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辽水

作者:王建      朝代:
渡辽水原文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渡辽水拼音解读
liáo shuǐ
xián yáng qiān
lái shí zhī shēng
zhòng zhe shang sòng
yǒu bái guī xián yáng
yíng jiā běn xiāng
shēn zài yīng huí
zhù xiàng kàn liáo shuǐ b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渡辽水,此去咸(xián)阳五千里。
辽水:指大小辽河,源出吉林和内蒙古,流经辽宁入海。

咸阳:古都邑名,在今陕西咸阳东北二十里。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zhuó)衣裳如送死。
如:动词,去。

重:一作“里”,一作“裹”。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各与题本乡。
营家:军中的长官。一作“茔冢”,即坟墓。

题:上奏呈请。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zhù)马相看辽水傍(bàng)。
回渡:一作“渡辽”。

驻马:停住了马。

傍:同“旁”。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2、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748页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

“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

“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

“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328页
背诵
乐府战争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渡辽水翻译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展开

翻译:

渡过辽水,此时离开咸阳足有五千来里。 

出征的时候父母就已知道今生很难再次相聚,便让我重新穿好衣裳,好像是伤悼我去送死一般。 

打仗时还有士兵战死后尸骨被送回咸阳的,这些坟墓的碑石上都刻出了各人的家乡。 

活着的战士知道应该不会有渡河归家的那一天了,只能在辽水边驻马回望远在天边的家乡。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渡辽水赏析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展开

王建在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曾在幽燕一带度过了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对边疆战士的生活极为熟悉,十分同情他们的痛苦,这首诗便揭露了唐王朝远征高丽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渡辽水,此去咸阳五千里。”这两句写出征的战士背井离乡,长途征战。“来时父母知隔生,重著衣裳如送死。”“隔生”之感、“送死”之别深刻地揭示了唐代对外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父母与儿子、妻子与丈夫、小孩与父亲的生离死别,正是源于统治者的这些对外侵略战争。“亦有白骨归咸阳,营家(一作‘茔冢’)各与题本乡。”这两句体现了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即使死了也不忘家乡,希望落叶归根。句中的“白骨”与“茔冢”都是战争留下的凄凉的遗物,是残酷战争的见证。凄凉的遗物与思乡之情融汇在一起,让人伤感莫名,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控诉与愤慨。“身在应无回渡日,驻马相看辽水傍。”死的尚有“白骨”“归咸阳”,活着的只能隔着辽水空望家乡。他们只能期望有一天战死沙场后,自己的遗骸能够被幸运地送回长安。远征战士的悲哀,在这字里行间表现得很浓烈。

此诗笔力遒劲,意境苍凉,读来令人心摧骨折、肝肠欲绝。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 王建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详情

渡辽水原文,渡辽水翻译,渡辽水赏析,渡辽水阅读答案,出自王建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775.html

诗词类别

王建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bt磁力下载器天堂磁力天堂 下载迅雷下载下载下载中国最帅十大男明星明星人气榜排名迅雷下载电影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