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吹箫人去

作者:刘辰翁      朝代:南宋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桂枝香·吹箫人去拼音解读
chuī xiāo rén
dàn guì yǐng pái huái
huāng bēi chéng
dōng wàng róng piāo miǎo
hán guāng zhù
nián bàn héng jiāng mèng
wēi qiáng
cān chà céng
máng máng jiǎo dòng
huí zhōu jìn xìng
wèi jīng ōu
qíng zhī dào míng nián chù
màn dài huáng lóu
chén qián
èr shí qiáo
yǒu shū fǒu
èr sān zhě jīn
kàn shǐ 使 jūn jiǎo jīn dōng
rén jiān yǎng
bēi huān xiàn
tuán yuá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缈,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子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欢何时到期限,能像从前一样团圆。

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缥(piāo)缈(miǎo),寒光如注。去年夜半横江梦,倚危樯(qiáng),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尽兴,未惊鸥鹭(lù)。
桂影:桂花树的影子。危樯:高高的桅杆。危,高。

情知道、明年何处。漫待客黄楼,尘波前度。二十四桥,颇有杜书记否。二三字者今如此,看使君、角巾东路。人间俯仰,悲欢何限,团圆如故。
情知道:明明知道。黄楼:楼阁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黄楼:楼阁名,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二三子:若干人,几个人。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桂枝香·吹箫人去译文及注释

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展开

译文吹箫的人已经走了,但桂花树的影子徘徊着。收成不好的年岁承接着甘露,向东望去缥缈的荷花池,仿佛注入了寒光。去年在半夜梦见横在江上。依靠着高的桅杆,长短不齐的诗赋。茫茫地搅动着,尽兴返回,没有惊动鸥鹭。谁知道明年在哪里?慢慢地在等待黄鹤楼的友人,一直漂泊在外度过前半生。二十四桥,还记得杜书记吗?二个字,三个字,字字都是这样,看看刺史,东路的布衣。抬头低头的人间,悲伤怎样受到限制,团圆跟原来一样。

注释桂枝香:《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桂影,桂花树的影子。使君:汉代称“刺使”: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代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角巾:借指隐士或布衣。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很短的时间。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桂枝香·吹箫人去鉴赏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展开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桂枝香·吹箫人去》是南宋刘辰翁的一首词,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团圆,显示出了词人淡淡的忧伤。

  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作者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宋亡不仕。本文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

  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亲人的思念,更是对亲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折叠

桂枝香·吹箫人去创作背景

刘辰翁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作方面。刘辰翁的词属豪放风格,受苏东坡、辛弃疾的影响很深。辰翁的词对苏辛词派既是发扬又有创新,兼熔苏辛,扬其之长,使词…展开

这首词写词人在中秋佳节之际,回忆昔日的团圆时光,显示出了淡淡的忧伤。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了中秋月夜。先写当时月光下孤寂、清冷的景象:“吹箫人去。但桂影徘徊,荒杯承露。东望芙蓉飘渺,寒光如注。”然后写去年中秋时他们夜半横渡江水,倚靠着桅杆参差赋诗的情景:“去年夜半横江梦,依危樯,参差曾赋。茫茫角动,回舟兴尽,未惊鸥鹭。”下片抒情,联想到明年到何处,进行了人与人的对比,写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对友人的思念,更是对友人团圆的一种渴盼。

词人因月圆人离,很是悲伤。明明是中秋月夜,在他笔下却清冷孤寂,大好时节,无奈家国破碎,人间悲欢离合,团圆不过是一种渴盼而已,因为词人实在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和亲人团聚。这首词采用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衬托手法。清王夫之《姜斋诗话》:“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刘辰翁为南宋末年的爱国人士,宋亡不仕。此词通过写景、抒情的双重手法对这团圆之日进行描绘,通过情景交融的方式道出国破家散的心酸感受。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甲申年,即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中秋。马观复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迁南台御史,后历江西宪佥,事见《道园学古录卷十五·户部尚书马公墓碑》。据《新元史》可知马此年在扬州任职,他于元贞末大德初任京职左司郎中,与刘氏父子已无交往。刘辰翁有《水调歌头·癸未中秋吉文共马德昌泛江》词,即此词序中“去年中秋泛月”事,癸未即至元二十年(1283年),故知此词作于至元二十一年。中秋之日,月圆人离,不免伤怀,因此作者回忆往昔中秋佳节的团圆而作此词。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刘辰翁,(1232-1297)南宋词人。字会孟,号须溪,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少年时曾跟从理学家陆九渊学习,补太学生。景定进士。廷试对策时,因触犯贾似道,置于丙等。曾任濂溪书院山长、临安府学教授。入元不仕。其词承辛弃疾一派,为辛派词人“三刘”之一。风格遒劲绚烂。宋亡前后,多感伤时事的篇章。又能诗文,曾评点杜甫、王维、李贺、王安石、陆游诸家之作。…详情

桂枝香·吹箫人去原文,桂枝香·吹箫人去翻译,桂枝香·吹箫人去赏析,桂枝香·吹箫人去阅读答案,出自刘辰翁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893.html

诗词类别

刘辰翁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合成迅雷磁力八佰电影迅雷下载1080天堂bt种子搜索神器今年最火的女明星1688黄页大全蚂蚁bt磁力天堂ios版迅雷下载天涯睡烂了的女明星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