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忠武王祠

作者:于谦      朝代:
岳忠武王祠原文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岳忠武王祠拼音解读
nán lái zhè
biàn chéng gōng què yuǎn cuó é
zhōng xìng zhū jiāng shuí jiàng
guó jiān chén zhǔ
huáng hán
qīng shān huāng zhǒng bái yún duō
bié zhū xiān zhèn
jiàn jiāng jūn zòu kǎ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此时号称中兴宋室,可有几个将领能克敌制胜呢?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在寒雨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高奏凯歌了呢?

汴城: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开封。

古祠:指岳王祠庙。

清:一作“青”。

朱仙镇:今河南开封西南。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于郾城大败金军,取得著名的朱仙镇大捷,但之后却被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不见:再也没有看见。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这首诗用南宋迁都的故事来向人们说明迁都是错误的,在这首诗中,于谦很痛心宋的迁都,他更痛心当今的的时事,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全诗强烈的侵透他的坚守北京的主张。

背诵
爱国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岳忠武王祠译文

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此时号称中兴宋室,可有几个将领能克敌制胜呢?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在寒雨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为什么朱仙镇…展开
  自南宋建都杭州以来,舍弃了汴梁巍峨的宫阙。此时号称中兴宋室,可有几个将领能克敌制胜呢?反倒是主和负国的奸臣一直掌权。在寒雨中,岳王祠庙满是黄叶堆积,青山野坟间白云霭霭。为什么朱仙镇大捷之后,岳将军就再没能打胜仗、高奏凯歌了呢?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岳忠武王祠评析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展开

标题“岳忠武王祠”表明这是一首怀念岳飞的怀古诗,怀古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借历史事件表明对今天类似事件的看法和主张。岳飞与于谦,都是民族英雄,处境十分类似,于谦借岳飞来发表见解,最为恰当。

首联“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是概括咏叹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的史实。北宋钦宗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汴京,烧杀抢掠之外,还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即“靖康之耻”。汴京城内洗劫一空,北宋灭亡,金兵乘胜南下。“兵马大元帅”、宋钦宗之弟赵构惊慌失措,一路奔逃,匆匆南渡,直到浙江杭州才停下来。赵构在杭州建立了新的政权--南宋,从此远离了故都那巍峨雄伟的宫殿,偏安一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度日。

颔联“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以人衬托岳飞,颈联则用景渲染感情。主张收复失地的“中兴”名将,收复了多少国土,降伏了多少敌人?言下之意是:谁敢杀退金兵,唯我岳飞将军。这是正衬。第二句极明了,于谦痛斥卖国奸臣的同时,技巧上也是对岳飞的反衬。

颈联“黄叶古祠寒雨积,青山荒冢白云多。”写景扣题,极沉痛,此联妙在见景不见人。岳飞“精忠报国”,功昭日月,可是,作者眼前的武王祠是什么景象呢?寒雨滴沥,黄叶堆积,青山荒冢,白云霭霭。在最需要岳飞这样的英雄的时代,英雄居然完全被冷落,没有任何人来凭吊,没有任何人来学习效仿。这是怎样的悲哀啊!

尾联“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直接点到岳飞,于平白叙述中点出主旨所在:为什么令敌人闻风丧胆、正待直捣黄龙的岳将军自从朱仙镇大捷之后,就再也不能传来胜利的消息了呢?因为有主和派!这些卖国贼让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为什么那么多“中兴”名将,都不能收复失地,为什么贪生怕死的奸臣那么多?如果有坚强的决心去抗争,不迁都,坚守京城,这些统统都可以化解,就不会存在要收复失地,也不会存在如此肆意妄为的奸臣。

这首诗用南宋迁都的故事来向人们说明迁都是错误的,在这首诗中,于谦很痛心宋的迁都,他更痛心当今的的时事,诗中虽然没有直说他的政治主张,但是全诗强烈的侵透他的坚守北京的主张。

折叠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几十万精锐全军覆没,鞑靼大军压境,明王朝危在旦夕,在这个时候有很多人劝皇上放弃国都,南下迁都南京,以躲避鞑靼大军的刀锋,在一片迁都声中,于谦力排众议,极力要求坚守北京,坚决打击鞑靼大军。在与奸臣斗争周旋之中,于谦有感而发,吟成了这首饱含战略、政见与爱国深情的诗。

作者介绍

于谦 于谦 于谦(1398~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其诗多以忧国爱民和表达坚贞节操的内容为主,有《于忠肃公集》。…详情

岳忠武王祠原文,岳忠武王祠翻译,岳忠武王祠赏析,岳忠武王祠阅读答案,出自于谦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805.html

诗词类别

于谦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中国最漂亮50名女星明星的定义明星大侦探第五季中国明星大全小鲜肉男明星2020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