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咏红姑娘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
眼儿媚·咏红姑娘原文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眼儿媚·咏红姑娘拼音解读
sāo xiè 西 fēng nòng wǎn hán
cuì xiù lán gàn
xiá xiāo guǒ chù
yīng chún wēi zhàn
hóng yīn
gōng shì wǎng píng shuí wèn
yàng shì zhū yán
chí zhēng cǎi
chāi zhēng chā
zhì zhèng nián jiā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裹处,樱唇微绽,靺鞨红殷。
秋风瑟瑟,给夜晚带来些微寒意,红始娘花的绿叶被风吹得斜倚着栏杆,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红姑娘的花冠好像丝织品一样,花朵微微绽放了些,殷红的颜色好像玛瑙一样好看。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当年宫殿里的往事还能向谁询问呢,只有这红姑娘花还依稀尚存。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的红姑娘花争相斗艳,宫女们争相采摘插戴,而如今,花还在,采花人已经不在了。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骚屑西风弄晚寒,翠袖倚阑干。霞绡(xiāo)裹处,樱唇微绽,靺(mò)鞨(hé)红殷。
骚屑:风声。霞绡: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靺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

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玉墀(chí)争采,玉钗争插,至正年间。
玉墀:女子的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至正:元顺帝年号(1341—1370)。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263页-第264页
2、闵译平编.纳兰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崇文书局,2015.07:第17页
3、(清)纳兰性德著;孙红颖解译.纳兰词全鉴: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02:第271页

纳兰之心,细致到微小的野果亦能勾起忧虑重重。

《元故宫记》中有对红姑娘描述道: “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西风瑟瑟惹得些微寒意,翠袖斜倚阑干,清清朗朗的,红姑娘好似少女般温婉可爱。花冠似有丝织之感,美艳轻柔,殷红之色视同红玛瑙,红姑娘形色甚是好看。首句“骚屑”,意为风声,汉时刘向《九议·思古》中有“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

行文至此皆是刻画红姑娘之态,读来惹人喜爱,可以想象一片葱郁之景,引得人心随它沉醉在一片风情之中。故前半部分基调积极,呈现的多是欢愉。

但至下片语意顿转,质问“故宫事往凭谁问”,霎时转为沉重的历史之思,洋溢的许是悲苦之意。朱颜无恙,过往何存,野果如今还依稀尚存,葱葱郁郁美好地保留着,点缀着这个世间,当年王朝却早已沦为陈迹。依稀只记得当年元代至正年问,宫殿前的红姑娘争相娇艳,宫中女子争相采摘插戴,一派活泼场面。而今只留萧条旧宫,美景依旧,对比之下更显得寥落。

至正年间用作背景,自有深意。至正即元惠宗顺帝第三个年号,故时值元末。顺帝昏庸,不谙权术,有一年元朝境内发生通货膨胀,加之为治水加重徭役,以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其后各地义军蜂拥而起。最终,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故至正年间这一时代背景隐藏些耐人寻味的意味。纳兰借用此典,表达的或许是今昔之叹,又或许有对时下的深深忧虑。

再细究“无恙是朱颜”,又要联想纳兰对后主词的偏爱。这朱颜一词,正是因李后主的绝笔《虞美人》而出名。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每每轻诵此句,都是满怀的怅惘无奈。 “欲语泪先流”的凄婉动人,都寄附于犹在的雕栏玉砌上,偏是为了那不再的朱颜。传达之意,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百般无奈,与纳兰的“故宫事往凭谁问,无恙是朱颜”一句,可谓异曲同工。纳兰迷后主之词,确实得其精髓而不失纳兰之风。

后主句中的“朱颜”单从释义上看, “朱颜,即红颜,少女的代称”,表义上看应指南唐旧日的宫女,当然后人也有理解其还应包括旧日南唐的青山、碧水、明月等一切美好的事物。当年李后主被押到东京,从一个尽享君主之乐的国君沦为亡国之俘,辛酸不已,每日以泪洗面,故感叹,当初“物是”,如今“人非”。

纳兰深得后主词义,物是人非的今昔之叹,叹得沉郁内敛,自有精魂。花草之趣,植株争艳之景,人处虽小,小中见大。历史遗恨,不用说尽往昔风华绝代,只需轻轻勾勒当下的细枝末节,就足够令怀史之人,流尽含恨之泪。

深感今昔之别,变迁之苦,而今之世,也不知能否安定。扼腕之痛,忧心之苦,郁结之人,轻轻问道: “故宫事往凭谁问”就足够引人哀愁万分。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聂菁菁主编.纳兰词全编全赏: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11:第350页-第351页
背诵
写人感慨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眼儿媚·咏红姑娘注释

①红姑娘:酸浆之别称。多年生草,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其果实成囊状,色绛红,酸甜可食。杨慎《丹铅总录·花木·红姑娘》引明徐一夔《元故宫记》:“金殿…展开
①红姑娘:酸浆之别称。多年生草,高二三尺,叶卵形而尖,六七月开白花,其果实成囊状,色绛红,酸甜可食。杨慎《丹铅总录·花木·红姑娘》引明徐一夔《元故宫记》:“金殿前有野果,名红姑娘,外垂绛囊,中空有子,如丹珠,味酸甜可食,盈盈绕砌,与翠草同芳,亦自可爱。”又《饮水词·丛录》云:“按红姑娘一名洛神珠,一名灯笼草,即酸浆草也。元棕搁殿前有草名红姑娘,见《清吟堂集》咏红姑娘题注。②骚屑:风声。汉刘向《九议·思古》:“风骚屑以摇木兮,雪吸吸以湫戾。”王逸注:“风声貌。”唐高适《酬李少府》:“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③霞给:谓美艳轻柔的丝织物,此处形容红姑娘的花冠。④靺鞨(mò lè):形容红姑娘殷红的颜色,好像是红色的宝石(红玛瑙)一样。参见《台城路·上元》注③。⑥玉墀三句:谓元代至正年间,宫殿前种植了红姑娘,宫中女子争相采摘,又争相插戴。玉挥,宫殿前的石阶。玉墀,女子之头饰,玉制之钗,由三股合成,燕形。至正,元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第三个年号(前二年号为元统、至元),即公元1341一1367年。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眼儿媚·咏红姑娘赏析

元代棕搁殿前曾植野果红姑娘。如今野果依稀尚存,而元代王朝却早已沦为历史的陈迹了,故此篇作者是借咏红姑娘抒发了今昔之感。上片侧重刻画红姑娘之形色,下片则述古写怀.值得注意的是,结句点…展开

此篇纳兰是借咏红姑娘评古吊今,抒发了历史今昔之感。

元代棕搁殿前曾植野果红姑娘。如今野果依稀尚存,而元代王朝却早已沦为历史,难寻陈迹了。这首词上片侧重刻画红姑娘之情态,下片则述古写怀。值得注意的是,结句点出“至正年间”,而“至正”是为元末惠宗顺帝之时。顺帝昏庸,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遂致各地义军蜂起,最后元朝灭亡,政权为朱元璋所夺。此篇末明点“至正年间”,其中所含深意如何,留与后人体味了。

词到此戛然而止,只留下浓浓的历史余味供人猜想。

折叠

创作背景

红姑娘,学名酸浆草,又有称洛神珠、灯笼草者,野草而已。果虽曰可食,其实苦涩不适于口,儿童偶或吮吸,更多作玩物视之,以晶圆红润,又有薄觳为可爱也。词云‘争采’‘争插’,皆为词人想象过甚之辞。纳兰性德与严绳孙相识于康熙十二年(1673),词或作于相交未久,可能为纳兰性德早期的作品约为康熙十四年(1675)。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详情

眼儿媚·咏红姑娘原文,眼儿媚·咏红姑娘翻译,眼儿媚·咏红姑娘赏析,眼儿媚·咏红姑娘阅读答案,出自纳兰性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749.html

诗词类别

纳兰性德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迅雷旧版本下载bt种子搜索引擎网页版明星ai换脸视频45部 ed2k迅雷42019迅雷下载ios最新版本天堂所有明星的排名苹果ios内测版迅雷2020迅雷苹果手机版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