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吊古抒情之作,内容写作者重登绍兴的越王台所引起的怀念故国、追忆往事的惆怅心情。

上片两句记登临吊古之事和因之而引起的“伤心”感情,是述事中带抒情。这里的问题是:“前朝”指哪朝,登越王台又为什么特别伤心,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主要活动在元代中后期,宋朝的灭亡虽然已经相去已远,但他作为一个汉族的知识分子,仍然不能忘记元兵南下、宋朝灭亡的那一段悲惨的历史。因此,他一生都没有在元政权下做官,而是隐逸山林。这两句文字简洁,但忧愤之情却表现得很真挚。“鹧鸪”以下三句是描写句,作者在写自然之景,意却在抒惆怅之情。“鹧鸪”是一种鸟,啼声凄切,古代诗词中常用鹧鸪的啼声来寄寓悲切的情绪。作者走上越王台,只听见鹧鸪“行不得也”的悲鸣声;放眼望去,只见残阳中初绿的小草、暮色中的山花,全是揪心的苍凉之色。这里虽没有对主体的人物做直接描写,但这种情感外化的环境已把人物怀念故国的惆帐心情做了形象化的衬托。

下片以“怅然孤啸”起领,一人孤啸,是感情激烈的表现,曲作情绪在悲怅中显出激昂。他看到故国青山,乔木苍苔,山河依旧,而满目苍凉,所以情绪就更激动了。过了一会儿,明月升起。想到世事沧桑,无可奈何。唯一能使人感到宽慰的,是头上明月,依然是前朝故物,它那皎沽柔和的月光,好像对故人表现出依恋不舍的情感。这时作者不由得惊问:江山已经易主,明月又从何处飞来。这一问,把作者怀念故国山川人物的情感激发出来了,这让结尾收束显得奇突、有力。

作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他几乎是以淡墨山水画的高超技巧,把深情寄托在绿草苍苔、夕阳素影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尽之意,真不可以墨为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