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嫁娘词三首

作者:王建      朝代:
新嫁娘词三首原文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新嫁娘词三首拼音解读
lín jiā rén wèi shí
chuáng shàng zuò duī duī
láng lái bàng mén
mǎn kǒu suǒ qián cái
jǐn zhàng liǎng biān héng
zhē yǎn shì niáng háng
qiǎn láng diàn
xiàng bìng bài qīn qíng
sān chú xià
shǒu zuò gēng tāng
wèi ān shí xìng
xiān qiǎn xiǎo ch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邻家都不认识的人来闹洞房,只能缩着身子往床里坐。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新郎进门来的时候,闹洞房的人们纷纷向他索要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华丽的幛子横铺在两边,在侍娘的遮掩下行走。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让新郎在地上铺好簟席,一起拜见他家的亲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新婚三天来到厨房,洗手亲自来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不知婆婆什么口味,做好先让小姑品尝。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57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329页.

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
未识:一作“不识”。索:索要。锦幛:色彩鲜明的华丽的幛子。行:行走。

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

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

遣郎铺簟席,相并拜亲情。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三日:古代风俗,新媳妇婚后三日须下厨房做饭菜。羹:泛指做成浓的菜肴。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未谙姑食性:意思是还不熟悉婆婆的口味。谙,熟悉。姑食性,婆婆的口味。遣:让。小姑:一作“小娘”。丈夫的妹妹。也称小姑子。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57页.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329页.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770-771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新嫁娘词三首赏析

这组诗共三首,其中第三首(“三日入厨下”)最受推崇。下面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韵文学会常务理事兼诗学分会会长、安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余恕诚教授对此诗的赏析。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也有些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王建的这首诗所写的,即属于此类。这也是唐代社会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多少能够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

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是多么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的新嫁娘!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

《新嫁娘词》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展开

这组诗共三首,细致入微地展现出了唐代新嫁娘的生活,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透露了当时的婚姻风俗。

第一首诗体现了唐代新妇刚过门的一种婚俗。“邻家人未识,床上坐堆堆”写的是新娘到了婆家之后的局促不安;而“郎来傍门户,满口索钱财”体现出了闹洞房的一些细节。这些没有结婚的大小伙子躲在新房当中,看到新郎要过来,就“满口索钱财”,讨个喜钱图个吉利。

第二首诗写的应当是新婚第二天的一个仪式。锦幛遮挡,竹席铺地,新娘与新郎一起拜亲的场景,体现的是新嫁娘以新媳妇的角色开始在丈夫家生活。在经历“锦幛两边横,遮掩侍娘行”最初的羞涩和“犹抱琵琶半遮面”后,妻子“遣郎铺簟席”,一同拜见丈夫家的亲人。

第三首诗的内涵和韵味,则远远超出了前两首。这首诗是唐代妇女们的巧思慧心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反映。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古代女子嫁后的第三天,俗称“过三朝”,依照习俗要下厨房做菜。“三日”,正见其为“新嫁娘”。“洗手作羹汤”,“洗手”标志着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在婆家开始她的劳动,表现新媳妇郑重其事,力求做得洁净爽利。但是,婆婆喜爱什么样的饭菜,对她来说尚属未知数。粗心的媳妇也许凭自己的口味,自以为做了一手好菜,实际上公婆吃起来却为之皱眉呢。因此,细心、聪慧的媳妇,考虑就深入了一步,她想事先掌握婆婆的口味,要让第一回上桌的菜,就能使婆婆满意。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表现出新嫁娘的聪明,细心,甚至带有点狡黠。她想出了很妙的一招——让小姑先尝尝羹汤。为什么要让小姑先尝,而不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那样问她的丈夫呢?朱诗云“画眉深浅入时无”,之所以要问丈夫,因为深夜洞房里只有丈夫可问。而厨房则是小姑经常出入之所,羹汤做好之后,要想得到能够代表婆婆的人亲口尝一尝,则非小姑不可。所以,从“三日入厨”,到“洗手”,到“先遣小姑尝”,不仅和人物身份,而且和具体的环境、场所,一一紧紧相扣。语虽浅白。却颇为得体,合情合理。新娘的机灵聪敏,心计巧思,跃然纸上。“先遣小姑尝”,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沈德潜评论说:“诗到真处,一字不可易。”这里所具有的典型意义,固然可以使人联想到这些,但是要直接就写这些入诗,则不免带有庸俗气。而在这首诗中,因为它和新嫁娘的灵机慧心,和小姑的天真,以及婆婆反将入于新嫁娘彀中等情事联系在一起,才显得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

“新媳妇难当”——在旧社会人们普遍有这种看法。但王建诗中这个新媳妇在令人作难的处境中找到了办法,应付了难局,使得事情的发展带有戏剧性,甚至富有诗趣。像这样的诗,在如何从生活中发现和把握有诗意的题材方面,似乎能够给读者一些启示。

读这首诗,人们对新嫁娘的聪明和心计无疑是欣赏的,诗味也正在这里。新嫁娘所循的,实际上是这样一个推理过程:一、前提:长期共同生活,会有相近的食性;二、小姑是婆婆抚养大的,食性当与婆婆一致;三、所以由小姑的食性可以推知婆婆的食性。但这样一类推理过程,并不是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和诗相结合。像有人在笺注此诗时所讲的:“我们初入社会,一切情形不大熟悉,也非得先就教于老练的人不可。”(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

折叠

创作背景

唐代社会虽然封建礼教控制相对放松,但新嫁娘刚过门就要试着处理很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新媳妇是不好当的。白居易说过,“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就是这组诗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详情

新嫁娘词三首原文,新嫁娘词三首翻译,新嫁娘词三首赏析,新嫁娘词三首阅读答案,出自王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1927.html

诗词类别

王建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陪夜名单迅雷下载大片app娱乐圈大佬怎么玩明星的明星照片男明星涵义最好BT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