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行

作者:李白      朝代:
日出行原文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日出行拼音解读
chū dōng fāng wēi
cóng lái
tiān yòu 西 hǎi
liù lóng suǒ shě ān zài zāi
shǐ zhōng
rén fēi yuán
ān zhī jiǔ pái huái
cǎo xiè róng chūn fēng
yuàn luò qiū tiān
shuí huī biān yùn
wàn xìng xiē jiē rán
méi huāng yín zhī
yáng
zhù jǐng huī
dào wéi tiān
jiǎo shí duō
jiāng náng kuò kuài
hào rán míng xìng tó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太阳从东方升起,似从地底而来。

历天又复入西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它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穿过天空,没入西海。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人不是元气,怎能与太阳一样地天长地久呢?

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
花草不对春风的爱抚表示感谢,落叶也不对秋风的凋残表示埋怨。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
哪里有谁挥鞭驱赶着四时运转呢?其实万物的兴衰旨由自然。

羲和!羲和!汝奚汩没于荒淫之波?
羲和呀!羲和!是谁要你载着太阳落入大海的?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鲁阳有什么德行,竟能挥戈驻日?这些传说逆道违天,实在是荒谬绝伦!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我将要与天地合而为一,浩然与元气涅为一体。

隈:山的曲处。地底:地面之下。六龙: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元气:中国古代哲学家常用术语,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被认为是最原始、最本质的因素。荣:生长繁盛。落:凋零。秋天:秋天的气候。四运:即春夏秋冬四时。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汩没:隐没。荒淫之波:指大海。荒淫,浩瀚无际貌。鲁阳:《淮南子·冥览训》说鲁阳公与韩酣战,时已黄昏,鲁援戈一挥,太阳退三舍(一舍三十里)。矫诬:谓假借名义以行诬罔,虚妄。大块:自然天地也。溟涬:天体未形成前的浑然元气。同科:同类。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日出行赏析

汉乐府《郊祀歌》有《日出入》一篇,是写太阳升落无穷而人生短促,希望乘着六龙成仙升天的。李白这首诗反驳这种论调,说太阳的运行是自然的,四时的变化是自然的,人是要死的,“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根本否认六龙御日一类说法,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思想因素。…展开

李白的《日出行》一反汉乐府中《日出入》原诗的本意,认为日出日落、四时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而人是不能违背和超脱自然规律的,只有委顺它、适应它,同自然融为一体,这才符合天理人情。这种思想,表现出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光彩。此诗凡三换韵,作者抒情言志也随着韵脚的变换而逐渐推进、深化。

从“日出东方隈”至“安得与之久徘徊”,太阳的东升西落说起,古代神话讲,羲和每日赶了六条龙载上太阳神在天空中从东到西行驶。然而李白却认为,太阳每天从东升起,“历天”而西落,这是其本身的规律而不是什么“神”在指挥、操纵。否则,“六龙安在?”这是反问句式,实际上否认了六龙存在的可能性,当然,羲和驱日也就荒诞不可信了。太阳运行,终古不息,人非元气,是不能够与之同升共落的。“徘徊”两字用得极妙,太阳东升西落,犹如人之徘徊,多么形象生动。在这一段中,诗人一连用了“似”“安在”“安得”这些不肯定、不确认的语词,并且连用了两个问句,这是有意提出问题,借以引起读者的深省。诗人故意不作正面的阐述而以反诘的方式提问,又使语气变得更加肯定有力。

从“草不谢荣于春风”至“万物兴歇皆自然”,是说草木的繁荣和凋落,万物的兴盛和衰歇,都是自然规律的表现,它们自荣自落,荣既不用感谢谁,落也不用怨恨谁,因为根本不存在某个超自然的“神”在那里主宰着四时的变化更迭。这四句诗是全篇的点题之处、核心所在。“草不”“木不”两句,连用两个“不”字,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显得果断而有力。“谁挥鞭策驱四运”这一问,更增强气势,这个“谁”字尤其值得思索,对于这一问,作者的回答是:“万物兴歇皆自然。”回答是断然的,不是神而是自然。此句质朴刚劲,斩钉截铁,给人以字字千钧之感。

从“羲和”至“浩然与溟涬同科”,诗人首先连用了两个诘问句,对传说中驾驭太阳的羲和和挥退太阳的大力士鲁阳公予以怀疑,投以嘲笑。这是屈原“天问”式的笔法,这里,李白不仅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而且比屈原更富于探索的精神。李白不单单是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回答问题,既然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那么硬要违背这种自然规律(“逆道违天”),就必然是不真实的,不可能的,而且是自欺欺人的了(“矫诬实多”)。照李白看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即“元气”,亦即“溟涬”)融为一体,混而为一,在精神上包罗和占有(“囊括”)天地宇宙(“大块”)。人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够达到与溟涬“齐生死”的境界了。“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这是诗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自我形象,这个能与“溟涬同科”的“自我”,是李白精神力量的源泉,也是他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思想基础。

诗中频频出现神话传说,洋溢着浓郁而热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而诗人则在对神话传说中人事的辩驳、揶揄和否定的抒写中,把“天道自然”的思想轻轻点出,显得十分自如、贴切,情和理契合无间。诗篇采用了杂言句式,从二字句到九字句都有,不拘一格,灵活自如,整首诗读来轻快、活泼而又不失凝重。

折叠

创作背景

汉代乐府中有《日出入》篇,它咏叹的是太阳出入无穷,而人的生命有限,于是幻想骑上六龙成仙上天。李白的这首诗反其意而作。此诗并非凭空说理,而是有感于现实而发。《唐宋诗醇》认为此诗“似为求仙者发”,沈德潜《唐诗别裁》说得更为肯定:“言鲁阳挥戈之矫诬,不如委顺造化之自然也,总见学仙之谬。”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详情

日出行原文,日出行翻译,日出行赏析,日出行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28908.html

诗词类别

李白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90后女艺人排名明星图片大全女明星2020控制明星系统迅雷ios版下载官网迅雷ios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