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原文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冷界都香。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拼音解读
shǎo nián tòng yǐn
xiàng jiāng xǐng
míng yuè tuán tuán gāo shù yǐng
shí shuǐ chén yān lěng
dōu diǎn gōng huáng
rén jiān zhí nín fēn fāng
shì qiū tiān fēng
rǎn jiāo lěng jiè dōu xiāng
d d i i v v c c l l a a s s s s = = " " p p a a r r a a " " s s t t y y l l e e = = " " f f o o n n t t - - s s i i z z e e : : 1 1 4 4 p p x x ; ; o o v v e e r r f f l l o o w w - - w w r r a a p p : : b b r r e e a a k k - - w w o o r r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 ; m m a a r r g g i i n n - - b b o o t t t t o o m m : : 1 1 5 5 p p x x ; ; t t e e x x t t - - i i n n d d e e n n t t : : 2 2 e e m m ; ; l l i i n n e e - - h h e e i i g g h h t t : : 2 2 4 4 p p x x ; ; z z o o o o m m : : 1 1 ; ; f f o o n n t t - - f f a a m m i i l l y y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N N e e u u e e ' ' , , H H e e l l v v e e t t i i c c a a , , A A r r i i a a l l , , ' ' P P i i n n g g F F a a n n g g S S C C ' ' , , ' ' H H i i r r a a g g i i n n o o S S a a n n s s G G B B ' ' , , ' ' M M i i c c r r o o s s o o f f t t Y Y a a H H e e i i ' ' , , ' ' W W e e n n Q Q u u a a n n Y Y i i M M i i c c r r o o H H e e i i ' ' , , s s a a n n s s - - s s e e r r i i f f ; ; b b a a c c k k g g r r o o u u n n d d - - c c o o l l o o r r : : # #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 ; " " d d a a t t a a - - p p i i d d = = " " 5 5 " " > > / / d d i i v v >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回忆起年轻时曾在这里狂饮一场,酒醒了眼前是奔流的吴淞江。团团明月投下了桂树的身影,十里之外都散发着桂花的幽香。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冷界都香。
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给人间送来这样的芬芳。也许是她要借着秋天的风露,让香气飘散到世界的四面八方。

 
参考资料:
1、刘乃昌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79-80
2、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452-453
3、杨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4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痛饮:尽情喝酒。吴江:即吴淞江,在今苏州南部,西接太湖。团团:圆形。水沉:即沉香。一作“蔷薇”。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nèn)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冷界都香。
大都:不过。宫黄:指古代宫中妇女以黄粉涂额,又称额黄,是一种淡妆,这里指桂花。直恁:竟然如此。

参考资料:
1、刘乃昌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79-80
2、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下册).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6:452-453
3、杨忠.辛弃疾词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2-174

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冷之感,隐然其中。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虽身冷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转入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冷界都香。”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冷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不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咏桂花词《摊破浣溪沙》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辛弃疾以“染教冷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冷怀抱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参考资料:
1、谢永芳.辛弃疾诗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6:490
2、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81-1582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赏析

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冷之感,隐然其中。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虽身冷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

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词转入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田艺蘅《留青日扎》卷二十一:“额上涂黄,汉宫妆也。”《西神脞说》则谓“妇人匀面,惟施朱傅粉而已。至六朝乃兼尚黄。”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李商隐《蝶》诗云:“寿阳宫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冷界都香。”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冷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江顺诒《词学集成》卷六引张砥中曰:“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不只是赞美桂花的芳香十里。作者一生都“志在塞北江南”,为“了却君王天下事”,而竭尽全力恢复宋室山河。旧说“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山海经》),“物之美者,招摇之桂”(《吕氏春秋》)。无论是异香的桂花,或“纷纷如烟雾,回旋成穗,散坠如牵牛子,黄白相间,咀之无味”(《词林纪事》)卷一引)的桂子,一向是崇高、美好、吉祥的象征。李清照咏桂花词《摊破浣溪沙》云:“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人们总是既称颂桂花的形态美,又赞扬它的精神美。辛弃疾以“染教冷界都香”来歌赞,似隐寓有他“达则兼善天下”的宏愿的。

况周颐云:“以性灵语咏物,以沉着之笔达出,斯为无上上乘”(《蕙风词话》卷五)。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冷怀抱的自然流露。

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展开

这首词写桂花,并非只是咏物,词人身世之感,隐然其中。它不专门扣住桂花题材,而是能离开桂花本身,把自己的经历结合来写,意境更为开阔,感情更加亲切,写得别有情趣。

上片忆昔。起笔回顾痛饮吴江,酒酣沉醉,醉而复醒的情景。作者从自己的游踪引入桂花。少年时有个秋夜,在吴江痛饮醒来,看见一轮明月,中间映着团团的桂树影子;江边桂树,十里花香,飘散在烟波江上,倍添清冷之气:天上人间,都笼罩在桂香桂影之中。桂花虽身世如断梗飘蓬,而意气不衰。辛弃疾年轻时游过吴江,所以他对此地颇为怀念。大概吴江两岸,当时桂花颇盛,所以他咏桂花便想起吴江之游。“少年痛饮”,实有“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之意。“明月”句,“团团”语意双关,既指月,又指地上高大的桂树,影像丰富而优美,也符合酔中奇妙的观赏状态。词人借自己一次客中酒醒后看桂影、闻桂香的经历来写桂花,情调豪放,生动自然。“十里”句,用“水沉”来指桂花馨香,引出下片专咏桂花芳香。上片前二句叙事,后二句写景,绘出少年辛弃疾的意气风发,雄放挥洒,情景谐和,是一幅诗中有画的境界。

下片“意脉不断”,由写作者自己的经历,转到桂花本身。“大都”两句赞赏桂花,即小见大。桂花体积小,金黄色,宛如妇女淡施“宫黄”,星星点点,可是开在人间,竟然这般芬芳。花小、色黄、香浓,正是桂花特征。这几句把桂花特征都写到,但着重写它的香味,抓住重点,与上片相呼应。最后别出新意:“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激情满怀,放言凭借秋天风露的传播,桂花会将整个世界都熏染得浓郁芬芳。这里正是“有尽而不尽”,词已写完,而意未尽。

此词的佳处正在于咏物与性灵融为一体,即性灵即咏物,词人将自己淡化到不露痕迹的地步,而又非沾沾然咏一物矣。全词非寄托之作,但结句并不排斥似为作者济世怀抱的自然流露。这首词意境优美,写桂花能抓住其特征,联想自然,用词简练,不愧为词中佳品。

折叠

创作背景

辛弃疾自隆兴二年(1164)冬或乾道元年(1165)春,江阴签判任满后,曾有一段流寓吴江的生活。此词当作于辛弃疾献《美芹十论》之后,这正是他希望一展宏图的时候。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详情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原文,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翻译,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赏析,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2709.html

诗词类别

辛弃疾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分身人迅雷下载明星大全BT天堂种子搜索明星绯闻明星陪夜名单飘花电影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