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重阳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定风波·重阳原文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定风波·重阳拼音解读
xié shàng cuì wēi
jiāng hán qiū yǐng yàn chū fēi
chén shì nán féng kāi kǒu xiào
nián shǎo
huā chā mǎn tóu guī
mǐng dǐng dàn chóu jiā jiē le
yún qiáo
dēng lín yòng yuàn xié huī
wǎng jīn lái shuí lǎo
duō shǎo
niú shān gèng zh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参考资料:
1、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8月1日:225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yàn)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携壶:带酒。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涵:容纳,倒映。初:第一次,刚刚。尘世:人间。

酩(mǐng)酊(dǐng)但酬(chóu)佳节了,云峤(qiáo),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酩酊: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谢。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登临:登山临水。斜晖:夕阳。多少:数不清。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参考资料:
1、刘石.宋词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8月1日:225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参考资料:
1、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20-622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定风波·重阳赏析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苏轼虽然感叹世事多艰,但是不消沉,不伤感,充分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展开

本词作于元丰三年,此年东坡44岁,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庚申重九日,苏轼与新任黄守同登栖霞楼,回忆起昔日黄州太守杜牧和好友张祜在重九日一同登高,于是以游戏之笔将杜牧的旧诗括写而成新词,为佳节助兴,与新太守共赏。

上片,叙事写景,描叙登高赏菊,把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好的年华、大好的秋光大笑,插黄花。上片即花生情,也为过渡到下片暗示了一笔。

下片,由即花生情进入到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称之为“酒文化现象”,苏轼也不例外。“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写把酒临风,喝个痛快是为了酬谢佳节。登山临水,同样也是为了酬谢佳节。即使夕阳快落山了,也用不着愁怨。夕阳是自然界中“无限好”的景致,自然人生“夕阳”也应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直言人的衰老死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杜牧含蓄地说人生“只如此”,而苏轼则直言不讳人生“谁不老”。尤其词的最后引齐景公泣牛山的故事,传情达意,精炼入微,可谓妙笔。

这首词情景交融,表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性格。

折叠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心境一致,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定风波·重阳原文,定风波·重阳翻译,定风波·重阳赏析,定风波·重阳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47917.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2012电影迅雷下载国语高清迅雷下载隐藏ipai明星在线播放中国最漂亮的女明星头像电影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