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

作者:李白      朝代: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原文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拼音解读
gāo táng fěn péng yíng
zhú qián jiàn cāng zhōu qīng
hóng xiōng yǒng shān zhēng róng
jiǎo ruò dān qiū hǎi wàng chì chéng
guāng zhōng zhà lán miè
wèi féng shān yīn qíng hòu xuě
huí liú xuān
yòu qín rén yuè xià kuī huā yuán
le rán jiào qīng xīn hún
zhī jiāng dié zhàng míng qiū yuán
jūn duì huān wèi xiē
fàng háng yín míng
què hǎi yáng yún fān
biàn 便 yīn zhī xiàng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高堂粉壁图蓬瀛,烛前一见沧洲清。
在高堂白壁之上,有一幅海上仙山图。举烛前观,但见沧洲清逸,招人欲去。

洪波汹涌山峥嵘,皎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仙山高峻峥嵘,四周洪波汹涌,神山光华匹照,犹如丹丘,遥隔大海,可以直望赤城。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山中岗气已灭,山光清明一片,好像是山阴晴后之雪景。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花源。
碧溪回流宛转,却寂然无声,就好像秦人在月下偷看桃花源。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见此图画,胸中了然,清人心魄,好像在叠嶂之中听到了秋猿的叫声。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与君对比,欢赏不已,于是放歌高吟直到天明。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回首看见画中的海客高扬云帆,便不禁产生了入海求仙的出世之思。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高堂粉壁图蓬瀛(yíng),烛前一见沧洲清。
粉壁:白壁。蓬瀛:指蓬莱、瀛洲等海上仙山。沧洲:水滨之地,多指隐备所居之地。

洪波汹涌山峥(zhēng)嵘(róng),皎(jiǎo)若丹丘隔海望赤城。
皎:清楚。丹丘:亦作丹邱,神仙所居之处。赤城:山名,任今浙江天台县北。

光中乍喜岚气灭,谓逢山阴晴后雪。
岚气:山中雾气。山阴:县名。在今浙江绍兴市。晴后雪:谓雪后山川景色之美。此处暗用王子猷山阴雪夜访戴故事。

回溪碧流寂无喧,又如秦人月下窥(kuī)花源。
回溪:言画中回旋的溪流寂然无声。花源:即桃花源。此用陶渊明《桃花源》故事。

了然不觉清心魂,只将叠嶂鸣秋猿。

与君对此欢未歇,放歌行吟达明发。
明发:黎明、天明。

却顾海客扬云帆,便欲因之向溟(míng)渤(bó)。
却顾:再看。却,副词,再。海客:海上的船客。云帆:船帆。溟渤: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参考资料:
1、詹福瑞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266-268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参考资料:
1、王启兴,张金海注评.唐代艺术诗选: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03月第1版:25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全诗可分为两段。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展开

此诗是写诗人欣赏壁画的过程与感受。

首二句点题,写晚上秉烛观看壁画,壁画中画的是山水。第三句概括山水特征:水,洪波汹涌;山,高峻峥嵘。第四句写诗人对壁画的总体印象:就像处在仙境里隔海遥望赤城山一样。诗中前四句,诗人概括地题写这幅山水壁画,把画中的山水说成是海中两座仙岛,在烛光照射下,海水显得很是清澈。诗人充分运用与神话传说有关的丹丘、桃花源等处,把画中的山水赞美成了人间的仙境,令人神往,表现出诗人的浪漫主义的风格。五六句说山水间没有雾气,景物清晰得就像山阴道上雪后初晴那样美。七八句说壁画中虽然流水回旋,可是听不到丝毫的湍流声,幽静得就像避乱之秦人处在桃花源一样令人安详。桃花源本来幽静,月下桃花源则更为安静。“窥花源”以上八句写观壁画。

最后六句写诗人观画后的感受。感受之一,心神清净。静极生动,反而觉得在壁画的层峦叠嶂中有秋猿哀鸣。感受之二,欢。因欢而放歌行吟,直至翌日清晨。感受之三,第二天清晨再观画,看到了海客扬帆,诗人于是产生了壮阔的胸怀: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依照主观感受和想象所再造出来的,用以表现整个画面意境的艺术意象,是这样迷离,可是细加体味,其暗示性又是那样丰富,不仅不妨碍反而极大地吸引和调动读者,以其丰富的艺术联想去悉心感受它。虽嫌迷离,终觉美好。无怪乎诗人烛照此景而生仙游之想。不写具象写意象,不从实处描摹,而从虚处传神,画之所长,诗之所短,力避之,画之所短,诗之所长,力扬之,正是此诗艺术上的主要成功之所在。

折叠

创作背景

天宝三载(744),李白四十四岁。春,李白上疏唐玄宗请求退隐,唐玄宗诏许。李白在待诏翰林期间,亲眼见到国君荒淫,故作诗以讽刺之。此诗当作于天宝三载(744)李白即将想离京之前。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原文,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翻译,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赏析,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161.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我要当艺人磁力搜索bt种子天堂明星资料库迅雷pdf转换器下载bt天堂网BT在线姓杨的香港明星信条电影2020 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