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江令宅

作者:刘禹锡      朝代:
金陵五题·江令宅原文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金陵五题·江令宅拼音解读
nán cháo chén běi cháo
guī lái wéi jiàn qín huái
chí tái zhú shù sān
zhì jīn rén dào jiāng jiā zh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南朝的词臣做北朝的客人,回到南朝却只见秦淮河依旧青碧。 还有那池台竹树三亩有余,至今人们说那就是当年江家宅第。

江令宅:陈代的亡国宰相江总的家宅。江总字总持,是陈朝后宫 “狎客”,宫体艳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背诵
抒怀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金陵五题·江令宅

展开

这是组诗的最后一首,咏江令家宅。南朝有两个江令,一是江淹,二是江总。江淹没有到过北方,江总曾由陈入隋。根据此诗首句可确定这里的“江令”指的是江总。据《陈书·江总传》载,江总居官不持政务,与后主、陈暄、孔范等十余人终日游宴后庭,饮酒赋诗,当时谓之“狎客”。江总和陈后主等一批文人创作了大量的侧艳诗,被称为宫体诗的最后一批诗人。陈亡后,江总一度入隋为官,后来放归江南,终老江都(今江苏扬州)。首句“南朝词臣北朝客”就是对江总一生的经典概括。

刘禹锡凭吊江令宅,指出“狎客词臣惑主误国”这一导致南朝灭亡的原因。南京师范大学博士钟翠红在论文《南朝江总及陈代文人的思想考察》中认为,刘禹锡在写作上,先站在江总的角度,写他从北朝归来时所见凄凉景象:秦淮河再也不见昔日笙歌缭绕、灯影凌乱的繁华,只有碧青的河水静静流淌。江总是见证了故国兴亡的人,兴亡之事与他本人有着脱不开的关系。

《江令宅》是《金陵五题》中的最后一首。创作这组诗时,正是唐后期时局动荡的时候。藩镇割据、宦官专政、朋党之争是导致唐朝后期政局不稳的三个主要因素。宦官问题,“始于明皇,盛于肃、代,成于德宗,极于昭宗。”宦官的专权骄横,威胁皇权,引起皇帝和朝臣的强烈不满。因此唐中后期,发生多次皇帝与朝官联合反对宦官集团的斗争。其中最为激烈的两次斗争是顺宗时期的“永贞革新”(805年)和文宗时期的“甘露之变”。刘禹锡作为在“永贞革新”中失败的朝臣,和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江州司马。距离刘禹锡第一次被贬,到奉命回京路过金陵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其间不断地被提升又被贬黜、被调任。刘禹锡来到江总黯然度过余生的地方,池台依旧,竹树森森,他成了见证历史兴亡的又一位诗人。诗中秦淮碧水这种穿越历史、延续至今的景物,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江总当日的凄凉与诗人今日的惆怅。回首前人的故事,就和每个朝代的兴亡一般,如出一辙。只有秦淮河一如既往地流淌——“归来唯见秦淮碧”。

组诗前的小序提到,白居易读了《石头城》一诗,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赞美道:“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这五首诗的确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写作技巧。

 

折叠

创作背景

这组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作了这组诗。

作者介绍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和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当年又中博学宏词科,官监察御史。永贞年间,参与王叔文革新运动,被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后受裴度推荐,晚年任太子宾客。故后世称“刘宾客”。刘禹锡诗才卓越,白居易誉其为“诗豪”。内容多反映时事和民生疾苦,诗文继承前人优秀文学遗产,又吸取民间文学精…详情

金陵五题·江令宅原文,金陵五题·江令宅翻译,金陵五题·江令宅赏析,金陵五题·江令宅阅读答案,出自刘禹锡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04013.html

诗词类别

刘禹锡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2020最火4位男星种子搜索神器中国最美的女明星排行榜迅雷苹果版下载链接给钱就能睡的明星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