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浑山庄

作者:宋之问      朝代:
陆浑山庄原文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陆浑山庄拼音解读
guī lái wài qíng
zhàng yuè yán gēng
yuán shuǐ kàn huā
yōu lín cǎi yào háng
rén xiàng wèn xìng
shān niǎo míng
rán kuì sh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
一回陆浑山就像油然生出超然物外之情,背负竹杖巡视山地农事感受山林美景。

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
顺着溪流一路赏花,我抵达溪水的源头;为了采摘药草,我行走在幽静的树林。

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
山野的人们热情打招呼,交换姓氏;好客的山鸟鸣叫着,仿佛呼叫自己的名字。

去去独吾乐,无然愧此生。
归去吧归去吧,还是独善吾身快活,自己真是缺乏德能,愧对明时又愧对此生。

物外:世外,谓超脱于尘世之外。

岩耕:耕种于山中。借指隐居。

野人:泛指村野之人。

然:一作“能”。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虽然他一生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联叙事抒情,“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这叙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侧面说明了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颔联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上句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下句是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这两句诗连用了“看”“入”“采”“行”四个动词,在动态中写静景,意象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颈联主要是表现山林的人物风情,“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上句写农夫对来客热情招呼,询问姓名。下句与上是工对,化用。苏东坡《海外》诗:“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据《古今注》的解释:“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鹧鸪鸟也咕咕咕咕地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尾联起句“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结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载洒园诗话》评这联诗说:“虽违心之言,却辞理兼至。”

这首《陆浑山庄》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自然、高古,可与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论。如《葚原诗话》说:“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五言如孟浩然《过故人居》,王维《终南别业》,又《喜祖三至留宿》,李白《送友人》,又《牛渚怀古》,常建《题破山寺禅院》,宋之问《陆浑山庄》,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小清华园诗谈》举例谈“何为高?曰《古诗十九首》尚矣,其次则陈思之《白马》七篇,彭泽之《饮酒》六首,左太冲之《咏史》,颜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近体则宋员外之‘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王右丞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也。”以上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朴实的语言、平易晓畅的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自然空灵的意境。“高”,指的是隐逸的思想情调。他取材、用词、造句、造境,都有独到之处,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词语富于表现力,既能融情与景,又能景中寓情。景与情会,杜甫曾借用过这首诗的第三联。“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意境自然优美,极尽山色景物风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陆浑山庄赏析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称,逆鳞让金紫。安位衅潜搆,退耕祸犹起。栖岩实吾策,触藩诚内耻。”虽然他一生混迹于官场,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最出名的一篇。

首联叙事抒情,“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是说一回到陆浑山就仿佛到了世外桃源,因此诱发了退隐躬耕山林的念头。这叙事抒情中亦含有景致,侧面说明了陆浑山的清幽超尘,是隐逸的好去处。颔联主要描写自然景色,“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上句是说顺着溪流欣赏山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源头;下句是说采摘药草寻寻觅觅竟走进了云林深处。这两句诗连用了“看”“入”“采”“行”四个动词,在动态中写静景,意象活泼而有生气。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颈联主要是表现山林的人物风情,“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上句写农夫对来客热情招呼,询问姓名。下句与上是工对,化用。苏东坡《海外》诗:“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据《古今注》的解释:“南方有鸟名鹧鸪,其名自呼,向日而飞。”鹧鸪鸟也咕咕咕咕地向来客自我介绍名字。深深山泉,幽幽山林,烂漫山花,奇草珍药,友好的农人,好客的山鸟,清幽美好的山景,不是宦海中所能寻觅得到的。尾联起句“去去”叠用,表现出急迫的情绪,去求寻独善吾身的快乐。结句没有正面写宦海风波之苦,而只是说自己无才德,愧对明时。实际上是以古之君子自居,委婉地透露出隐退山林之意。《载洒园诗话》评这联诗说:“虽违心之言,却辞理兼至。”

这首《陆浑山庄》诗,历代诗评家的评价都很高,认为自然、高古,可与一些大家的名篇相提并论。如《葚原诗话》说:“诗以自然为上,工巧次之。工巧之至,始入自然;自然之妙,无须工巧。五言如孟浩然《过故人居》,王维《终南别业》,又《喜祖三至留宿》,李白《送友人》,又《牛渚怀古》,常建《题破山寺禅院》,宋之问《陆浑山庄》,此皆不事工巧极自然者也。”《小清华园诗谈》举例谈“何为高?曰《古诗十九首》尚矣,其次则陈思之《白马》七篇,彭泽之《饮酒》六首,左太冲之《咏史》,颜延年之《王君》,亦皆邈不可追者。近体则宋员外之‘归来物外情,负杖阅岩耕。源水看花入,幽林采药行。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去去独吾乐,无能愧此生。’王右丞之‘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是也。”以上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朴实的语言、平易晓畅的表现形式所创造出的自然空灵的意境。“高”,指的是隐逸的思想情调。他取材、用词、造句、造境,都有独到之处,所取事物有典型性,所用词语富于表现力,既能融情与景,又能景中寓情。景与情会,杜甫曾借用过这首诗的第三联。“野人相问姓,山鸟自呼名”的意境自然优美,极尽山色景物风情之妙趣,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

首联大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笔意。“归来物外情”,劈空而起点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题旨,同时定下了全诗轻快的情绪基调。唐代士大夫多在城郊置有别业,供休暇时居住,同时利用田产获得部分经济收入。宋之问的陆浑山庄显然也是有一定规模的田产,次句的“阅”字点出自己的业主身份,说明阅岩耕是巡视山地,检阅农事,而不是休闲游览,承起句“归来”二字,暗示了个人身份的转变。“负杖阅岩耕”一句看上去像平常叙事,却字字精当,不可移易。先看负杖,古人年届五十已入老境,出行扶杖是常事,但作者巡视山地,须攀岩而上,无法拄杖而行,只得背着杖走,这是写人。再看岩耕,一方面说明了山庄地貌,同时也包括了劳作者在内,比直接说山地意思丰富得多。

颔联先自叙,用了倒装句式,本意是说沿着涧水看花深入,无意中来到源头;为了搜采药草,不知不觉走进幽静的密林。“源水”“幽林”提到句首,就突出了走近水的源头和密林深处的意外惊奇之感,读来比“看花入源水,采药行幽林”这样的写法更有趣味。这里,连用四个动词(看、入、采、行),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中别有一种动态美,显得意象活泼而富于生气。既写出了烂漫山花、苍翠林色的诱人,也表现了人物悠闲的心情。

颈联再写所遇见的人和物,这里的野人应该不是作者的佃户,而是附近的山民,所以不认识作者,殷勤地请教姓氏。这一情节有可能是事实,也可以是虚构,用意只有一个:表明自己的装束和普通百姓一样,野外相遇全然没有距离感。官服本来会带来威严,但自从经历贬谪,官场对他来说就只是个不堪回首的噩梦,回到自然山林中,以普通人的身份与山民见礼,反而更让他感觉自然和亲切。人犹如此,鸟更不用说,对诗人咕咕啼叫着,仿佛自报姓名。“山鸟自呼名”的写法很风趣,后来苏东坡《海外》诗袭其意,写成“花曾识面香仍好,鸟不知名声自呼”一联,到元代萨都剌干脆就原样搬到自己《玉山道中》诗里。宋之问这里将鸟自呼名与野人的殷勤相问对举,使山野自然平添一重人情之美,正好与刚刚摆脱的严酷的流贬境遇形成鲜明对照,强化了“归来物外情”的主题。

尾联紧承诗意的发展,顺势将这愉悦心情升华为独善其身的意念。“去去”两个叠字具见作者不可遏制的急切情态,向读者表明了要与官场决裂、只求独善己身的决心。但这么写有个问题,按照传统观念,“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论语·泰伯》)。生当盛世而以“独吾乐”傲世,这非但背离了士大夫立身处世的原则,对朝廷也是个不小的讽刺,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为此宋之问追加了“无能愧此生”一句结束全诗,使独乐的念头避免涉及宦海风波,而将理由归咎于自己的无能,且表示辜负盛世的惭愧之意,这就委婉地避免了忧谗畏讥的嫌疑。尽管这未必是作者的真心话,而且他的结局也证实他并未践行隐退山林之志,但就诗的立意而言,确实如清代诗论家贺裳所说,“辞理兼至”。

全诗叙事抒情,其中亦含景致,运用侧面描写说明了陆浑山庄的清幽超尘,自然地完成了隐逸主题的提炼。

折叠

创作背景

《陆浑山庄》是宋之问前期的作品。宋之问一生混迹于官场,虽然在宦海中几经沉浮都没有痛下决心,绝尘归隐,但他爱好山水之心却是真挚的。他在长安附近有蓝田辋川别业(后为王维所居),在东都洛阳附近有陆浑山庄。他在《蓝田山庄》诗中自白说:“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有时这别业、山庄也是他宦海中的避风港。陆浑山庄有山有水,风景幽美,离洛阳又不远,朝发夕至,往来很方便,是个可进可退的好去处。或许正因为他饱经仕途沧桑,饱尝世事无常,才更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这些地方短暂的“隐逸”生活期间,写下了一些优美的田园山水诗。《陆浑山庄》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详情

陆浑山庄原文,陆浑山庄翻译,陆浑山庄赏析,陆浑山庄阅读答案,出自宋之问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1345.html

诗词类别

宋之问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女星漂亮排行榜100名天堂bt种子搜索神器飘花电影高清手机电影迅雷下载明星歌曲原唱BT磁力屋迅雷种子搜索器安卓版磁力下载女明星排行榜和迅雷相似的下载app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