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原文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拼音解读
guò jìn yáo shān huà
duǎn
xiāo xiāo luò shèng qiū
huí shǒu xié yáng xià
bié shì róu cháng yíng guà
dài guī cái
què chóu yōng xiàng dēng qián
shuō jìn rén huà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身着短衣,单枪匹马,走过一座座风景如画的山峦。树木不敌秋霜,落叶纷纷飘坠。夕阳下,切莫回首望乡,这样只能徒增伤感。

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离家之后,与你彼此深深牵挂,只有等回家之后这牵挂才能放下。到那时,我们会灯前相对,有着说不完的情话。

参考资料:
1、(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8页
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6页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是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斜阳:夕阳。

别是柔肠萦(yíng)挂。待归才罢。却愁拥髻(jì)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
萦挂:牵挂。拥髻:捧持发髻。

参考资料:
1、(清)纳兰容若著.苏缨注评,纳兰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07:第108页
2、(清)纳兰性德著.墨香斋译评,纳兰词双色插图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10:第86页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短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短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短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是谁?若是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词人自己,而是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鸿恩主编,纳兰词图解详析超值全彩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157页
背诵
纪行抒情

相关翻译

写翻译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注释

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是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却愁二句:意谓待到行人归来,对灯夜话时,述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李白《江夏行…展开
短衣匹马: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尚骑射,故穿窄袖之衣,称为短衣。这里是谓穿短衣,乘匹马,奔驰在征途上。却愁二句:意谓待到行人归来,对灯夜话时,述说着别离之苦反倒使人生愁增恨。李白《江夏行》:‘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拥髻,捧持发髻。苏轼《九日舟中望见有美堂上鲁少卿饮处以诗戏之》:“遥知通德凄凉甚,拥髻无言怨未归。”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赏析

这首小词作法很别致,即虽然仍用上景下情的常见之法,但此篇却在落笔的角度上有所变化,词的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其见闻感受皆从自己一方落墨,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展开

此是一首别有情趣的抒发离愁别恨的小词。

上片写的是征途之景, “过尽遥山如画,短衣匹马”。词人身着短衣,乘着骏马,奔驰在征途上,那历历如画的青山,已被自己远远地甩在了身后。一“尽”字说明了行程之远,一“匹”字,彰显了征途之寂寞。“萧萧落木不胜秋”,承“遥山如画”而来,显得大气磅礴。“景物之萧瑟和意境之深远,历历如绘。“莫回首、斜阳下”,只顾策马而行吧,千万不要回头,那夕阳西下,落木萧萧的景象会让人断肠的。

下片则是从闺中人一方写来的,是作者假想中的情景。“别是柔肠萦挂,待归才罢”。此句字面的意思是:我是特别地牵挂你啊,这种柔肠百转的思念之心只有等你回来以后才能停止。在下片的开端,纳兰便用如此直白的语气写出了思念之情,这种感情如此浓烈,所以在分离之后,更显得孤寂和落寞。在这首词的最后,纳兰自己也写道:“却愁拥髻向灯前,说不尽、离人话。”闲愁越想越多,只有当两人重新见面之后,才能化解,离人话说不尽,说得尽的只有彼此之间对对方的牵挂。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我”指的是谁?若是容若自己,怎还会有“待归才罢”之语呢?显然,这句话说得并不是词人自己,而是与自己遥隔千里的妻子。

因此,其高明之处不在于按题中应有之义诉说了柔肠千转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归家团聚之日的渴望,而在于最后做了一笔反面文章。强调自己怕发付不了他日两人相聚,灯前絮话时她的那种“说不尽、离人话”的无限深情,因而又添新愁。这较之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意思更深了一层。所以此篇极有浪漫特色,极见情味。

折叠

创作背景

词或是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秋觇梭龙时所作。秋日里,夕阳下,词人短衣匹马,翻山越岭,风尘仆仆,不胜疲惫。夜晚安顿下米,乡思涌卜心头。想佳人,正柔肠萦挂。只希望早日相聚,到那时拥髻灯前,故作此词来表达满腔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公元1676年(清康熙十五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详情

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原文,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翻译,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赏析,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阅读答案,出自纳兰性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855.html

诗词类别

纳兰性德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男明星姓名大全100个迅雷哥下载中国明星美女如何当上明星经纪人迅雷ios版安装下载中国明星美女相册手机迅雷极速版下载明星身价排行榜2020磁力岛在线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