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觉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独觉原文

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
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
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
浮空眼胁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
消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独觉拼音解读
zhàng sān nián tián guài
fǎn wèi běi fēng shēng jiè
cháo lái suō jǐng hán
yàn huǒ shēng xīn liáo kuài
hóng fān chūn fēng
xiān shēng zuò chūn fēng
kōng yǎn xié sàn yún xiá
shù xīn huā táo
xiāo rán jiào chuāng míng
jiào yóu wén zuì hān shēng
huí shǒu xiàng lái xiāo chù
fēng qíng
d d i i v v s s t t y y l l e e = = " " w w h h i i t t e e - - s s p p a a c c e e : : p p r r e e ; ; " " d d a a t t a a - - z z o o n n e e - - i i d d = = " " 0 0 " " d d a a t t a a - - l l i i n n e e - - i i n n d d e e x x = = " " 1 1 " " > > / / d d i i v v >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瘴雾:南方潮湿,雾气浓重,易致疾病,故云瘴雾。三年:苏轼绍圣元年(1094)十月初至惠州,绍圣四年(1097)冬改贬海南,时间恰好三年,又有一说此诗当作元符三年(1100),距苏轼被贬海南刚好三年。疥:一种皮肤病,非常刺痒,是疥虫寄生而引起的。《礼记·月令》“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红波翻屋春风起:形容烧柴时,红色的火焰跳动明灭所产生的波动感,以及因火焰驱寒而引起的如坐春风的快意。

眼胁:眼花。明·唐寅《落花诗》“花并泪丝飞点点,絮飘眼缬望漫漫。心花:喜悦之情。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回首来程风雨潇潇的情景,归去不管是风雨还是放晴。出自北宋·苏轼于黄州时作的《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独觉注释

【坐春风】比喻承良师的教诲,犹如沐于春风。宋朱熹《近思录》卷十四:“朱公掞见明道於汝,归谓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箇月。’”清纳兰性德《上座主徐健庵先生书》:“又如日坐春风,令人神愉。”参见“如坐春风”。…展开

这里的“独觉”暗指禅语,一语双关。即一个人只要悟透世界,了然于心,那么对于人生的凄风苦雨也就能安然处之,恬然对待了。

诗的前四句,苏轼写自己在岛上生活的日常奇趣。“瘴雾三年”已经见怪不怪了,反而不习惯北风刮来。北风一来,就“缩着脖子”如寒鸦,要赶紧生火取暖。中间四句,写生火取暖之后,身心的改变。“红波”代指火焰,“翻屋”表示火大,因为有了这大火,诗人恍然间如沐春风。“浮空眼胁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写出诗人愉悦、轻松的心情。最后四句,诗人写不知不觉间,到了中午,可是仍然还能听到此时有人因为喝醉而发出的鼾声。这一幕生活情境,给了诗人以无限的向往和感慨:生活如此,就满足了啊。所以最后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写作者已经得到片刻的满足与舒适,除此以外,哪还有什么奢求呢?

无怪乎苏轼说:“此心安处是吾乡。”读这首诗,我们可以隐隐感受到,苏轼在偏远的海岛,也安放好了自己的内心,这里就是他的家乡。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独觉原文,独觉翻译,独觉赏析,独觉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95120.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迅雷app下载官网下载《赘婿》迅雷下载迅雷音频转换器下载中国所有明星大全bt磁力链 最好用的搜索引擎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