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次公春兰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题杨次公春兰原文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题杨次公春兰拼音解读
chūn lán měi rén
cǎi xiū xiàn
shí wén fēng xiāng
péng ài shēn jiàn
dān qīng xiě zhēn
sāo chuán
duì zhī líng jūn
guàn pèi gǎn yà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羞:难为情,害羞。蓬艾:泛指丛棘荒草。丹青:丹和青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故以此代指绘画。真色:真正的面貌。形容画得逼真。离骚:战国楚诗人屈原作的《楚辞》篇名,文中多次写到兰花。灵均:即屈原。他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冠佩:把花戴在头上或佩在身上。燕:轻慢,亵渎。。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题杨次公春兰

展开

兰花的风姿非同一般。“春兰如美人”,其娟秀妩媚的形貌,自在不言之中;更使诗人动情的是其卓尔不群的风韵。兰花并不以艳丽的花朵迎人,也并不像行云行雨的巫山神女那样自来亲近,若无识者采撷,宁愿自守芳洁,是羞于自荐的。然而,“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家语》)在春风雨露的滋润下的兰花,幽香远溢,清雅沁人。尽管兰藏身于乱蓬萧艾之中,闻其香而不见其姿,还是被诗人发现了。前四句,写足了兰花的风神。其动人之处,不仅在于外观的形貌,更在于内蕴的韵致。故略其形而写其神。

诗人对兰花的爱慕也与众不同。古代诗人屈原的《离骚》屡次写兰,又是“纫秋兰以为佩”,又是 “结幽兰而延伫”。东坡要以丹青描绘兰花真容(也就是作诗刻画兰花特有的品性标格),以补《离骚》之不足。他也要象屈原那样,以兰为芳洁之友,郑重对待,高冠带剑(屈原《涉江》有“带长铁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鬼”之句,谓其服饰高古奇伟),纫兰为佩,丝毫也不敢亵渎。

既然兰花非同凡艳,当然不得以凡艳待之,且当以非凡之笔写之。咏兰之作矣,此篇着眼于审美对象与审美感受的特异之点,其他一概略去不写,实是别出机杼。诗中明以美人喻兰,暗以兰喻隐君子,故与《离骚》、灵均关合,颇见匠心。

折叠

创作背景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题杨次公春兰原文,题杨次公春兰翻译,题杨次公春兰赏析,题杨次公春兰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96431.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2019电影异界迅雷下载迅雷testflight版下载邪王追妻第一季迅雷下载BT蚂蚁磁力迅雷官网ios磁力下载软件什么好BT天堂新版2020迅雷ios版下载beta迅雷5下载无限制版明星大侦探第六季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