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崔侍御

作者:李白      朝代:
寄崔侍御原文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寄崔侍御拼音解读
wǎn shuāng tīng yuán chóu
guó zhǎng zhōu
lián yàn fēi nán hǎi
què xiàn shuāng jiě běi liú
gāo rén jiě chén fān
guò nán dēng xiè tiǎo lóu
chù bié tóng luò
cháo cháo fèn sàn jìng tíng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身在宛溪的秋日寒霜之夜听着猿啼内心不尽的忧愁,离开家乡时间太长我如同一只失去缆船的小舟四处飘泊。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最为可怜的是我如孤雁独自南飞大海,于是羡慕双溪还知道向北而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崔侍御您屡次解下陈蕃之榻来招待我,我这匆匆过客却难以登临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此处您我别离就如同落叶飘飞,明朝在秋日的敬亭山下飞散而去。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4-525页
2、姜光斗.新编唐人律诗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2-94页
3、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市: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229-230页

宛(wǎn)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宛溪:在安徽宣城。去国:指离开长安。不系舟:比喻漂泊不定。

独怜一雁(yàn)长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一雁长南海:喻崔成甫之返湘阴。双溪:在宣城东土山下。

高人屡(lǚ)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tiǎo)楼。
高人:指崔成甫。陈蕃:指宇文太守。谢脁楼:在宜城县陵阳山上,为南齐诗人谢脁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zhāo)朝分散敬亭秋。
敬亭:指敬亭山,在宣城县北,又名昭亭山。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524-525页
2、姜光斗.新编唐人律诗三百首.南京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92-94页
3、林东海.黄河之水天上来.郑州市: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229-230页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尚永亮.李白诗歌鉴赏.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89-190页
背诵
人生相思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寄崔侍御赏析

这首诗前二句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三、四两句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五、六两句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最后两句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展开

这首诗格调略显低沉,和诗人的特定遭遇和心情有关。

首联“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点明地点、时间、事件和心境,以形象的画面,渲染出凄凉的氛围。秋夜是凄寒的,而降霜的秋夜尤为凄寒;离别是令人伤感的,而在离别之前的夜晚,目睹满地白霜,耳聆哀猿啼叫,则尤为伤感。诗人将离开故地称为“去国’’,见出诗人对宣城依恋之深;把将要开始的漫游比作“不系舟”,显见诗人在此地只是短暂的停留;停留短而依恋深,烘托内心的矛盾、痛苦。

颔联“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紧承上文,进一步展示诗人的心境,因是孤雁“南”飞,故有“独怜”之叹;又由南飞之雁的孤独,转生“却羡双溪“北”流之感。这里,诗人通过一“南”一“北”,一“怜”一“羡”,曲折地表达了不愿南行,却只得南行;渴望北归,又无法北归的复杂情感。

颈联“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宕开一笔,借陈蕃故事突出友人崔成甫的一片盛情,同时,以“过客”回应篇首“不系舟”,表明诗人确是行色匆匆,竟连最爱登临的谢脁楼也难以光顾了。

尾联“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正面揭示题旨,用落叶为喻,点出明天一早就要和友人在秋天里的敬亭山分别了,其中寓有无限飘零之感,增添了全诗的悲凉色彩。

从表现手法上看,全诗情思哀婉,而又含有清新、劲直之气,极耐人咀嚼品味。中间两联对仗严整,而又富有自然流走之势。结语处以形象化的比喻,境界清空、淡远,有不尽之思。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寄崔侍御原文,寄崔侍御翻译,寄崔侍御赏析,寄崔侍御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15339.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中国美女明星前50排名×明星小说和迅雷相似的下载app迅雷影音bt盒子种子搜索神器迪丽热巴多人运动天涯明星图片大全女明星2020蔡徐坤满脸痘迅雷资源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