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作者:杜甫      朝代:
遣兴原文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遣兴拼音解读
hǎo nán ér
qián nián xué shí
wèn zhī rén xìng
sòng lǎo shī
shì luàn lián xiǎo
jiā pín yǎng
鹿 mén xié suí
yàn nán
tiān jūn huī mǎn
shān zhàn jiǎo bēi
tǎng guī miǎn xiàng shī
jiàn gǎn chí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骥子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前年牙牙学语的时候。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就知道问家里来的客人的姓名,也能背诵我的的诗了。

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
世道不太平可怜骥子还是个小孩子,家中贫困,全部仰仗你母亲来照应。

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
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知道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全国到处是举着麾旗的军队,战乱不止。

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倘若我能回去跟家人相聚,那就一定要争取早日见面,决不拖延。

参考资料:
1、胡光舟,周满江主编,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页
2、徐志福编著,古今名人教子诗赏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06,第20页

骥(jì)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
骥子:杜甫儿子宗武的小名,这一年刚五岁。

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

世乱怜渠(qú)小,家贫仰母慈。
渠:他,指骥子。仰:依赖。

鹿门携不遂(suì),雁足系难期。
鹿门:山名,在襄阳(今属湖北)境内,汉江东岸。后成为隐居地的代称,这里意思是未能携全家一同避难。不遂:不成。雁足:此处指难以料定何时才能互通音信。

天地军麾(huī)满,山河战角悲。
军麾:军旗。战角:军中号角。

傥(tǎng)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
傥:通“倘”,如果。免相失:免于相互离散。迟:延迟。

参考资料:
1、胡光舟,周满江主编,中国历代名诗分类大典(4),文本人民出版社,1990.07,第594页
2、徐志福编著,古今名人教子诗赏析,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1990.06,第20页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参考资料:
1、李志敏编著,唐诗名篇鉴赏超值珍藏版,京华出版社,2011.05,第100页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自读课本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351页
背诵
怀念亲人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遣兴赏析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展开

杜甫有二子,长子名宗文,次子名宗武,宗武乳名骥子。《遣兴》这首诗怀念的对象是儿子,慈爱之情溢于全篇。

这是一首排律(俗称长律),中间四联全是对仗。全诗可分三层,“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前两联回忆过去,写骥子两三岁时颖悟过人,就能问知来客的姓名及能背诵杜甫的诗句;杜甫通过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极力把儿子宗武可怜可爱、天真无邪的神态表达出来,激起读者的同情,催发读者亲子之情。中间两联“世乱怜渠小,家贫仰母慈。鹿门携不遂,雁足系难期。”写骥子当前的遭遇,因逢“世乱”,居无定所,又值父亲外出,音信全无,只能仰赖母亲的爱抚,更让诗人后悔不已的是没能携带全家一起逃难,以致如今分隔两地,不知何时才能互通音信;最后两联“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傥归免相失,见日敢辞迟。”描写上的是一副国破乱世的情景,到处都是举着军旗的军队,号角声声激起诗人心中无限悲凉,于是诗人感叹曰,如果能有举家团圆的机会,必定不敢迟慢,表达了诗人在这种国破家碎的情况下急切盼望和平及和全家团聚的急切心情。

这首诗先写过去是有深刻用意的。按作诗的时间来推算,骥子“学语时”当为公元755年,战乱还没有发生,可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就在这年的十一月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战争波及广大地区,使千万个家庭流离失所。诗人先写骥子在先前的颖悟的表现,再写他在战争中的遭遇,就更能引起读者的同情。此外,从“怜渠小”“仰母慈”诸语中还能看出诗人因未能尽到自己的责任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折叠

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杜甫携全家从洛阳西携家北上避难,寄居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756年七月,唐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只身前往,中途为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家庭支离破碎,杜甫回忆前年牙牙学语时娇趣的憨态,遂作《遣兴》遥忆幼子。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遣兴原文,遣兴翻译,遣兴赏析,遣兴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7658.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BT磁力猪明星人气榜单照片迅雷种子下载公众号捐款一毛不拔的明星泰国女明星排名最帅的十大男明星BT磁力兔子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