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作者:屈大均      朝代: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原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拼音解读
shāo zhú yàn mén gāo chù
xuě fēng chéng
dòng yún
tiān jìn xiāng méi
diāo xiàng yōng shēn
hán
nán ěr liáng
piàn wàng xiāng chóu
yǐn zuì tóu tuó
chù
wèn zhǎng chéng jiù zhǔ
dàn jiàn líng
shā fēi jiàn
luàn chuān 穿 xiàng cǎo zhōng
néng shǐ 使 kǒu běi guān nán
gèng zhòng zuò bìng zhōu mén
qiě diào shā chǎng
shōu shí qín gōng gu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
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那时候,大雪飞舞,厚厚的积雪将全城都给封住,天上是厚厚的阴云,让人辨不清方面,使人迷路。在火炉中添上满满的煤炭,你我穿着貂皮大衣围着火炉在深夜里谈话。环境已经如此艰苦,你又作了那样凄凉哀伤的诗句,实在是让我难以相和。远望故乡,满怀愁绪,苦闷地饮着驼奶酒,想要以醉解忧,却又偏偏久喝不醉。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长城故主已经无处可寻,所见的只有击破戎狄的赵武灵王的坟墓。沙石飞走,如同乱箭一样射向了草丛中的狐狸和野兔。如何能让这口北关南之地重新成为故土边防的门户呢?暂且不要空自哀吊沙场,拿起秦弓再次出征,将故土收复。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diāo)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尽、凄凉句。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lú)头驼(tuó)乳。
雁门关:故址在今山西雁门关西雁门山上。香煤:指烤火用的煤炭。紫貂:用紫貂皮做成的衣服。凄凉句:指李因笃写的诗词。垆:置酒的土台、土墩子。驼乳:驼奶酒。

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狐兔。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
武灵遗墓:战国时赵国武灵王“胡服骑射”以教百姓,使赵国迅速强大,邻国不敢入侵。后因诸子内乱被困饿而死,墓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口北关南:指张家口以北、雁门关以南的地区。并州:古九州之一。大约包括现在的山西大部和内蒙古、河北等省部分地区。秦弓:秦地南山产檀柘,是弓干的上等材料,故秦以出产良弓著名。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赏析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展开

这首词的上片写夜宿雁门,与李因笃寒夜拥炉饮驼奶酒的情形,当时室内室外景物凄寒凌厉,悲愁怨苦。但字里行间,时有雄肆奔放之气。下片转入对国事的抒发,他对大明帝国抗清力量薄弱表示十分失望,流露出九死不悔、誓死抗清的坚毅精神。全词沉郁顿挫,激越起伏,风格豪爽粗犷,格调悲凉,气势纵横。

上片写眼前事。“记烧烛、雁门高处”,起头的“记”字,点明该词为追忆所作。“烧烛”拍响词题里头的“夜宿”。“高”极写雁门的地势,为以下描写冬夜高原奇寒作势。“烧”“高”二字不仅情趣豪迈,而且音节嘹亮,造成一种粗犷豪爽的气氛。“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极写高原奇寒:近处堆集的积雪封锁了古城;远处寒冬的云影弥漫了路途,从而为全词设下了严酷的氛围。“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描画与李天生围炉火拥紫貂冬夜长谈的情事,其中蕴蓄着二人志趣相投的情谊。“苦寒如许”,既似夜语的对话,又结括了上述的种种寒况。“寒”饰以“苦”,极富感情色彩,委婉地传达出词人悼念故明的悲哀。“难和尔、凄凉句”,使“苦寒”更深一层。“一片望乡愁,饮不醉、垆头驼乳”,词人与朋友借酒浇愁、痛饮剧谈的情景宛然可见。

下片写心中事。雁门关本是长城一关,宿雁门而怀古适情顺理。“无处,问长城旧主,但见武灵遗墓”,怀古伤今,感慨殊深。“长城旧主”,江山易主,像赵武灵王那样的代代英杰早已化为泥土,复国无望的愁恨溢于言表。赵武灵王在位之时,令国人改著胡服,学骑射,国势大增。如今清人入主,竟令汉民著胡服,作顺民。历史与现实构成极大的反差,包育着极为沉痛的喟叹。晋北多沙,冬季北风呼啸之时沙粒扬空,故有“沙飞似箭,乱穿向、草中孤兔”之韵。这一韵极形象、极巧妙,使读者如见风起沙飞之状,这自无须赘语。“那能使、口北关南,更重作、并州门户”这一韵隐蔽地表示词人不甘亡国、图谋恢复的心机。结尾“且莫吊沙场,收拾秦弓归去”,更是表达了词人矢志爱国之情。

这首词由词人与朋友的灯前夜话写到吊古伤今,抒沧桑之变与家国之恨,结构散而不乱。其中由乡愁而到国恨,感情的脉络清晰可辨。词风极沉郁顿挫,既凄惋感伤,也不失志士百折不挠的精神。其遣词造句也表现了词人迈往不羁的性格。总之,该词格调悲凉,气势纵横,表现了词人不灭的希望,富有浪漫主义的精神。

折叠

创作背景

康熙五年(1666年),词人在太原与李天生、朱彝尊、王士祯、毛奇龄等相会,后与李复出雁门关。这首词便是词人为事后追忆当时经历所作。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诗人。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属广东)人。顺治三年(1646)清军陷广州,次年,屈大均参加反清斗争,同年失败。顺治七年清兵再围广州,屈大均在番禺县雷峰海云寺削发为僧,以示誓不为清廷所用之意。顺治十三年开始北游,志图恢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因郑成功的孙子克塽降清,屈大均大失所望,即由南京携家归番禺,终不复出。屈大均具…详情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原文,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翻译,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赏析,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阅读答案,出自屈大均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TRORGN6TXpRMA==.html

诗词类别

屈大均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男明星排行榜100名迅雷beta苹果版bt下载app95后女艺人排名2046手机免费观看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