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武陵太守

作者:王昌龄      朝代:
答武陵太守原文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答武陵太守拼音解读
zhàng jiàn háng qiān
wēi gǎn yán
céng wéi liáng
xìn líng 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在武陵做门客时受到您的提携,决不会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仗剑行千里,微躯(qū)感一言。
仗剑:带剑,持剑。行:行走。微躯:指自己微贱的身躯,作者自谦之词。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líng)恩。
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大梁客即指信陵君的门客,犹指侯赢,此处代指诗人自己。信陵:地名,今河南宁陵。在这里代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曾养食客三千人,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信陵恩即指信陵君礼贤下士,此处代指武陵太守对作者的恩惠。信陵:指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魏王的弟弟,以礼贤下士出名 ,史载他有食客三千人。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是表达对太守的谢意和尊敬,或者说是感激和忠实。

从文采修辞上讲,诗中用典故表露自己的心意。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魏国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信陵君,他既是有才能的霸主,又是广纳贤才的爱才之君,因此门客们都很愿意为信陵君效力。诗中的大梁客是诗人用来比喻自己的,后面的“信陵恩”比得是田太守对他的恩德。有些评诗的书中有这样的说法:“此体中才与学俱无用也。五绝,仙鬼胜于儿童子女,儿童子女胜于文人学士,梦境所作胜于醒时。”意思是用贤德先人的典故来做五言绝句的素材最能发挥五言诗的长处,这样的作品才是最好的五言绝句。《答武陵太守》中就用典故表明诗人自己的心意,仔细想想确实将忠心委婉妥当得表示了出来,不流于轻浮,读起来也不会使人觉得仅仅是泛泛而言,没有诚意。对于表示感情,没有比这更合适的了。

在此诗中,诗人一腔侠义之情再现得淋漓尽致,透过没有任何“形似之言”的四个短句,读者可以看到颇有英雄豪气的诗人形象。诗人借用信陵君的典故,直抒胸臆,有直接撼动人心的力量。

背诵
抒情答谢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答武陵太守翻译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展开

翻译:

我就要凭借佩剑远行千里了,微贱的我冒昧地向您说一句话。 

战国时,曾在大梁做过门客的人,都没有辜负信陵君,我在武陵受到太守的提携,也决不忘记您对我的恩惠。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答武陵太守赏析

古时“答”是一种敬称。王昌龄是武陵田太守的门客(即田的参谋),因此辞别(或者说辞职)的时候就专门写一首“答诗”来做交待。对于这首作品读者完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前一句是告辞,说明自己的去向;后一句就…展开

诗的起句气势不凡,给全诗笼罩上一重豪放雄奇的色调。次句一抑,三、四句复振起,使末句的誓言更加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前两句“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交代了写作时间。大意是说我带上佩剑即将踏上征途作千里之行了,请允许我这个卑微的人,在临别时,冒昧地与您说上一句话。“仗剑”,手持宝剑,这里指佩带着剑。“微躯”,身份卑微,自谦之辞。“敢”,自言冒昧之辞。首句突兀。在不经意中表现了诗人讲义气,重友情的性格特征。

后两句“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一定会知恩必报。这里作者以大梁客侯赢自比,而以信陵君比武陵田太守,表达自己会像侯赢一样,对方如果遇到急难,自己一定伸出援手,甚至甘愿献出生命,以偿过去交往中对方善待自己的知遇之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知恩图报的思想,这首诗将报恩思想表现得非常透彻,而成功地运用历史典故起了关键的作用。它一方面表明知恩图报的思想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恰到好处地赞扬了热情接待他的田太守,向田太守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

全诗写得意气纵横,慷慨豪迈,诗人用世报效之志跃然纸上。期盼伯乐,渴求用世,故盛唐诗人对战国时期重贤养士之风极为神往,如信陵君、侯赢这类生死知己的遇合故事,最能让他们唏嘘感慨。

折叠

创作背景

王昌龄在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被贬岭南,次年北归,出任江宁县(今属江苏南京)丞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因“不护细行” ,不久又由江宁县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黔阳西南)尉,诗人从江宁至龙标,溯江而上经洞庭湖至武陵,然后沿沅江至龙标 。当他到达武陵郡时,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于心情特别不好的时候,受到了田太守的热情招待 。在武陵盘桓了多日,于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冬到天宝十年(公元751年)春,写了《答武陵田太守》《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溪》《武陵龙兴观黄道士房问易因题》《武陵开元观黄炼师院三首》《留别武陵袁丞》等诗。

作者介绍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 757),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详情

答武陵太守原文,答武陵太守翻译,答武陵太守赏析,答武陵太守阅读答案,出自王昌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778.html

诗词类别

王昌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女演员明星明星去世电影迅雷下载娱乐圈大佬怎么玩明星的中国最帅男星第一名一线女明星过夜价格表迅雷下载软件官网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