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布裘

作者:白居易      朝代:
新制布裘原文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新制布裘拼音解读
guì bái xuě
mián ruǎn yún
zhòng mián qiě hòu
wéi qiú yǒu wēn
cháo yōng zuò zhì
mián chén
shuí zhī yán dōng yuè
zhī nuǎn chūn
zhōng yǒu niàn
qiú qūn xún
zhàng guì jiān
shàn shēn
ān wàn qiú
gài guǒ zhōu yín
wěn nuǎn jiē
tiān xià hán r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洁白的桂布好似白雪,柔软的吴绵赛过轻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桂布多么结实,吴绵多么松厚,做一件袍子穿,身上有余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早晨披着坐,直至夜晚;夜晚盖着睡,又到早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谁知道在这最冷的寒冬腊月,全身竟暖得如在阳春。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
半夜里忽然有一些感想,抚摸着棉袍,起身逡巡。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啊,男子汉看重的是救济天下,怎么能仅仅照顾自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哪里有长达万里的大袍,把四方全都覆盖,无边无垠。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个个都像我一样安稳温暖,天下再没有受寒挨冻的人。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0-112.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
桂布:即唐代“桂管”地区(今广西一带)所产木棉织成的布,尚不普遍,十分珍贵。吴绵:当时吴郡苏州产的丝绵,非常著名。

布重绵且厚,为裘(qiú)有余温。
余温:温暖不尽的意思。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拥:抱,指披在身上。眠:睡。达晨:到早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严冬:极冷的冬天。支体:支同“肢”,支体即四肢与身体,意谓全身。

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qūn)巡。
中夕:半夜。逡巡:走来走去,思考忖度的样子。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兼济: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独善:注重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安得:如何得到,期望马上得到。万里裘:长达万里的大袍。周:遍。四垠,四边,即全国以内,普天之下。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稳暖:安稳和暖。天下:全国。

参考资料:
1、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10-112.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激动人心。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白居易自谦称)虽不肖,常师此语……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这两句可视为白居易的抱负和志向,也可视为他希望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曾对两诗的优劣进行了论述。其实这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背诵
言志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新制布裘赏析

白居易主张诗文“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新乐府序》);又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首诗完全体现了他的这种理论主张,既不为艺术而艺术,又不为自我而艺术。诗中反映出他能跨越自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襟,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爱民“如我”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封建社会开明官吏乐施“仁政”、惠及百姓的进步思想,激动人心。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是全诗的警句,反映了白居易的思想:大丈夫贵在兼济天下,做利国利民之事,不能只顾独善一身。白居易《与元九书》说:“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仆(白居易自谦称)虽不肖,常师此语……志在兼济,行在独善。”这两句可视为白居易的抱负和志向,也可视为他希望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和处世哲学。这是古代正直的、欲有所作为的知识分子的处世哲学。

作品结尾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源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它表明,两位伟大诗人的博爱情怀都是一致的。宋代黄澈在《巩溪诗话》中曾对两诗的优劣进行了论述。其实这大可不必区分优劣。两人都是面对自我处境的一种超越,只不过老杜并未愁苦于个人饥寒、白氏并未沉溺于个人饱暖而已,皆为难能可贵。无论自身寒暖,诗人心中念念不忘、重重忧虑的都是天下百姓。

作品艺术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写的是“稳暖”,实质写的是“仁政”。或者说,“稳暖”只是其写实,“仁政”才是其虚拟,即意象创造。白居易在唐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被任命为河南尹,辖区就是洛阳城。后来,他又写了一首内容相近的诗《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其中写道:“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同样表达了他的爱民激情,同时也蕴含着他的“仁政”理想。他在《醉后狂言酬赠萧殷二协律》诗中说得异常明确:“我有大裘君未见,宽广和暖如阳春;此裘非缯(古代丝织品总名)亦非纩(细丝绵),裁以法度絮以仁。刀尺钝拙制未毕,出亦不独裹一身。若令在郡得五考(唐制:经五次考绩才可转官。意谓任满),与君展覆杭州人。”显然,白氏所谓“裘”,实乃“法度”、“仁政”的一种象征。不管是“盖裹周四垠”,还是“都盖洛阳城”,均要实施“法度”、推行“仁政”。作为封建官吏,他要维护的当然是封建统治,但在客观上也给平民百姓带来一定益处。

展开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于,表面是在写棉袍的舒适暖和,实质上是在写仁政。此诗可以分为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主要表现新制布裘的质量如何卓越。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主要表现诗人的欣喜状态,以及布裘对诗人的重要性。第二层交代新制棉衣的用途:“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早晨起来拥坐着棉衣一直到天黑,而夜晚又盖着棉衣睡觉到天亮。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因为有棉衣,肢体才暖和得像春天一样。诗人面对一个新缝制的棉衣不仅欣喜若狂,还当作至宝一样恋恋不舍。你看看,“朝拥”“夜覆”白天穿,夜晚还盖在身上。这不得不让人猜想诗人没有足够的木炭取暖,也没有充足的棉衣、棉被御寒。我们不禁要问,即便诗人当时离职回家守孝,之前也做官很长时间,为什么此时变得这么穷困潦倒?只怕全是因为诗人清廉耿直的原因。

最后八句为第三层,通过思考表现作者的品德与远大抱负。“桂布白似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桂布像雪一样白,吴绵比云彩还软。布匹既绵软又厚重,做成袍子还带有余温。“白似雪”“软于云”强调布裘的用料之讲究,“有余温”说明布裘保暖性好。便是作者的感慨:“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半夜里一个念头在心中突然升起,抚摸着棉衣不免心生疑惑。作为一个男子汉应该去为天下苍生考虑,而不是仅仅提升自己的修为。怎样才能得到万里大的棉衣啊,从而遮盖住天地,让天下受寒挨冻的百姓都像我一样暖和舒服。在古代,有志向和抱负的官员都遵循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理念。白居易在此基础上提升:不能单纯地去修身,兼济天下才是大丈夫的行为。最后四句“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远大政治抱负,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感。

折叠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元和元年(806年),是年冬天,作者新制布裘,一时有感,写了这首诗;另一说此诗约作于元和六年(811年)至八年(813年)之间,当时作者为母守孝居渭河北岸的渭村,经常与劳动人民接近,严冬时,由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想到广大人民的无衣无食,产生同情而作此诗。

作者介绍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详情

新制布裘原文,新制布裘翻译,新制布裘赏析,新制布裘阅读答案,出自白居易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6325.html

诗词类别

白居易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下载用什么软件最好比迅雷好用的手机下载工具100个明星姓名人工智能ai换脸 唐嫣 在线请明星演出多少钱迅雷种子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