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

作者:杜甫      朝代:
小至原文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小至拼音解读
tiān shí rén shì xiàng cuī
dōng zhì yáng shēng chūn yòu lái
xiù wén tiān ruò xiàn 线
chuī jiā liù gùn dòng huī
àn róng dài jiāng shū liǔ
shān chōng hán fàng méi
yún shū xiāng guó
jiāo ér qiě zhǎng zhōng bē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事逐日相催,冬至一到,阳气初动,春天也就快来了。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刺绣姑娘添丝加线赶做迎春的新衣,律管内的灰相应飞出则知冬至已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堤岸好像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舒展枝条,山中的腊梅冲破寒气傲然绽放。。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此地自然景物与故乡相差无几,让小儿斟满美酒,一饮而尽。

参考资料:
1、金辛编注.唐诗先读二百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128-129
2、黄勇主编.唐诗宋词全集(第二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718
3、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评注.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08月第3版:130-131
4、许叔良选注.古今名诗选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
5、郭春艳编写.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千家诗.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07月第1版:134-135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天时人事:自然界的节气和人世间的事情。天时,指自然变化的时序。人事,人世间事。日相催:逐日相催。阳生:阳气初生,古人认为到冬至那天阴气极盛而新的一线阳气刚刚产生。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jiā)六琯(guǎn)动浮灰。
五纹:五色彩线。纹,一作“文”。添弱线:据史书记载,古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刺绣女工每日的工作量要比前一日增加一线之工。吹葭六琯动浮灰:古代为了预测时令变化,将芦苇茎中的薄膜制成灰,放在十二乐律(分别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的玉管内,每月节气到来,相应律管里的灰就自动飞出。葭,初生的芦苇,诗中指代芦苇内膜烧成的灰。六琯,亦作六管,指用玉制成的确定音律的律管,律管共十二支,分六律、六吕,故称。浮,一作“飞”。

岸容待腊(là)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岸容:河岸的容貌,诗中指水边景象。待腊:待到腊月时分。腊,腊月,农历十二月。舒柳:指柳叶萌生,枝条柔和。舒,舒放,萌发。放:一作“破”。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fù)掌中杯。
云物:本指太阳旁边云气的色彩形状,这里就是指景物。不殊:没有区别。乡国:即家乡。覆:倾,倒。

参考资料:
1、金辛编注.唐诗先读二百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04月第1版:128-129
2、黄勇主编.唐诗宋词全集(第二册).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718
3、王启兴,毛治中,熊礼汇评注.千家诗新注.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08月第3版:130-131
4、许叔良选注.古今名诗选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
5、郭春艳编写.青少年必读国学经典·千家诗.合肥: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年07月第1版:134-135

这首诗首联交代时间,一个“催”字奠定了全诗愁闷的基调;颔联写人的活动,颈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让人感到天气渐暖,春天将近的一丝喜悦,尾联转而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而不免悲从中来,于是邀儿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诗选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相,充满着浓厚的相活情趣,切而不泛。

此诗开篇的“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相春又来”二句是总起,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相春来”,与诗题紧扣,同时给人以紧迫感: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冬去春来。中间四句是分承,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和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相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

其中,“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二句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别出心裁,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进一步点明季节变化。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用柳叶“将舒”承一“容”字,使人产相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特征,蕴含着相命的张力,体现出春临大地的蓬勃相机。虽然春天容易引发乡愁,但诗人的乡愁却是乐观向上的,故诗最后的“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二句以抒情作结,奉劝世人干尽杯中酒,享受美好的相活。

全诗立意高远,选材典型,遣字铸辞,精工切贴,紧紧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相,渐次由开端时光逼人的感触演进为新春将临的欣慰,过渡得十分自然,充满着浓厚的相活情趣,切而不泛。

参考资料:
1、许叔良选注.古今名诗选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09月第1版:250-251
2、王霁东著.人生读要上.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76-77
3、(宋)谢枋得,(清)王相选编;张卫国译评.千家诗.武汉:崇文书局,2015年06月第1版:141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小至译文及注释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展开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注释【按】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小至】冬至前一日【五纹】五色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吹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浮灰】一作“飞灰”【云物】景物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小至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展开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首联“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总起,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诗题紧扣,同时给人以紧迫感:时间飞逝,转眼又是冬去春来。

中间两联是分承,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和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其中,“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二句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节令特征,别出心裁,用刺绣添线、葭管飞灰,进一步点明季节变化;“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二句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用柳叶“将舒”承一“容”字,使人产生柳叶如眉的联想,以梅花“欲放”承一“意”字,给人以梅若有情的感觉,富有动感特征,蕴含着生命的张力,体现出春临大地的蓬勃生机。虽然春天容易引发乡愁,但诗人的乡愁却是乐观向上的,

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二句以抒情作结,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

全诗立意高远,选材典型,遣字铸辞,精工切贴,紧紧围绕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叙事、写景、抒感,“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渐次由开端时光逼人的感触演进为新春将临的欣慰,过渡得十分自然,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或公元767年(次年),当时诗人漂泊在夔州(今四川奉节),逢冬至日,想到自己漂泊异乡,不禁感慨万千。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详情

小至原文,小至翻译,小至赏析,小至阅读答案,出自杜甫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449.html

诗词类别

杜甫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小说迅雷电影天堂明星女神ai换脸视频在线观看手机迅雷下载的文件在哪里如何下载旧版迅雷下载迅雷下载电影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