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即事

作者:孟浩然      朝代:
清明即事原文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即事拼音解读
chóng qīng míng
rén xīn chóu
chē shēng shàng
liǔ dōng chéng cuì
huā luò cǎo shēng
yīng fēi dié shuāng
kōng táng zuò xiāng
zhuó míng liáo dài zuì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40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帝里:京都。自:自然。齐生:一起生长。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zhuó)茗(míng)聊代醉。
空堂:空空的大堂。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参考资料: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1401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接着,“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喜”,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

坐在马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堂堂坐相忆,酌茗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清明即事注释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里:京都。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展开
①此诗除《全唐诗》外,诸本皆不载,似非孟浩然所作。②帝里:京都。③据此句,知作诗时作者不在帝里。④茗:茶。按,饮茶之风,似始盛于中唐以后,盛唐时尚不多见。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清明即事赏析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展开

这首诗艺术地反映了作者的感慨和深深的愁绪。 

 首联“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一个“重”字,一个“愁”字,开篇明义。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也许清明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漂泊在外的游子此刻的心中却贮着一片愁楚。一开篇,全诗就置入了青灰的愁绪中,奠定了抒情状物的基调。

清明节,唐人有游春访胜、踏青戴柳、祭祀祖先的风俗,往往倾城而出。颔联“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就惟妙惟肖地点染出了这种境界。说点染,是因为是作者并未进行全景式的描述,而是采用动静结合,声色倶出的特写手法,犹如一个配着声音的特写镜头,生动自然。远处,甬路上传来了一阵吱吱嘎嘎的行车声,这声音有些驳杂,看来不是一辆车,它们到哪里去呢?“柳色东城翠”,哦,原来是到东城去折柳踏青。一个“翠”字不禁使人想到了依依柳烟,濛濛新绿的初春图景。

接着,颈联“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诗人又把想象的目光转向了绿草青青的郊外。坐在车上,顺着青色的甬路来到绿意萌生的柳林,来到万勿复苏的郊外。白的杏花、粉的桃花轻盈地飘落,而毛绒绒、绿酥稣的小草却齐刷刷地探出了头,给这世界点缀一片新绿。群莺自由自在地翱翔,美丽的蝴蝶成双成对地嬉戏,一切生命都在尽享大自然的温柔和丽,这该是何等畅快、舒心。 

 然而诗人并未“渐入佳境”,笔锋一转,把目光收回身旁。尾联“堂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一动一静,两个镜头浦,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独坐旷室,痴痴地追忆什么,继而端起茶杯,默默一饮而尽,叹口气又呆呆坐出神。这里的孤寂、愁思,这里的凄冷、沉默,同欣欣向荣的大自然、欢愉的郊游人群形成了一种多么鲜明的对比。诗人追忆什么,是童年无拘无束的天真自由,少年隐居的苦读生活,还是欲登仕途的漂泊岁月?诗人在愁什么,愁仕途的艰辛难挨,还是愁人世的沧桑易变?

 整首诗写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折叠

创作背景

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早春,孟浩然西游至长安,应考进士。适逢清明,诗人即事抒怀,写下了这首五言诗。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详情

清明即事原文,清明即事翻译,清明即事赏析,清明即事阅读答案,出自孟浩然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613.html

诗词类别

孟浩然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迅雷下载苹果bt资源种子搜索安卓下载器除了迅雷还有啥全部手机播放器下载万能搜索迅雷老版本不限速5.3明星个人资料大全明星大全男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