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胡关饶风沙

作者:李白      朝代:
古风·胡关饶风沙原文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古风·胡关饶风沙拼音解读
guān ráo fēng shā
xiāo suǒ jìng zhōng
luò qiū cǎo huáng
dēng gāo wàng róng
huāng chéng kōng
biān
bái héng qiān shuāng
cuó é zhēn mǎng
jiè wèn shuí líng nuè
tiān jiāo wēi
shèng huáng
láo shī shì
yáng biàn shā
sāo zhōng
sān shí liù wàn rén
āi āi lèi
qiě bēi jiù háng
ān yíng nóng
jiàn zhēng shù ér
zhī guān shān
jīn zài
biān rén c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胡地向来以多风沙著称,自古以来都是荒芜之地。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在霜凋木叶秋草已黄的时候,登高远望,以防胡人的进犯。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只见大漠里边城空荒残破,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皑皑的白骨堆集如山,被丛生的荆棘掩遮着。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借问这是谁如此暴虐无道?原来是胡人下此毒手。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我圣皇赫然大怒,决定派大军前去征讨。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顿时间阳和变为杀气,征发士卒哭嚎一片,骚扰不安。

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
三十六万士卒,被征入伍,哭声动天,泪如雨降。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大量的劳力都去行军打仗,还有谁在家种田?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君不见征戍的战士的悲惨处境,岂能知守卫关山的艰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可惜当今没有像李牧这样的守边良将,使得边塞的军民都为豺虎般的胡兵所斩杀蹂躏。

萧索:凄凉。终古:久远。终,尽。戎虏:敌方军队。遗堵:经过战争遗留下来的残垣断壁。横:充溢。千霜:即千年。嵯峨:本指山峰高峻,这里形容白骨堆积如山。榛莽:草木荆棘丛生。借问:向人询问。天骄:指胡人。汉朝称匈奴为“天之骄子”,简称天骄。见《汉书·匈奴传》。赫怒:发怒。这里为使动用法,即激怒。圣皇:指唐玄宗。劳师:动用军队。师,军队。鼙鼓:古代军中所用的军鼓,此借指战争。阳和:阴阳中和。此指太平景象。行役:此指行军打仗。农:农事。圃:瓜果菜地。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边人:边地的人民和驻守的战士。豺虎:指胡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古风·胡关饶风沙

展开

此诗的前十六句写边地风沙弥漫,气象萧瑟及人民惨罹兵祸之恶果。诗人对这些没有做全面的描写,只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两个场景加以勾画,使之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诗一开始,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推出一个飞沙无垠,卷地扑面的画面:“胡关饶风沙,萧瑟竟终古”。“饶”是多的意思,它传神地表达出边塞关山的特点。第二句是说边关为萧瑟气氛所笼罩,自古及今,永远如此,为“饶风沙”加深了印象,给人以边地荒远、环境艰苦的实感。它使人很自然地想到:在和平环境中边地人民生活在这种地方已经够受的了,那么,一旦有变,“边人饲豺虎”,受敌人侵扰,其苦就可想而知了。三、四两句是前边诗意的延伸,“木落秋草黄”既点明特定的季节,又指出草黄马肥正是虏骑来犯之时,所以要“登高”而望,时时加以戒备。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写“行役”的戍边将士,只是通过写胡关风沙、写终古萧瑟、写秋草木落,来渲染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有发人深思之妙。

“荒城”二句从战争造成的后果着墨,勾画出荒城大漠,庐舍为墟的悲凉景象;“白骨”二句着重描写战场的凄惨情景,二者相互映发,相互补充,交织成一幅白骨黄沙,榛莽苍茫,色彩强烈的画面。“千霜”即千年,与“终古”意义相近,前后照应,有力地说明了战乱频仍,给“征戍儿”带来巨大的痛苦,从而深刻地揭露了不义战争的罪恶。

“借问谁凌虐”至“岂知关山苦”,先以设问开始,肯定地指出在这胡关之地倚恃武力进行侵陵肆虐的不是别人,正是所谓的“天骄毒威武”。接下去进一步说明圣皇震怒,起兵迎敌,挑起战争是由于他们“发兵骚中土”。正因为这样,才使“阳和变杀气”,和平遭到破坏,结果是“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广大人民深陷战争的劫难之中。“阳和”本意是和暖的春天,这里喻指祥和宁静的生活与气氛,战端既起,杀气充塞,一切都变了:“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这深沉的感叹,语浅意深,表现了诗人诚挚深厚的忧国悯民的博大情怀与反对不义战争的崇高思想。

最后两句发抒诗人的感慨。李牧是战国时赵国的名将,曾大破匈奴,威震边塞,使匈奴十多年不敢侵赵。诗中说“李牧今不在”,以古例今,明言朝廷闇弱不能任用如李牧那样的将才来保卫边疆,以致人民受难“边民饲豺虎”,“豺虎”比喻凶残的敌人,“饲豺虎”,意谓任凭敌人杀害。全诗在前边具体描写的基础上以此语意作结,它从历史和现实惨痛的经验中提炼出来,既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又含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和诗人高远深邃的观察与认识。

这首诗通过边塞萧瑟,白骨蔽野的描绘,深刻地指出外患未平,行役不已,边将无能,人民受难的现实,对当时统治者对吐蕃的和战失策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因“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所引发的痛苦心情。

折叠

创作背景

唐朝自武后长寿元年(692年)王孝杰大破吐蕃,克服龟兹四镇以后,唐与吐蕃之间和战不常。至唐玄宗安史之乱(755年)以前,因国力强盛还可以阻止其入侵,特别是天宝六载(747年)曾大规模进攻吐蕃,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安史乱后,唐帝国由盛而衰,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以致“天骄毒威武”“发卒骚中土”,吐蕃上层统治集团不断发动侵扰战争,给边地人民造成难以言状的苦难。这首诗就是针对“阳和变杀气”“安得营农圃”的现实而作的。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古风·胡关饶风沙原文,古风·胡关饶风沙翻译,古风·胡关饶风沙赏析,古风·胡关饶风沙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19.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bt链接磁力下载ios迅雷beta在线安装日本最漂亮的女明星明星价格表中国男明星人气排行榜100名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