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寻梅

作者:乔吉      朝代:
水仙子·寻梅原文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水仙子·寻梅拼音解读
dōng qián dōng hòu cūn zhuāng
běi nán liǎng shuāng
shù tóu shù shān shàng
lěng fēng lái chù xiāng
xiàng féng gǎo mèi xiāo shang
jiǔ xǐng hán jīng mèng
chūn duàn cháng
dàn yuè hūn hu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冬前冬后转遍了几个村庄,踏遍了溪南溪北,双脚都沾满了霜,又爬上孤山,在梅树丛中上下寻觅,都未见到梅花的踪迹,寻梅不遇,沮丧地立于山头,忽然一阵寒风吹来,不知从何处带来一阵幽香,蓦然回首,她竟然就在身后,那样淡妆素雅,俏然而立。我顿时如遇梅花仙子一般,惊讶于她的清丽脱俗,沉醉于她的风华绝代。然而春寒使我从醉梦中醒来,听到凄怨的笛声,便想到春天会尽,梅花也会片片凋落,此时淡淡的月色笼罩着黄昏。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lǚ)霜,树头树底孤山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gǎo)(mèi)(xiāo)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

孤山:此指杭州西湖之孤山,位处里外二湖之间,又名瀛屿,旧时多梅,是号称“梅妻鹤子”的北宋诗人林逋的隐居处。

缟袂:白绢做的衣袖。缟,白色的绢。

绡裳:生丝薄绸做的下衣。绡,生丝织成的薄绸。此处言“缟袂绡裳”,是将梅花拟人化,将其比作缟衣素裙的美女,圣洁而飘逸。

淡月昏黄:月色朦胧(空气中浮动着梅花的幽香)。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水仙子·寻梅赏析

此曲头三句寻觅梅花的过程,事实上是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过程。“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两句,给人一种“众里寻他千百度”,终达彼岸的愉悦。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绪却陡然倒转:冷风彻骨,骤然酒醒,凄婉的笛声令人断肠;而朦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结尾连用三个典故,进一步描写梅花的神韵,自然带出诗人因理想难于实现的感叹和忧伤。此篇情感起伏回环,情节一波三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复杂的心曲,折射着当时复杂的社会现实。结合前面的背景分析,这支曲子中的梅花可以理解为作者心目中高洁品性的代名词,这在他另一支散曲《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也可以看出来: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鸟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折桂令·荆溪即事》中,作者讽刺了当时中官僚腐朽,社会风气颓落,致使人民困苦,正义不得伸张的社会现实。感叹家家不种梅花,实则隐射梅花般的高洁品性无人拥有。所以,《水仙子·寻梅》中的梅花也可以是高尚品格的象征,“寻梅”二字本身即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格的渴望与追求。“冬前冬后”道出了寻梅时间之长,从冬前直找到冬后;“溪南溪北”、“树头树底”写明了寻梅的地域之广,溪水南北,孤山上下,作者都寻了个遍。这两句一方面从时间以及空间的跨度之大来表现作者寻梅之艰,寻梅之勤;另一方面,从侧面亦体现出作者爱梅之切,宁肯溪南溪北、树头树底,从冬前直找到冬后也不肯罢休。爱梅之切,实则是作者在苦苦呼唤人性的高洁和社会的公平;寻梅之艰,体现着这一愿望的实现之难。从第三句开始,作者笔风一转。头两句虽然表达了寻梅的艰辛,但接下来的两句带来了一些好消息。虽然已是冬后,“冷风”已“来”,本来已经对寻梅不抱希望了,可是不经意间,一阵暗香传来,作者不禁激动地自问,“何处香?”体现出对传来梅香之地的急切寻觅。忽然间,“缟袂绡裳”的“白衣仙女”翩然而至,进入作者的眼帘。苦苦寻觅的梅花在作者的心里就如同神仙一般高洁、神圣,再一次表现出作者的爱梅之深。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本来他已经找到了他苦苦寻觅的梅花,但是,“酒醒”了,之前的喜悦瞬时荡然无存,原来这都是一场梦,现在刺骨的冷风惊醒了美梦。作者心里仿佛响起凄凉的笛声,使得春天的气息也无法令人开心,而是更加使人断肠!“寻梅”只是一场南柯之梦。作者从梦中惊醒,认清了现实,眼前的仅仅是淡淡的泛着月晕的月色,昏黄一片,失望的氛围弥漫开来。全曲到此戛然而止,并未交代最后的结局,留下了深长的余味。…展开

这首散曲以清丽质朴的文字构筑了一个寻梅者、失落者、孤独者的故事。

起笔不凡,突兀而来。“冬前”“冬后”拉开了时间的间隔,表明寻觅时间之长。“溪北”“溪南”“树头”“树底”通过空间意象的推移,体现作者艰难的跋涉过程。“孤山”在杭州西湖中,北宋诗人林逋隐居于此,点明作者所寻乃孤山之梅。“两履霜”是一个特写镜头:联系后文,作者应该是借着月色,乘着酒兴,踏着满地霜华去寻梅,可见心情之迫切。这三句构成鼎足对,且鼎足对中运用叠字,节奏感更强,音律上感觉更和谐。

扑面来的冷风带来了梅花特有的暗香,让人不禁充满期待:就在近前,但不知道究竟在哪儿。这句是巧妙地利用人的嗅觉对梅香的感知构成梅存在的事实,未见其形,先闻其香。“忽相逢缟袂绡裳”一句中,“忽”字传神地表达出了蓦然回首,眼神相接时的喜悦。此处暗用典故,柳宗元《龙城录》记载:隋朝赵师雄途经罗浮,梦中遇一淡妆素服的女子,并与之交谈饮酒,等到被冷风吹醒,发现睡在梅花树下。作者以拟人的手法把梅花写成了一位白衣仙女,清雅飘逸,婀娜多姿。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作者连用了三个与梅有关的典故。“酒醒寒惊梦”紧接上句赵师雄罗浮梦遇梅仙的典故,表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如梦幻般短暂易逝。梅与笛有不解之缘,古笛曲有《梅花落》,笛声哀婉凄怨,闻之断肠。李清照《永遇乐·元宵》词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在叹梅花落尽的同时饱含无尽的哀伤。诗人林逋隐居孤山,养鹤植梅,有“梅妻鹤子”之号,其《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描写月下梅花的千古绝唱。“淡月昏黄”从此句中直接化出,十分巧妙自然,既让人联想到微风吹拂、月光朦胧中梅花摇曳扶疏的姿态,又是实写,诗人乘兴寻梅,遇梅,引发联翩浮想,酒醒梦回,已是月光惨淡,空山夜静。以此句作结,韵味悠长,平添了哀怨的氛围和孤独的情绪。

这首散曲前五句节奏明快,曲调明朗,表现出对梅的挚爱和寻梅的乐趣,后三句把自己的失意心绪与梅花的凄清动人融为一体,格调凄婉冷峻。

 

折叠

创作背景

乔吉一生不曾显达,甚至可以说是穷困潦倒,其作品内容也因此而表现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情绪和对现实的不满,同时也会表达出自己的心声。这首曲子就是作者这种心理的折射反映。

作者介绍

乔吉 乔吉 乔吉(约1280~1345),字梦符,又名吉甫。号鹤笙翁、惺惺道人。太原(今属山西)人。流寓杭州。一生穷困不得志,浪迹江湖,寄情诗酒。以《西湖梧叶儿》一百篇,蜚声词坛,所著杂剧十一种,今存《扬州梦》《两世姻缘》《金钱记》三种。其散曲作品数量之多仅次于张可久,与张可久齐名。其作品雅俗兼赅,生动活泼,以清丽为主。以出奇制胜。有《梦符散曲》。李开先说他的散曲…详情

水仙子·寻梅原文,水仙子·寻梅翻译,水仙子·寻梅赏析,水仙子·寻梅阅读答案,出自乔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6TXdPRGt5TWpnNA==.html

诗词类别

乔吉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李晨白玩范冰冰三年BT天堂女明星惊艳写真照电影天堂免费迅雷下载2020迅雷下载ios最新版本手机迅雷旧版本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