浑:完全,简直。漫兴:谓率意为诗,并不刻意求工。莫:没有。愁:属花鸟说。

新添水槛(jiàn)供垂钓,故着(zhuó)浮槎(chá)替入舟。
新添:初做成的。水槛:水边木栏。故:因为。跟“新”字作对,是借对法。槎:木筏。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qú)述作与同游。
焉得:怎么找到。思:即“飘然思不群”“思飘云物外”的思。陶谢:陶渊明、谢灵运。令渠:让他们。述作:作诗述怀。

此诗是诗人面对如大海汹涌的江水,抒发内心感受的叙怀之作。诗写于安史之乱时,诗人流落四川成都,寄居草堂,一次观锦江“水如海势”,波涛汹涌,则触景生情,感慨万端,但又无从说起,只好“聊短述”,抒写了他激愤的、自我解脱的、一时的人生感悟。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其中“语不惊人死不休”为传世名句,道出了杜甫诗作的特色,反映了他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诗题中一个“如”字,突现了江水的海势 ,提高了江景的壮美层次,表现了江水的宽度、厚度和动态。江水如海势,已属奇观。然而诗题却偏偏曰 :“聊短述 ”。诗题中就抑扬有致,这是诗人的一贯风格。

既然是聊为短述,绝不能出语平平。诗人自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足见“聊短述”的良苦用心,炉火纯青的诗艺,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和动人心弦的审美效果。

正由于杜甫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勇于创新,因此老年臻于出神入化、妙手成春的极境。所谓“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仇兆鳌评杜甫“ 少年刻意求工,老则诗境渐熟,但随意付与,不须对花鸟而苦吟愁思矣 。”(《杜诗详注》卷之十)同时他还转引钱笺可相互发明:“春来花明鸟语,酌景成诗,莫须苦索,愁句不工也。若指花鸟莫须愁,岂知花鸟得佳咏,则光彩生色,正须深喜,何反深愁耶?”(《杜诗详注》卷之十)这里是说点明春光明媚,花香鸟语,快乐异常,因此不存在花鸟深愁的问题,“莫深愁”为杜甫自况。

至于“ 浑漫与”中的“与”字,旧本曾作“兴”,清末郭曾忻解释说:“所谓漫兴,只是逐景随情,不更起炉作灶,正是真诗。”(《读杜札记》)此处强调任笔所之,自然而然。总之,首颔二联总体着眼,大处落墨,虽为短述,语实惊人,虽未直接描写江上海势,但胸中之海早已形成。它浑厚深涵,辽阔无垠,大气磅礴。心中之海,诗人采取了虚写的办法。正如金圣叹所说,此“不必于江上有涉,而实从江上悟出也。”(《杜诗解》卷二)所谓海势,其实是江,因此江上之景,亦应摄取,若完全避开江水,则海势亦无所依附,而不成其为江如海势。为此,诗人紧接首颔二联虚写海势以后,随即转入实写江水。

故颈联道 :“新添水槛供重钓,故著(着)浮槎替入舟。”此处虽写江水,但只是轻轻带过,如此触及江水、悟及海势的写法,令人玩味不尽。正如王嗣奭所说 :“水势不易描写 ,故止咏水槛浮舟。此避实击虚之法。”(《杜臆》卷之四)又如金圣叹所说 :“不必于江上无涉,而实非着意江上也。”(《杜诗解》卷二)尾联诗人以一“焉”字,即巧作转折,融注新意。诗人之语,已经惊人。诗人说:若得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妙手,使其述作,并同游于江海之上,岂不快哉!尾联思路新奇,饶有兴味,且与首联相呼应,显示出诗人对艺术最高境界的执着追求。“更为惊人之语也。”(《杜诗解》卷二)

对诗与诗题之间的关系金圣叹先生写道:“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诗八句中,从不欲一字顾题,乃一口读去,若非此题必不能弁此诗者。题是‘江上值水如海势’七字而止,下又缀以‘聊短述’三字。读诗者,不看他所缀之三字,而谓全篇八句,乃是述江水也,值江水之势如海也。则八句现在曾有一字及江海乎?”(《杜诗解》卷二)从他评析中,可以得知:此诗诗题与诗中八句,构成了一个浑厚海涵、博大精深的整体。虽未写海,而如海势。此诗以虚带实,出奇制胜,意在言外,令人叹为观止。

wéi rén xìng dān jiā
jīng rén xiū
lǎo shī piān hún màn
chūn lái huā niǎo shēn chóu
xīn tiān shuǐ kǎn gòng chuí diào
zhe chá zhōu
yān táo xiè shǒu
lìng shù zuò tóng yóu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中国男演员大全中国十大美人80s手机电视电影明星智能ai在线观看网站刘晓庆性感图片女明星照片性感mtv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