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作者:宋之问      朝代:
灵隐寺原文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灵隐寺拼音解读
jiù lǐng tiáo yáo
lóng gōng suǒ liáo
lóu guān cāng hǎi
mén duì zhè jiāng cháo
guì yuè zhōng luò
tiān xiāng yún wài piāo
mén luó dēng yuǎn
quán yáo
shuāng báo huā gèng
bīng qīng wèi diāo
líng shàng xiá
sōu duì fán xiāo
dài tiān tái
kàn shí qiáo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飞来峰山高陡峻,草木葱茏,寺中殿宇肃穆寥落。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层楼上可远眺壮美日出,寺门正对着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中秋时节寺中桂花飘落,佛香冉冉好似飘向天外的云雾。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攀援藤萝登上远处古塔,剖开树木到远处取泉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山花迎着薄霜开得更旺,叶子没有因为寒冷凋落。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年轻的时候爱好远处奇异美景,可以用来洗涤尘世中的烦恼。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等到我走入天台山的路,看我漫步踏过其中的梄溪石桥。

参考资料:
1、耿建华著,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4页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鹫(jiù)岭郁岧(tiáo)峣(yáo),龙宫锁寂寥。
鹫岭:本是印度灵鹫山,这儿借指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岧峣:山高而陡峻的样子。龙宫:泛指灵隐寺中的殿宇。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浙江潮:杭州的钱塘江又称浙江,故而浙江潮就是指钱塘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桂子:即桂花。

扪(mén)萝登塔远,刳(kū)木取泉遥。
扪萝:攀援藤萝。扪,持、执。登塔远:攀登远处的古塔。刳:剖开。取泉遥:到远处去取水。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更发:(开得)更加旺盛。凋:凋落。

夙(sù)龄尚遐异,搜对涤(dí)烦嚣。
夙龄:年轻的时候。尚:喜欢。遐:远。异:奇异的美景、胜地。搜:寻求。涤:洗涤。烦嚣:尘世间的烦恼和喧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石桥:指天台著名的风景石梁飞瀑。

参考资料:
1、耿建华著,唐宋诗词精译(诗卷),黄河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4页
2、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这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从飞来峰入手,写到灵隐寺本身和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写到诗人出来后的感想和打算。全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整体上看清新雄壮,还带有一些出世的洒脱。

首联描述灵隐寺的地理位置和概貌:“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郁:茂盛葱茏之意。岧峣:高峻;高耸。龙宫:借指灵隐寺,相传龙王曾请佛祖讲说经法,佛祖所在之地故称龙宫。“锁”

字透露出佛门清静空寂的永恒。“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北周庾信《奉和同泰寺浮图》诗:“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诗的前三联是正面写灵隐寺,下面三联转入侧面衬托。诗人以游山寻胜的所观所感为灵隐寺绘出了一个清幽旷远的背景:藤萝覆道,古塔遥望,泉流潺潺,山花傲霜凌冰。这一切都显示出古朴、静洁、脱俗之美。诗人深受此胜境的感应,不由自主地赞叹: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他自幼向往各处的奇山胜景,这次寻幽访胜如愿以偿了,使他忘了人世间的烦恼和焦燥。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整首诗按照诗人游览的路线展开描写,第一联,从外部环境飞来峰入手,接着写到灵隐寺,第二、三两联写的是灵隐寺中的景色,四、五两联是从灵隐寺出来见到的景色,最后两联是诗人离开时的感想和打算。思路清晰顺畅,语言凝练自然,描写了灵隐寺及其附近一带的奇丽风光,并在诗歌的结尾稍稍表示出了他出世归隐的意向。全诗意境开阔,构思奇妙,景色描写清丽淡远,开启了唐代山水诗的道路。

参考资料:
1、杨旭辉主编;苏州大学《唐诗鉴赏大辞典》编写组编.唐诗鉴赏大辞典:彩色版.北京:中华书局,2011:74-76
背诵
寺庙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灵隐寺赏析

  《唐诗纪事》说:“之问贬黜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行吟曰‘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宋之问两次贬谪,第一次是神龙元年(705)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参军,不久逃回洛阳,第二次是景云元年(…展开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秋天登灵隐寺所见的幽美、清秀的景色,表现了一种强烈的寻胜、猎奇的人生志趣。

第一联“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是说静穆的寺院座落在高峻葱郁的飞来峰山麓,更显得庄严清寂。鹫岭:即印度灵鹫山,这里指灵隐山的北高峰即飞来峰。“鹫岭”“龙宫”,连用两个典故,上下对得精切自然,神话色彩浓郁,引人浮想联翩。排律首联一般不对偶,而这里对得流走自然,给读者以整齐和谐的美感。

第二联“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上句写的是远景,海上日出,光芒四射,红霞满天。下句写的是近景,江潮澎湃,白浪滔滔。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胸怀,壮人豪情,怡人心境,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和壮观的景色成为千古流芳的佳句。这里的字句并不奇异,辞藻也不繁富,然而却能给人以特殊的美感。

第三联“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桂子:桂树的种子。桂树开花不结子。天竺桂结子。传说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秋高气爽时节常有似豆的颗粒从天空降落,称为桂子。天香:祭神的香。月宫桂子撒落下来,纷纷扬扬,异响阵阵;龙宫中的香烟袅袅升起,直入云天,上下交织成一个清幽空灵之境。这联诗借用神话传说表现了灵隐寺声色香怡人的特色。

最后一联“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这是写诗人的幻觉,他已经沉醉了,误把灵隐当作天台,竟有点飘飘欲仙了。天台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石桥传说是神仙所居之处,“汉刘晨、阮肇入天台采药,遇二女子,留半年求归,抵家已七世矣。”诗中暗寓了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以自己的感受进一步赞叹灵隐寺地势山水环境的优胜,简直可以和天台媲美。

全诗在诗人想象的游览情景中结束,构思新颖,且以诗人对另一佛教胜景的向往, 反衬出在灵隐寺游览时的意犹未尽,还带有一些出世归隐的向往。

折叠

创作背景

公元710年(唐中宗景龙四年),宋之问贬为越州长史,离京赴越。这首《灵隐寺》是他途中经过杭州,游灵隐寺时所作。

作者介绍

宋之问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712),唐代诗人,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官至考功员外郎。曾先后谄事张易之和太平公主。睿宗时贬钦州,赐死。诗与沈佺期齐名,多歌功颂德之作,文辞华靡。放逐途中诸诗则表现了感伤情绪。律体形式完整,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宋之问集》。…详情

灵隐寺原文,灵隐寺翻译,灵隐寺赏析,灵隐寺阅读答案,出自宋之问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894.html

诗词类别

宋之问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代言费报价表迅雷7官方官网磁力搜索器 磁力猫迅雷beta版最新安装野花视频下载官网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