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红豆词四首

朝代:近现代 作者:王国维
其一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其二
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其三
 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更多。
其四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nán guó qiū shēn nài
shǒu chí hóng dòu suō
lèi lèi běn shì qíng
shuí xián chóu
èr
mén wài qīng cōng guō wài zhōu
rén shēng nài shì chóu
xiàng dōng fēng zhù
dào chù rén jiān zuò shí yóu
sān
bié yíng yíng shuǐ yòu
píng lán miǎo miǎo
zòng jiāo jiāng nán zhǒng
zhǐ kǒng chūn lái zhuó gèng duō
yún yuán wàn zhēng xiāng
àn shù qiān huí yàn chī
liú nián yín zhú xià
niān lái huà xiā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其一
第一首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
南方已到秋深时候,又有什么办法呢?手拿着相思豆,几回细细摩挲。

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相思豆串串累累,本是无情之物,是谁人把闲愁寄托在它身上?

其二
第二首

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门前系着青骢马,城外郊野停泊着客船,人生最无奈的是离愁别绪。

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我宁愿一再向东风祈求:您在人间到处都变作石尤风吧!

其三
第三首

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
在河浦上,看那绿水盈盈轻波荡漾,凭倚着栏干极目远眺,生起怎样的情怀啊!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更多。
就算你把红豆踩破了,在江南种下,只怕等到来年春天,会萌发出更多的相思!

其四
第四首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均匀圆润的相思豆,千颗万颗是那么相似。暗自数上千百回,也不厌倦自己的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把它保存下来,等到将来跟她在银烛之下,一颗一颗拈出来细细地倾诉相思之情。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suō)
红豆:红豆树的种子,又名相思豆、相思子。古人常常以红豆象征爱情。

(léi)(léi)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累累:联贯成串貌。无情物:指草木。

门外青骢(cōng)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
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郭:城。

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石尤:石尤风,即顶头逆风,能阻止船只前行。

别浦(pǔ)盈盈水又波,凭栏渺(miǎo)渺思如何?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思:感情,情绪。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zhuó)更多。
纵教:即使。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
厌:厌倦。痴:痴情。

留取他年银烛下,拈(niān)来细与话相思。
拈:用指尖夹取。

相关赏析

红豆词四首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红豆词四首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该组诗亦以红豆喻情思,显系作者出行在外时,抚摸手中的红豆,忆念赠其相思豆的闺中人而作。萧艾《王国维诗词笺校》题解云:“此诗为作者早期作品,非有意仿效前人为之。观其一往情深,殆诗人忆内之作欤?”

作者介绍
王国维
王国维(1877~1927)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不久,以病归,相继在南通师范学堂...详情
相关作品
近代王国维王国维

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
何当踏破双芒屐,却向昆仑望故乡。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及及生...
展开阅读全文V
huí shǒu 西 chuí shì miǎo máng
dōng qiān zhǒng xīng shuāng ? ? dāng shuāng máng
què xiàng kūn lún wàng xiāng
èr liǎng tiáo yún lǐng tiān chū
jiǔ huáng rào huí
shì dāng nián yóu
yǒu rén céng hào lái
sān shēng cún jìng zhēng
liú chuán shén huà shǐ 使 rén jīng
tóng tóu tiě é jīn ān zài
shǐ xìn xuān huáng yòng bīng
chán màn jiāng huái wàn chūn
jiǔ cái yòu miáo mín
jīn tuǐ qióng shān
shì jiāng nán jiù zhǔ rén
èr jīng hún
shān líng miào cāng
mào nián wèi zhēng miáo
shén kuàng dài
liù tóng dāo suì suì zhàn dōng ōu
shí nián nián chū
近代王国维王国维
开时不与人看,如何一霎濛濛坠。
日长无绪,回廊小立,迷离情思。
细雨池塘,斜阳院落,重门深闭。
正参参欲住,轻衫掠处,又特地,因风起。

花事阑珊到汝,更休寻满...
展开阅读全文V
kāi shí rén kàn
shà méng méng zhuì
zhǎng
huí láng xiǎo
qíng
chí táng
xié yáng yuàn luò
zhòng mén shēn
zhèng cān cān zhù
qīng shān luě chù
yòu
yīn fēng
huā shì lán shān dào
gèng xiū xún mǎn zhī qióng zhuì
suàn rén zhī
rén jiān āi
zhě bān líng suì
yàng piāo líng
níng wéi chén
suí liú shuǐ
yíng yíng
piàn chūn jiāng
dōu zhù
rén lèi
近代王国维王国维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
展开阅读全文V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重回故地时,故人已如花般凋零。忆当时与她花下别离,相对无言,只有离愁别绪噎胸间,现在只剩绿窗青天如故,却已非当时风景了。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想在这萤萤孤灯下细诉相思,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俱莫 一作:俱暮)
阅:经历。不道:不料。如许:像这样。绿窗:绿色的纱窗,指女子居所。莫:也有书籍上写作“暮”,傍晚的意思。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lǚ)。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新欢:久别重逢的喜悦。旧恨:长期以来的相思之苦。朱颜:青春年少的容颜。辞树:离开树木。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三句:我早已历尽天涯离别的痛苦,想不到归来时,却看到百花如此零落的情景。开篇即直陈久别给人带来的苦楚。离别诚然是痛苦的,在词人眼里,连相逢也是苦楚的,时间无情,荡去了容天,一分重逢之欢难抵十分久别之苦。。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二句:我跟她,在花底黯然相看,都无一语。绿窗下的芳春,也与天时同样地迟暮了。“无一语”,益觉悲凉。春暮,日暮,象征着情人们年华迟暮。作者以花喻人。“零落花如许”的“花”字,当即暗喻妻子。“零落”的是她的青春,她的美丽。这些年来,词人忍受了多少离别的煎熬,如今兴冲冲归来,不意却是如此境况,愧、悔、爱、怜齐集心头,真是离别苦,相见更苦。最妙的是“花底相看无一语”之句。这里的“花”无疑指庭院中的花树,花底看“花”,花面交映,真是浑然一体。大自然的“花”与人间的“花”一样,在这暮春时节,都开始走向“零落”。这其实是在暗喻零落的是他们的青春。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三句:本来准备在夜阑灯下,细诉别后的相思。可是,一点点新的欢娱,又勾起了无穷的旧恨。三句更着力写迟暮的悲感。当日的别离,辜负了大好芳春,这千丝万缕的怨恨是无法消除的。“最是”二句中“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两“辞”字重用亦佳。在词的下片作者把时间推向了夜晚,把地点推向了闺房,“花底”变成“灯下”。夫妻款款细语,互相诉说着多年来的别情。这短暂的良宵,短暂的欢会,能抵消那么多的相思之苦吗?纵使无穷的“旧恨”从此都烟消云散,都能够化作“新欢”,但令人十分无可奈何的是,青春已经逝去,朱天已经暗淡,正如窗外的一树花影,也正在悄悄地凋零。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天辞镜花辞树。”二句:在人世间最留不住的是:那在镜中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和离树飘零的落花。“辞镜”二字新,有点铁成金之妙。两“辞”字重用亦佳。

这首词一改前人写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作者以花暗喻妻子,通过写忍受离别的煎熬后回家看到的境况,表达了作者心中愧、悔、爱、怜齐集的复杂心情,抒写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的感叹。

yuè jìn tiān bié
dào guī lái
líng luò huā
huā xiàng kàn
绿 chuāng chūn tiān
dài xiàng dēng xià
xīn huān
jiù hèn qiān qiān
zuì shì rén jiān liú zhù
zhū yán jìng huā shù
离别相思
近现代王国维王国维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

展开阅读全文V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娴静的北方女子十五岁,常穿长襟的衣裙,不会故意莲步轻摇。她在人群中回眸一笑,可以让其它女人失去颜色。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亭亭玉立的树上花才开,除去天然,要想赞美她却找不到合适的言语。当面夸赞吴地女子擅长舞蹈,可惜过于纤弱,美中不足。

窈(yǎo)窕(tiǎo)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jū),不作纤纤步。众里嫣(yān)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窈窕:娴静美好。长裾:长衣。纤纤步:小步。嫣然:娇媚的笑态。颜色:女子姿色。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亭亭:直立。除却:除去。浑无语:几乎没有。

1906年初,王国维从苏州的江苏师范学堂去了北京,在晚清学部图书局任职。因一时尚难安定,故与罗振玉之婿刘季英——《老残游记》作者刘鹗之子,同住在罗振玉家。罗家有个男仆叫冯友,喜欢上一个旗人洗衣女子,这女子也常去罗府。刘季英便戏吟出两句:“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可能一时没写成,也可能后来失了兴致,这两句就一直被压在砚台下面。王国维偶然看到这两句,觉得写得很有神韵,当然他也知道这两句背后的故事,据此足成《蝶恋花》一首(参龙峨精灵《观堂别传》)。词云:

窈窕燕姬年十五。惯曳长裾,不作纤纤步。众里嫣然通一顾,人间颜色如尘土。 一树亭亭花乍吐,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当面吴娘夸善舞,可怜总被腰肢误。

大概在这首词创作后不久,王国维就将其编入《人间词甲稿》,发表在他主事的《教育世界》上,这也是少数写于北京却被收入甲稿的词作之一。后来,王国维应吴昌绶之请,将之前发表的《人间词甲稿》《人间词乙稿》进行删订整合,并补充甲乙稿发表后所写,手写一本《人间词》,这首《蝶恋花》仍在其中。

龙峨精灵即刘蕙孙,乃刘季英之子。因为有了刘蕙孙的追记,使得这首词的本事变得很明确了。虽然刘蕙孙在后来写的《我所了解的王静安先生》一文中关于本事的描述有一些变化,譬如与冯友的关系便没有再提,旗女的身份虽然没有变,但前者说是洗衣女子,后来说是一家卖水老虎灶打水的女子。关于这首词的创作,也变成刘季英与王国维因为经常同时出门,总是看着这个大脚的旗女,便起了调侃之心,刘季英先作得“窈窕”二句,为静安所赏,但刘季英无力或无心成篇,遂将此二句奉送静安,数日后,静安续成此词。

其实,刘蕙孙后来的文字删去了旗女与冯友的恋爱关系,对于解读这首词倒是更称便捷了。除了“年十五”乃指称此女子已至“及笄”,是待嫁的年龄,可能与婚恋有关以外,此词本身并无爱情方面的直接描写,若因为刘蕙孙早期的文字而强作联想,也许语境就被刻意支离了。

无论是根据刘蕙孙的追记,还是直接勘察语境,此词的核心都是描述这位旗女的“天然”之态。“天然”的具体表现有三:其一,身材长相的天然之美,如“窈窕”“一树亭亭花乍吐”,都是状其身姿有一种自然风韵,而“亭亭”二字,尤可见其身材之修长;其二,举止自然大方,如“惯曳”二句,一方面写出了旗人惯常的装束,更以“不作纤纤步”表现出此女并未如汉族女子一般裹脚,而是一种天足,因为天足之自如,故其步履自然不是纤纤之态了。萧艾说:“‘惯曳长裾’,旗装也。‘不作纤纤步’,天足也。唯卖浆旗下女子,足以当之。”(《王国维诗词笺校》)是契合词境的。“曳”长裾正是为了便于放开步履,再缀一“惯”字,可见其素来天足大步之习惯。特以“不作”二字,状其自然之天性;而且此“不作”二字,实有藐视传统的意味,因为“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自来将纤纤细步视为女性柔婉品性之体现。其三,笑容灿烂之美。“嫣然”是描写其笑靥迷人之状。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有“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句,《文选》注即以“笑貌”来解释“嫣”字,阳城、下蔡皆为古地名,宋玉极言其笑容之美在当地引起的关注和震动情形。

王国维写这种“天然”的魅力,除了直接描写之外,还非常注重对比的写法。

上阕是将旗女与“人间”的女子群体作对比,此旗女在人群中一出现,就觉得其他女子不堪与比,黯然失色了,因为那种源自天然的窈窕身姿和嫣然之貌,是如此的清新脱俗。这一层对比其实已经将旗女之美拔出在众女之上。“通一顾”即仔细看一遍的意思。陈师道《小放歌行》诗云:“春风永巷闭娉婷,长使青楼误得名。不惜卷帘通一顾,怕君着眼未分明。”这首诗素被视为是陈师道以娉婷美女自喻高才,大概要尽力展现自己的才能,所以才“不惜卷帘通一顾”了,目的是让“君”看分明。王国维当然不一定就是这个意思了。陈师道诗之“通一顾”乃自炫之意,王国维词之“通一顾”不过是为了与人间的美女更多地进行比较的意思。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颜色”本身就是形容有姿色的女子,如白居易《长恨歌》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人间这些平常看来颇有姿色的女子,在此旗女的映照下,也不免相形见绌,可见此旗女的美确实不同凡响。

下阕则将燕姬与吴娘进行地域性的对比。燕姬就是北方美女的意思,《古诗十九首》即有“燕赵多佳人”之句。而吴娘一般指江南尤其是苏州一带的女子。王国维此词虽然作于北京,但也是从苏州离开不久,故吴娘之美自是尚在印象之中。苏州女子以善舞出名,白居易《忆江南》有“吴娃双舞醉芙蓉”之句,极力形容吴地女子的舞姿之美。舞者多细腰,此细腰往往非天然长成,而是因舞蹈之需刻意训练而成,故此细腰多失自然之美。《韩非子》即有“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之说,可见此细腰背后其实饱含着心酸。且吴娃双舞,多因酒宴助兴而起,为取悦客人,自是极力表演。而一旦与“表演”有了关系,“天然”的韵味便不能不受到遏制。王国维《留园玉兰花》也有“窈窕吴娘自矜许,却来花底羞无语”之句,这种“矜许”自然有失天然了。所以客人虽或因一时之兴,曾当吴娘面夸其舞艺精湛,而吴娘遂因之更加卖力,浑然忘却“天然”之美实远在表演之上。

“除却天然,欲赠浑无语”乃是对此旗女的点睛之笔。为了突出“天然”二字,王国维真是用尽笔墨,在铺张中强化,在强化中点题,将一个长相出众、身姿绰约修长、笑容嫣嫣、步履大方的北方旗女形象塑造出来。这样健康、自然、大方的女性形象,在诗词中其实是并不多见的。刘季英和王国维固然是因一时之兴而作,或不无雅谑之意,但客观上呈现出来的这一种女性美却也一新耳目。

如果仅从字面上勘察这首《蝶恋花》,上面的分析自是切合本事、圆融自如的。刘季英或许只是欣赏旗女本身之美,故其拈出二句,也只在身姿体态的描写上。而王国维不仅用对比的手法将此旗女之美予以强化,更以“天然”二字涵括这种美之特质,则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国维的审美观,当然是合乎情理的。陈永正说:“本词也可以作一篇词论读。”(《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叶嘉莹认为此词通篇都具有象喻的潜能,“很可能是王氏将自己的为人修养与论词之见解的两种抽象情思化为具象之表达的‘造境’之作”(叶嘉莹、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而在我看来,这首词未必句句象喻,也不止是一篇词论,而完全可以视为在审美观念上以“天然”为旨归的一篇文学通论。参诸王国维其他论诗词曲之语,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证明。

王国维对自然美的推崇之情可见乎词。他在《宋元戏曲考》中曾将元曲视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又说:“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可见,“自然”乃是王国维对文学经典的一种基本认知。元曲“自然”品格的形成正因为那些作者在创作杂剧时,并非要以之求得名誉,也没有如司马迁一样要将作品“藏之名山,传之后人”(《报任安书》),以获后世之共鸣。“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乘兴而作,是他们笔下文字自然真实、活泼有致的原因所在。如《蝶恋花》中之旗女天足大步,即非邀人之赏,而是一种乘兴的姿态,故深得王国维欣赏。

比《宋元戏曲考》完成更早的《人间词话》,虽然以境界说驰名,但境界的核心也仍是落在“自然”二字。如关于造境与写境之分,写境本自然而来,造境也必合乎自然,这是王国维明确要求过的。他评价姜夔的词虽然“格韵高绝”,但毕竟读来如雾里看花,终究相隔一层,他把“不隔”作为词之审美的基本标准,也是心中悬着“自然”的缘故。清代词人纳兰性德被王国维视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原因无非是其“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如果不论这些具体品评,王国维关于“大家之作”的总结性意见,也不过是“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三句话而已,而每一句都关合着“自然”的要义。明乎上述种种,可见王国维对“自然”的推崇固是一贯的,则其对生活中所遇见的具有自然之美的女性会多一份关注和青睐,也就可以理解了。尤其是因为他反对“矫揉妆束之态”,则其对吴娘善舞却为腰肢所误,自可对应来看。

《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皆撰于此《蝶恋花》之后,我们固然可以将此二书对自然之美的推崇视为是《蝶恋花》对“天然”之美特加赏爱的延续。但若由《蝶恋花》一词追溯其源,则王国维此前所撰《文学小言》一组17则,就特别值得关注了。

作为早期文学观念的集中表述,王国维承西方之思想,提出“文学者,游戏的事业也”之说,而所谓“游戏”,就是排除了利禄的诱惑和刻意修饰的艺术。所以在王国维的语境中,“的文学”“文绣的文学”,都不是真文学,因为其背离了“游戏”之心和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的底蕴尤在“真实”二字。真实既是一种人格体现,又是一种艺术传达。王国维把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四人作为中国文学之杰出代表,即是其“高尚伟大之文学”中包含着“高尚伟大之人格”。这种文学与人格的合一,在艺术上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根植于真实的自然。如屈原的“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便是最突出之例,而宋玉、景差及以下辞人便不免愈趋而下了。

很显然,《文学小言》的文学观念,在这首《蝶恋花》中有着生动的回响。王国维以一个旗女的“天然”之美,与有着“妆束”“文绣”嫌疑的吴娘之舞对照而言,再度将“自然”之韵致彰显出来,并在此后的《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中继续拓展深化这一话题。由这一理论的演绎过程,也可见出《蝶恋花》一词在这种审美思想前后绾合中的特别意义。

yǎo tiǎo yàn nián shí
guàn zhǎng
zuò xiān xiān
zhòng yān rán tōng
rén jiān yán chén
shù tíng tíng huā zhà
chú què tiān rán
zèng hún
dāng miàn niáng kuā shàn
lián zǒng bèi yāo zhī
赞美写人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
展开阅读全文V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
高大华丽的红色阁楼挨着宽阔的大道。不论黄昏还是清晨,楼外总是传来轻雷似的车声。美好的女子独自凭倚着楼畔的栏杆,无聊得把路上的行人一个个细数。

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道路上车来车往都没有在楼前停下,无情的向前驰去卷起飞尘,扑向树梢。路上的行人和楼中的女子啊,都在这红尘中不知不觉地老去了。傍晚时下起雨来,明天大街上将到处是污水与泥泞,路人将如何行走?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楼晓。独倚阑(lán)干人窈(yǎo)窕(tiǎo)。闲中数尽行人小。
朱楼:华丽的红色楼房。轻雷:喻车声。不间:不间断的。窈窕:形容女子的美好。

一霎(shà)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lǎo)。
一霎:一阵。树杪:树梢。陌上:指游子。楼头:指思妇。薄晚:临近傍晚。流潦:指雨后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

这是王国维最有名的一首词,其隐喻多义的文学意象、自然流露的哲理思致和悲天悯人的意识形态,在《人间词》中最具代表性。

判断一首词有无言外之意,要看作者的身世经历和思想状态,还要看他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更要看作品本身的口吻和姿态。为什么说这首词不是一首传统性质的思妇之作,而是包含了哲理与意识形态之隐喻的作品?因为,当我们读到“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这一句的时候,会强烈感觉到: 那“陌上楼头”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当有了这种感受,再品味整首词就会发现,这首词几乎每一句都包含隐喻之义。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这是写思妇居住的环境。古人常以居处之高来象征楼内人的高洁与脱俗,所以这是在烘托人物形象。“临大道”,是为引出下一句“楼外轻雷,不间昏和晓”。“轻雷”是指大道上的车马声。杜甫《乐游园歌》云 “白日雷霆夹城仗”,李商隐《无题》诗云 “车走雷声语未通”,都以雷声形容大道上的车马声。“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的是思妇,那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美丽女子,站在高楼上盼望爱人归来,颇有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意味。如果我们单从这个角度看,则这上半阕完全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妇词。

下半阙“一霎车尘生树杪”的意思是说:楼上的思妇注意着远方驰来的每一辆车子,希望有一辆是她爱人乘坐的。但那些车子都没有在楼前停下,而向前驰去,只留下令人失望的车尘。所谓“尘”,其实是一种污染。那京洛的尘土是用来比喻世俗污染的。楼外的行人固然避不过,楼上的观察者也避不过。

“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之辽阔广泛,那“尘中”的痛苦,“老”的悲哀,都已超越了思妇的狭窄范围;那种悲天悯人的感情和对世界透彻的了解,已不属于作品中的思妇而属于作者本人了。“老”字,有零落凋伤的意思。你可以是清高的也可以是理性的,但是只要你没有割断与这个世界的联系,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你所爱和所关怀的人和事,你就无法摆脱同他们一起零落的命运。所以,此句是出自苦难众生的叹息,是自古至今所有善于观察人生却无力把握命运的智者的共同悲哀。此句颇似辛弃疾的《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中“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傍晚时下起雨来,明天大街上将到处是污水与泥泞,路人将如何行走?纵观整个人类的历史,不也一样贯穿着许许多多无常的变化吗?此句极着力,极曲折。用意难明,焉能谓之“不隔”?虽然“隔”,亦不失为佳作。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类人:一类是老庄之徒,他们总是站在高高的云端,讽刺嘲笑这个世界的庸常和忙碌;另一类是儒家之徒,他们从感情上与这个世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从理智上又不接受这个世界的肮脏,他们致力于改变世界,却又常常遭受到沉重的甚至致命的打击。王国维属于后一类。他在词中登高望远,但他的视线永远关注着人间而不是天上。

从高楼俯视大道,会产生这么多联想,大概也只有王国维这种兼有诗人和哲学家气质的人才能做到。其实他还写过一首咏蚕诗,诗中说,蚕辛辛苦苦操劳,繁殖子孙,然后再“辗转周复始”,它这一生到底为什么呢?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人活着到底为什么”的问题。人之不同于其他生物,是因为人有理想而且有实现理想的智慧。但人的短暂一生往往不但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还要忍受许多苦难。这当然是一种悲观的人生观,也许是应该被批判的。但须看到,王国维的这种悲观正是由于他对人生的极度执著造成的。楼中那个窈窕女子,尽管楼外有“轻雷”的噪音,有“树杪”的车尘,有“薄晚”的风雨,有“明朝”的流潦,但她所关怀、所期待、所爱的,仍然都在楼外的大地而不在飘渺的虚空,她与大地上的那个世界始终休戚相关。

bǎi chǐ zhū lóu lín dào
lóu wài qīng léi
jiān hūn xiǎo
lán gàn rén yǎo tiǎo
xián zhōng shù jìn háng rén xiǎo
shà chē chén shēng shù miǎo
shàng lóu tóu
dōu xiàng chén zhōng lǎo
báo wǎn 西 fēng chuī dào
míng cháo yòu shì shāng liú liáo
妇女思念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展开阅读全文V

天末彤云黯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掉队的孤雁正迎风飞翔。已经没有适合休息的栖息地了。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田野中的射手看着被猎杀正在下落的大雁,家中的妻子正在忙碌着烹调。看来今天的晚饭多了一道美味的大雁肉了。

天末同云黯(àn)四垂,失行孤雁逆风飞。江湖寥落尔安归?
天末:天边。同云:雪云。黯四垂:雪云向四面布散。失行:离群。寥落:冷静。尔:指雁。安归:归向何处。

陌上挟丸公子笑,闺中调醯(xī)丽人嬉。今宵欢宴胜平时。
陌上:路上。金丸指弹丸。闺中:内室。调醯:调和作料,醯指醋。宵:作“朝”。

国维写词刻意求新,这首词可以说是一篇代表之作。它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词中写出了诗的格调和意境,二是在咏雁的旧题材中写出了前人没有写过的新内容。

古代的咏雁词,像张炎的《解连环》、元好问的《摸鱼儿》,也借对孤雁的伤感暗寓亡国之痛,但他们抒发主要是个人的悲哀,或者说至多是由个人遭遇引起的对国家的悲哀,而王国维这首词不同,它是一种沉甸甸的社会历史感,有一种生存竞争带来的血腥气味。可以说是一种洞察人类社会的眼光及由此而生的恻隐之心。这种哲人式的悲哀是王国维诗词中所特有的,在这首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

“天末同云黯四垂”预示首大雪将临的同时云彩已经在天边密布,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这是环境渲染,给人一种灾难将临的暗示。“失行孤雁逆风飞”又在说一个生灵不屈不顾风雪将至的危险仍独自在空中飞翔。仅此两句,已不同于前人常写的那些传书的雁或惊弦的雁。作为喻体的雁,逆风而飞目的是要寻找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躲避即将到来的风雪。然而“江湖寥落尔安归”又在说严寒的冬天,江湖中已经没有适合雁子栖息的芦塘。

接着王国维在下半阕一转,没有接着写那些沉甸甸的东西,而是忽然变换了观察角度。“陌上金丸看落羽,闺中素手试调醯”一改上半阕的紧张、寒冷的气氛而变为轻松、温馨。这两句是对仗,上一句写射雁者的技艺和风采,下一句写殷勤体贴的妻子。当我们想到这血淋淋的“落羽”和“欢宴”中的佳肴正是那倔强的孤雁时,所有的轻松和温馨就全变成了沉重和寒冷了。但作者还嫌不够,又加了一句“今宵欢宴胜平时”。

tiān tóng yún àn chuí
shī háng yàn fēng fēi
jiāng liáo luò ěr ān guī
shàng jiā wán gōng xiào
guī zhōng diào rén
jīn xiāo huān yàn shèng píng shí
抒情寂寞
近代王国维王国维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
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
喁喁似诉。
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
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

空庭相和秋雨。
又南城罢...
展开阅读全文V
tiān chóu qiū
gèng wén chóng
zhà xiǎng yáo jiē
xuán chuān 穿 xiù
gèng huà píng shēn chù
yóng yóng
yǒu āi
zuǒ zhù
dōng táng
àn chōu hèn wàn qiān
kōng tíng xiàng qiū
yòu nán chéng tuò
西 yuàn tíng chǔ
shì wèn wáng sūn
cāng máng suì wǎn
yǒu xián chóu shù
xiāo shēn màn
mèng wěn chūn hān
wàn jiā ér
shí yín
láo rén chuáng xià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展开阅读全文V

草偃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茫茫,云层很低,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对猎物已经形成合围之势。手中的弓不停的发射箭矢,跨下的马奔跑如飞。猎手发出爽朗的笑声在随从的拥护下满载猎物归来。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
再有本领的人不如拥有一副好的身手,人的一生要好好珍惜少年时光。不要等到年老时还在书帷下皓首穷经。

草偃(yǎn)云低渐合围。雕弓声急马如飞。笑呼从骑载禽归。
草偃:草被风吹倒。雕弓:刻花纹的弓。从骑:骑马的随从。

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wéi)。
身手:本领。白首:谓年老。下书帷:指教书。引申指闭门苦读。

这首词不同与王国维另一首写围猎的词《浣溪沙·六郡良家最少年》,那一首更多的是描写了豪侠的个人英姿。这一首却是由围猎活谈及个人的内心活动,更多的点出国家的危难,而自己却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书生。

上片三句,写出了一场围猎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部过程。“合围”,是这场射猎的开始。“草偃云低”本是写围场影物,放在“合围”的前边就有一种天罗地网的感觉,好像天地草木也在听从人的指挥参与对鸟兽的包围。“雕弓声急马如飞”是写豪侠少年高超的骑射本领;“笑呼从骑载禽归”是写围猎结束满载猎物而归时的得意心情。这首词中豪侠少年的形象与作者在另一首《浣溪沙》中所写的那个“闲抛金弹落飞鸢”的豪侠少年形象有一些不同。那一首中的少年形象仅仅是风流潇洒、射艺出众,而这首词中“草偃云低”的描写,使这个少年还带有一种指挥者的威严之气。史载赤璧之战前曹操致书孙权曰:“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自古以来,围场可以喻指战场,打猎可以喻指用兵。王国维把自己想像成围猎活动的主人公,在这场“战事”中大振神威,说明他内心中同样有一种对戎马生涯的渴望。

下片三句“万事不如身手好,一生须惜少年时。那能白首下书帷”的牢骚。人们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作者认为乱世的文人,读了一辈子书,既无权势以骄人,又无缚鸡之力以自卫。古代的卫、霍的功勋自不用提,游侠的气概也也无从谈起。假如说读书是为了明理,则明理恰足以给自己带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痛苦。扬雄投阁,龚生竟夭,文人的悲剧古已有之。所以,习文不如习武,年轻人有一副好身手,纵不能替天行道,总不致像那些文人在乱世中连保全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如果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来看,则这理想近于虚幻。因为“体素羸弱”而称“万事不如身手好”,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哀;人近三十而言“一生须惜少年时”,有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身为文人却说“那能白首下书帷”,有一种不甘心于现状的苦闷。

cǎo yǎn yún jiàn wéi
diāo gōng shēng fēi
xiào cóng zǎi qín guī
wàn shì shēn shǒu hǎo
shēng shǎo nián shí
néng bái shǒu xià shū wéi
近现代王国维王国维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V
hàn jiā zhōng yáng jiǔ
hòng dòng fēng āi hūn jiǔ yǒu
nán guó huáng chí zhèng nòng bīng
běi mén réng fēi
cāng huáng wàn chéng xiàng jīn wēi
gōng chē guī
qiè huáng suí jiù
wàn cóng chū gōng wéi
dōng cháo yuān sāi céng
西 gōng cái luè chēng
ēn céng dǎi wài jiā
móu wǎng wǎng wén wēn shì
qīn wáng zhèng zuì chēng xián
zhū jiāng zhuān zhēng jié zòu xiān
xùn guī zhàn qiǎng huí yuè
fāng zhòng zhōng xìng nián
lián piān fāng zhào shēng cháo yòu
běi mén duì 西 píng shǒu
yīn zhì lóu chuán záo hàn chí
bié yíng tái zhǎo zhuī wén yòu
西 zhí mén 西 liǔ qīng
quán shān xià shuǐ liú qīng
xīn
近现代王国维王国维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


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红楼遥隔廉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窗,君家灯火光。
遥望你住的红楼,却阻隔着纤纤的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你屋里透出灯火的光辉,把树影洒在我的窗前。

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清风摆弄着树枝的影子,摇动不定,仿佛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只是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有一阵阵落花飘落窗上的声音不时地传来。

红楼遥隔廉(lián)纤雨。沉沉暝色笼高树。树影到侬(nóng)窗。君家灯火光。风枝和影弄。似妾西窗梦。梦醒即天涯。打窗闻落花。
廉纤:细微、纤细。

沉沉:深沉貌。暝色:暮色。笼:笼罩。

侬窗:女子称自家的窗户。侬,我。此处为女子自称。

灯火光:灯烛之光。灯火亦指代读书人读书学习。

风枝:风吹拂下的树枝。

西窗梦:谓卧于西窗下之梦。亦谓妇女之梦,因西窗乃妇人的居室。

天涯:指天各一方。

 

打窗:一作“洒窗”。

遥望您住的红楼,隔阻着迷细雨。黄昏后夜色沉沉,笼罩着庭前的高树。把树影照落我的窗前———是您家灯火的光辉。轻风摆弄着枝叶的影子,动摇不定,仿佛像我在西窗下迷离的梦境。梦醒时,人已远隔天涯,只听到一阵阵落花飘酒窗上之声。两句情景交融。残梦落花,追寻已邈,此情此景,亦难为怀了。

青年时代的静安,也总是在追求他的美好的理想,他没有找到政治上正确的出路,他的理想也如梦影般破灭流散了。一缕缕拂不去的哀愁萦在心头,“梦”与“影”都是缥缈的意象,唤起的总是离愁别绪。作于1907年春暮。

hóng lóu yáo lián xiān
chén chén míng lóng gāo shù
shù yǐng dào nóng chuāng
jūn jiā dēng huǒ guāng
fēng zhī yǐng nòng
qiè 西 chuāng mèng
mèng xǐng tiān
chuāng wén luò huā
写雨理想
其一 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其二 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其三  别浦盈盈水又波,凭栏渺渺思如何? 纵教踏破江南种,只恐春来茁更多。 其四 匀圆万颗争相似,暗数千回不厌痴。留取他年银烛下,拈来细与话相思。
热门搜索:迅雷历史版本下载BT搜索引擎迅雷哥电版在线观看飘雪影视手机迅雷极速版明星身价排行榜2020迅雷下载ios 版本迅雷资源迅雷5官方下载正式版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