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采花

作者:李白      朝代:
于阗采花原文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于阗采花拼音解读
tián cǎi huā rén
yán huā xiàng
míng fēi cháo 西
zhōng měi duō xiū
nǎi zhī hàn duō míng shū
zhōng huā fāng
dān qīng néng lìng chǒu zhě yán
yán fān zài shēn gōng
é méi
shā mái hào chǐ 齿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西域于阗国的选美之人,自以为胡地的美女与汉地的美女是相差无几的。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但是,自从明妃王昭君出塞入胡之后,胡地的美人与王昭君相比,许多人都羞惭得无地自容。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要知道汉地向来是以出美人而著名的,胡地中根本没有美人可与之相比。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可叹是图画能使美者化丑,丑者变美,因此才使绝代佳人远嫁异域,无盐这样的丑妇反而得居深宫。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自古以来就是蛾眉遭受嫉妒,导致王昭君这样明眸皓齿的美人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参考资料:
1、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52页-第53页

于阗(tián)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于阗:汉代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泛指塞外胡地。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xiū)死。
明妃:即王昭君。汉代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朝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乃知汉地多名姝(shū),胡中无花可方比。
名姝:即美女。

丹青能令丑者妍(yán),无盐翻在深宫里。
丹青:谓颜料可以把丑女画成美人。丹青,绘画用的矿物颜料。无盐:谓丑女反而能在王宫里作王后。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翻:反而。

自古妒蛾多,胡沙埋皓(hào)齿。
自古:谓自古以来,美人皆遭嫉妒。蛾眉:借代美人。蚕蛾的触须细而弯,故用以喻女子之多。胡沙埋皓齿:指昭君出塞和亲事。

参考资料:
1、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52页-第53页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有才华的人受气,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参考资料:
1、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52页-第53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于阗采花翻译

于阗的采花人,大言不惭说:花儿都相似。 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才知道汉族美女多多,胡中无花可与比拟。 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 自古红颜妒蛾…展开

翻译:

于阗的采花人,大言不惭说:花儿都相似。 

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才知道汉族美女多多,胡中无花可与比拟。 

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 

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于阗采花赏析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展开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像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才华出众之人处处受制,钻营谄媚之辈步步高升,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折叠

创作背景

《于阗采花》是天宝三载(744),李白遭谗离开长安时所作,从此离开了仕途。他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见了已经33岁,却仍蹭蹬未仕的杜甫。此后二年间,他们三度同游,交情很深。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于阗采花原文,于阗采花翻译,于阗采花赏析,于阗采花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48.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中国最漂亮的女明星头像迅雷官方下载明星换脸视频影院女明星人气榜排名投票iOS迅雷TestFlight版下载页电影天堂磁力在线种子搜索神器迅雷下载器官网迅雷下载苹果手机版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