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作者:王以宁      朝代:南宋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原文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拼音解读
bié zhī yǒu
西 zhōu
shí nián zhòng jiàn
jiù xiù zhào qīng móu
cháng jié kuáng
yāo dēng lóu xuě
zhàng yōng yáng qiú
shān yuè qiān rèn
cán shuǐ míng lóu
huáng liáng mèng
wèi jiào zhěn
jīng qiū
jūn xiè hòu
xiàng zhú fēi shān tóu
jiǔ shāng jīn
tàn yīng xióng lěng
qīng lèi néng shōu
yīng gèng shuí
hèn mǎn fāng zhōu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澈,楼阁倒映。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十年的岁月,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参考资料:
1、孟庆文.新宋词三百首赏析: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03月:第295页
2、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第180页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jié)碕(qí)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qiú)。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重见:又见。鲒碕狂客:代指汉阳使君。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杖策:拄着拐杖。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xiè)逅(hòu),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shāng)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州。
觞: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

参考资料:
1、孟庆文.新宋词三百首赏析:南海出版公司,1995年03月:第295页
2、编委会.宋词鉴赏辞典:云南教育出版社,2010年01月:第180页

这是作者送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汉阳使君的一篇词章,汉阳使君姓名无法知晓,从词中知道他二人阔别十年,重会于大别山,感触颇深,因而赋词相赠。

上片起首二句,一语双关,既写人又写山,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大别山,我的朋友,高高地耸立在西州,十年后重新相会,山色依旧秀丽,映照着友人那清亮的眼睛,多么令人欢愉!下面转入对往事的回忆,“常记”三句,“鲒狂客”,指汉阳使君是一个豪爽狂放之人,拄着杖披着羊裘,在大雪初停时邀请自己登楼赏景,那时的大别山一派迷人的夜景,使人心醉,在千仞群山中,月亮从山头腾然升起,如被山吐出一样,明月照水,水光又映照楼台,使楼台通明,景色是那样清秀明澈,挚友们在一起畅游,逸兴豪情,何等尽兴!

下片从回忆到现实。“黄粱梦”三句,写经过十年的岁月,国家由盛转衰,空有爱国之心,但仕途蹭蹬,壮志难酬,这一切都如黄粱一梦,眨眼之间,匆匆十年。“与君邂逅”五句,又从感叹转入眼前,现在友人邂逅相逢,两人豪兴不减,重游大别山,举杯痛饮,畅论古今,但两人都坎坷不平,胸怀愤懑,现在只能是“英雄骨冷、清泪难收”了。“骨冷”就是“心冷”,他们满腹爱国热情,徒遭打击,渐至冷却,只能为国洒泪,痛心疾首。最后以“鹦鹉”二句收束全篇,现在没有谁还能像祢衡一样作《鹦鹉赋》。在长满萋萋芳草的鹦鹉洲上,只留下满腔遗恨,是祢衡的遗恨,也是作者及其友人的遗恨。

词作情景结合,境界宏大,写景状物,雄伟开阔,豪情逸兴与身世之志并寓其中、慷慨激昂,旷达豪放。

全篇词感情豪迈粗犷之中见真情,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辽阔、莽莽苍苍的雄浑境界,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起句“大别我知友”,用拟人手法,赋予大自然以情感意识。大别山成了词人的“知友”,“突兀起西州”句,笔势突然跃动,呈现大别山的挺拔耸立;这里“西州”指汉阳军。在突兀雄壮的大别山前,激起心灵深处的感情波涛:“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阔别了十年的山色,景色依然清秀如故亲切自然。十年前作者曾游此山,连及当年邀陪游山之人:“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寥寥几笔,朋友的豪放性格又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鲒碕,又称鲒碕,山名,在今浙江奉化县东南。此“鲒碕狂客”指“汉阳使君”,点出其籍贯。

“狂客”二字,从唐朝贺知章自号的“四明狂客”而来。四明宋时称明州,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鲒碕山在其境内,故称“鲒碕狂客”,显然以贺知章为比拟,写出这位汉阳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拥羊裘”,通过拄杖披裘的艺术形象,表达十年前朋友相逢时一块儿雪后汉山的快乐的情致。衬托了大别山雪后的迷人的凌晨景色:“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千仞群山,配以一轮残月,同时月光照着清澈的湖水,水光又反映入楼台,真是一派景色优美,感情飘逸的山光月色。“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的《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王以宁袭用诗语,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雪天月夜的大别山,景色清秀明澈,两位挚友登山,逸兴与山月水色一起充满宇宙。

词的下片,作者以飞动的笔调,把久别相逢的激荡豪情又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十年的漫长岁月,个人的宦海浮沉,犹如黄粱一梦。“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过片承上启下,与上阕的“常记鲒碕狂客”相衔接,这次重游大别山,是作者在经历了打击、折磨之后,但没有使词人颓丧消极,反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比十年前更加成熟深沉。这里的“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句,与上片“邀我登楼雪霁”遥相呼应,过去是雪后“杖策拥羊裘”登上山头,这次老友之间因偶然的机会相逢,“相逐飞步碧山头”但是彼此豪兴仍不减当年。“碧山头”指大别山巅。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今古,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真是一对志同道合的生死之友“举杯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这一句写重游大别山的种种感慨,叹息过去“英雄骨冷”,现在想来清泪难收。古代如此,现在又怎么能改变得紧接着从汉阳鹦鹉洲的眼前景致联想到祢衡作《鹦鹉赋》的故事,因此作者以“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结束全词。表现了作者的事不随愿,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在这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只有满腔遗恨!他借《鹦鹉赋》为喻,道出了胸中的郁积:“飞步碧山头”的激烈情怀,在面对鹦鹉洲的怀古幽思中,又逐渐地趋于低潮,陷入沉思之中。

词意是“呈汉阳使君”,记叙作者与老朋友汉阳使君的深厚情谊。王以宁对两次游览大别山的描写,文笔飞动:第一次逸兴遄飞,壮志满怀,但还没有经受过压抑的痛苦;第二次“飞步碧山头”,是在仕途险阻、人世变迁之后,感情转入苍凉深邃但词人的心理却更加成熟。词篇所展现的,是豪迈而细腻的感情体验,是壮阔宏大的突兀山峰,是千仞丛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残夜水明楼”,是芳草萋萋析鹦鹉洲的怀古幽怨。词人在强烈动荡的思想情绪中,动用动静相结合的艺术手段,将大自然的环境与作者的感情波澜和谐地统一起来,“相逐飞步碧山头”,这句是写朋友邂逅相逢的万千感慨,极其激动,在翠碧的山峰上飞步相逐,情趣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境界;本来是静悄悄的大别山的黑夜秀色,大别山头的月夜群峰,亦为词家一阵阵飘动的情绪狂澜所掀动所感动。动静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词篇音调飞扬,顿挫有力,笔飞墨动,纵横豪石,独具异彩。

参考资料:
1、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年01月:第847-848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注释

①鲒:地名,在浙江鄞县。②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③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月》诗。“水明楼”,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于楼台。…展开
①鲒:地名,在浙江鄞县。②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③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月》诗。“水明楼”,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于楼台。“明”用作动词。④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他曾在汉阳的鹦鹉洲写了《鹦鹉赋》,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创作背景

王以宁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王以宁从鼎州借来援兵,解太原围。建炎中以宣抚司参谋兼襄邓制置使,升直显谟阁。后因事被贬台州、潮州。至1140年(绍兴十年…展开
  王以宁是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王以宁从鼎州借来援兵,解太原围。建炎中以宣抚司参谋兼襄邓制置使,升直显谟阁。后因事被贬台州、潮州。至1140年(绍兴十年)复右朝奉郎,知全州。这首词是为献给知汉阳军事而写的,“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敬称。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首慷慨的词。 折叠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赏析

这是作者送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汉阳使君的一篇词章,汉阳使君姓名无法知晓,从词中知道他二人阔别十年,重会于大别山,感触颇深,因而赋词相赠。上片起首二句,一语双关,既写人又写山,把人与…展开

这是作者送给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汉阳使君的一篇词章,汉阳使君姓名无法知晓,从词中知道他二人阔别十年,重会于大别山,感触颇深,因而赋词相赠。

词的上片,写大别山的秀美景色及与挚友之间的深情。起句“大别我知友”,表示他对汉阳使君的亲切感情,他满怀友情呼唤出:我在大别山的知心的朋友啊。“突兀起西州”又是对朋友的赞美,这里是说,你高高地被任命作西方州军(指汉阳)的长官。十年前,他们曾见过面,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在大别山重逢,感情特别亲切,因而有“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之语。“依旧”言十年中山色秀气如故,“秀色照清眸”,既写山,又写人,“照”字把“秀色”与“清眸”联系在一起,把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秀色照于清眸之中,而“清眸”又以明亮有神的目光,表达诗人与朋友的逸兴豪情,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了。下面笔锋转入对十年前的往事的回忆。“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寥寥几笔,他的朋友的性格便呈现在读者面前,“鲒碕狂客”,已点出这位汉阳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拥羊裘”,着意描写朋友的外表,是拄着杖穿着羊裘,一派隐士装束。这里“鲒碕狂客”并非说他的朋友是一位隐士,而是通过外在形象的刻划,反映了朋友的旷达。十年前,他们是在一次雪刚停之后上山登楼的,大别山的迷人夜景是“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在千仞群山中,月亮慢慢露出。写景极为形象,运意也极空灵。“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的《月》诗,又曾被苏轼赞美为绝唱,王以宁用其语意,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雪天月夜的大别山,景色何等清秀明澈,两位挚友登山逸兴何等豪放。

词的下片,写久别相逢的激荡情绪。十年的漫长岁月,国家的盛衰兴废,个人的宦海浮沉,这一切都好象黄粱一梦。“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下片承上启下,与上片的“常记鲒碕狂客”一起登楼望月相衔接,表现了这次重游的思想动态。“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从感叹转入重游大别山的叙写,与“邀我登楼雪霁”又遥相呼应。过去“杖策拥羊裘”登上山头,这次老友“飞步”,表现豪兴不减当年。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古今。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这几句写重游大别山的种种感慨,叹息过去“英雄骨冷”,现在想来清泪难收,古代是如此,当今又如何呢?他从汉阳鹦鹉洲联想到祢衡作《鹦鹉赋》的故事,以“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结束此词,在这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只有满腔遗恨,作者借《鹦鹉赋》为喻,道出了胸中的郁积。

这首词记叙作者与这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上下片写两游大别山,第一次逸兴遄飞,还没有受压抑的痛苦。第二次“飞步碧山头”,则经历了世事,感慨万端。全篇词感情豪迈粗犷之中见真情,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辽阔、莽莽苍苍的雄浑境界,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词篇比拟形象,境界宏大壮阔,大别山气象雄壮磅礴,大别山间的月色又清丽动人。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为献给汉阳使君而写的,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词人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该词。

作者介绍

王以宁 王以宁 王以宁(约1090年--1146年),字周士,生于湘潭(今属湖南),是南宋爱国词人。他曾为国奔波,靖康初年征天下兵,只身一人从鼎州借来援兵,解了太原围。…详情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原文,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翻译,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赏析,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阅读答案,出自王以宁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148.html

诗词类别

王以宁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内地明星Angelababy明星造梦磁力torrentkitty磁力猫appbt下载app80s手机电视电影女明星换脸福福利视频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