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我将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周颂·我将原文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周颂·我将拼音解读
jiāng xiǎng
wéi yáng wéi niú
wéi tiān yòu zhī
shì xíng wén wáng zhī diǎn
jìng fāng
wén wáng
yòu xiǎng zhī
wèi tiān zhī wēi
shí bǎo zh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帝祭品享。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9-750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4-656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

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伊嘏文王!既右飨之。

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我:周武王自称。

将:捧。

享:献祭品。

右:通“佑”,保佑。

仪式:法度。

刑:通“型”,效法。

典:典章制度。

靖:平定,治理。

伊:语助词。

嘏:福。一说通“假”,伟大。

既:尽。

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

飨:享用祭品。

夙夜:早晚,指勤政。

于时:于是。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749-750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4-656

《大武》的乐曲早已失传,虽有零星的资料,但终难具体描述。然其舞蹈形牛则留下了一些粗略的记录,可以作大概的描绘。第一场,在经过一番擂鼓之后,为首的舞者扮演武王,头戴冕冠出场,手持干戚,山立不动。其余六十多位舞者扮武士陆续上场,长时间咏叹后退场。这一场舞蹈动作是表示武王率兵北渡盟津,等待诸侯会师,八百诸侯会合之后,急于作战,而周武王以为伐纣的时机尚不成熟,经过商讨终于罢兵的事实。第二场主演者扮姜太公,率众舞者手持干戈,奋臂击刺,猛烈顿足。他们一击一刺,做四次重复,表示武王命太公率敢死队闯犯敌阵进行挑战,武王率大军进攻,迅速获胜,威振中原。第三场众舞者由面向北转而向南,表示周师凯旋返回镐京。第四场开始时,众舞者混乱争斗,扮周、召二公的舞者出而制止,于是众舞者皆左膝跪地,表示成王即位之后,东方和南方发生叛乱,周、召二公率兵平乱的事实。第五场,众舞者分成左右两大部分,周公在左、召公在右,振动铃铎,鼓励众舞者前进,表示成王命周公镇守东南,命召公镇守西北。第六场,众舞者恢复第一场的位置,作阅兵庆典和尊崇天子成王的动作,表示周公平乱以后,庆祝天下太平,各地诸侯尊崇周天子。

按传统说法,《诗经》是配乐舞的歌词,即诗乐舞三位一体。王国维曾怀疑这一说法,但他撰《周大武乐章考》研究《大武》的歌辞时还是按这一原则进行的,即认为《大武》六成有诗六篇。据《毛诗序》“《武》,奏《大武》也”、“《酌》,告成《大武》也”的说明,与《大武》有关的诗为《武》、《酌》,又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曰:‘……武王克商,作《颂》曰:……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惟求定。’其六曰:‘绥万邦,屡丰年。’”数语,提及《大武》中诗有《武》、《赉》、《桓》。这样,六篇就确定了四篇。王国维又根据《周颂》末四篇的排列顺序,认为《般》诗为其中一篇。又据《礼记·祭统》“舞莫重于《武宿夜》”一语,推断还有一篇诗,其中有“宿夜”一词,“宿夜”即“夙夜”,他认为《昊天有成命》即《武宿夜》,当为《大武》之第一篇歌诗,以下依次为《武》、《酌》、《桓》、《赉》、《般》。后经冯沅君、陆侃如,尤其是高亨的详细考辨,断定《大武》第一篇当为《我将》(详见高亨《周代大武乐考释》一文),并重新排列了后四成歌诗的次序。于是,《大武》六成的六篇诗的排列次序确定为:《我将》、《武》、《赉》、《般》、《酌》、《桓》。

《周颂·我将》诗始言奉献牺牲于天帝,祈求天帝保佑。据《乐记》,《大武》一成象征武王出征,周人出征,必先祭祀天帝,求得天帝的保佑,此诗的首三句说的就是这事。次言继承文王之遗志,以求“日靖四方”,也就是统一并安定天下。文王时代,伐犬戎,伐密须,伐耆,伐邘,伐崇,文王殁后,武王欲完成文王未竟事业,伐纣克商,追思文王创业之功,深觉当遵循文王行之有效的种种法典。末言夙夜“畏天之威”,是说自己日夜不忘天帝和文王之命,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早日安定天下。对武王而言,天命和文王之典是一致的,文王的遗志也就是“天威”(天命之威)。这就是此诗把祭祀文王和祷告上天合而为一的缘故。全诗自始至终,都用第一人称的口气,即周武王出兵之前向父亲的神灵和上帝陈述出兵的目的,并祈求保佑。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54-656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周颂·我将译文及注释

我把祭品献上.有牛又有羊,保佑我们吧,上苍!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盼着早日平定四方。伟大的文王,请尽情地享用祭品。我日日夜夜,敬畏上天的威命,保佑我大功告成。注释⑴我:周武王自…展开

译文我把祭品献上.有牛又有羊,保佑我们吧,上苍!各种典章我都效法文王,盼着早日平定四方。伟大的文王,请尽情地享用祭品。我日日夜夜,敬畏上天的威命,保佑我大功告成。

注释⑴我:周武王自称。将:捧。享:献祭品。⑵右:通“佑”,保佑。⑶仪式:法度。刑:通“型”,效法。典:典章,法则。⑷靖:平定。⑸伊:语助词。嘏(jiǎ):大,伟大。⑹既:尽。右:助。朱熹《诗集传》则以为神灵“降而在祭牛羊之右”。飨(xiǎng):享用祭品。⑺于时:于是。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周颂·我将鉴赏

《我将》是《大武》一成的歌诗。《大武》原作于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当时只有三成。《逸周书·世俘》中也有记载,武王班师回镐京之四月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宪,…展开

《周颂·我将》这首颂诗据高亨考订,是写武王出兵伐殷,祭祀上帝和文王,乞求他们保佑。其内容是祭祀上帝和文王,望神灵赐福、保护。全诗十句,分为三层。

前三句为第一层,是祭祀上帝。“我将我享,维羊维牛”,写出祭祀时的热烈而又严肃的场面:杀牛宰羊,又是烹、又是煮,热气腾腾,为了祭享。祭品中突出肥牛肥羊,表明人民安居乐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追本溯源,是上帝赐福。上帝该首先享用祭品。然而天道遥远,天命神秘莫测,深怕得罪他而招来灾祸,所以不敢多言,只说了一句,“望天保佑”。这里,把对上帝的虔诚、敬畏的心理,维妙维肖地刻画出来了。

诗的中四句为第二层,叙述祭祀文王。“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是文王顺从天命、取得成功的法宝,也是效法、学习、继承的主要内容:以文王为榜样,以他的法则为准绳,裕民保国,安定四方。文王是人间君主、周期的开国之君,自然比上帝亲近,祭祀的用语也亲切、具体些了。

最后三句是诗的第三层,写出祭祀的目的、用意:望神灵赐福、保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日夜小心行事,那是由于怕得罪天,与诗的第一层意思遥相呼应。这里,只说天,不说文王,是天和文王统于一尊,畏天就是畏文王。“于时保之”,口气坚信不疑——因为对上帝、祖先是那样的敬畏。

此诗次序井然,语言质朴,充满敬畏之情。

折叠

创作背景

《大武》一成的舞蹈表现周武王观兵于盟津的历史事件。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出发前曾往毕地文王墓上举行过祭祀。他这次出兵伐纣,是以文王为号召,自称“太子发”。所以这首诗原来盖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祷词,后来伐纣成功,又将此诗确定为《大武》一成的歌诗。

作者介绍

佚名 佚名详情

周颂·我将原文,周颂·我将翻译,周颂·我将赏析,周颂·我将阅读答案,出自佚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813.html

诗词类别

佚名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旧版迅雷八佰迅雷下载mp4请明星演出多少钱二线明星玩一个晚上太多少钱明星身价排行榜2020磁力吧BT2020年不幸去世的明星分身人迅雷下载迅雷手机ios在线安装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